摘 要:絲綢之路經濟帶黃金段建設不僅為甘肅省新一輪對外開放開辟了廣闊空間,也為平涼這樣西北內陸欠發達地區擴大對外開放、加快發展步伐指明了方向。積極探討平涼融入絲綢之路經濟帶黃金段建設的實現路徑,為建設綠色開放幸福美好新平涼注入新的動力和活力。
關鍵詞:“一帶一路”;絲綢之路經濟帶;路徑;探析
2017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指出,“一帶一路”建設已經邁出堅實步伐。我們要乘勢而上、順勢而為,推動“一帶一路”建設行穩致遠,邁向更加美好的未來。
甘肅省第十三次黨代會提出,要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建設,打造絲綢之路經濟帶黃金段,充分發揮敦煌國際文博會、蘭洽會、國際旅游節等重點節會作用,積極“引進來”和“走出去”。平涼作為古絲綢之路東段北線、中線的必經重鎮,也是絲綢之路經濟帶甘肅黃金段建設的重要節點城市,素有“隴上旱碼頭”之稱,在文化、資源、產業、商貿物流等方面優勢獨特,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和明顯的比較優勢。
積極融入絲綢之路經濟帶黃金段建設,加快構建對外開放新格局,既是平涼服務全省發展的應有之責,也是自身發展、轉型跨越的強力支撐和重大機遇。我們應當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發掘潛力、勇于擔當、主動作為,積極搶抓歷史機遇,以新絲路、新合作、新發展為依托,加強與國家和全省戰略對接,奮力推動綠色開放幸福美好新平涼建設取得新突破。
一、搶抓機遇,構建全方位交流合作新格局
緊緊抓住絲綢之路經濟帶黃金段建設的歷史機遇,以更加開放包容的精神,積極拓寬對外開放窗口,搭建務實交流合作平臺; 以更加開放的胸襟,把平涼放在全國全省大格局中去謀劃、去推進,主動加強與周邊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地區的交流合作,積極融入關中平原城市群、陜西自貿試驗區等國家區域發展戰略,大力發展內陸開放型經濟,不斷優化向中西亞國家對外開放的投資軟硬環境,強力推進全域開放與交流合作,努力打造西部內陸欠發達地區交流合作新格局。
二、改善條件,形成互聯互通大通道
對外通道是擴大開放的重要前提和基礎。聚焦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通道和建設隴東交通樞紐的戰略定位,堅持“交通先行”,以交通大通道、經濟大動脈建設全面提升交通通達能力。
加快實施天平、彭大、靜莊、華涇、靈華高速公路和國道312線鳳平段項目建設。盡快推進定平慶高鐵和寶中線增建二線等重大項目立項建設,開通連接周邊省會城市的直達列車,建成平涼軍民合用機場。大力改善平涼交通網絡布局以及對外開放的基礎環境,真正實現貫通東西、連接南北的戰略大通道。
以“互聯網+”和智慧化應用為重點,推進信息產業基礎設施建設,培育第三方信息服務和電子商務,抓好“三網”融合,推進大數據、云計算等現代信息技術應用。發展現代物流信息平臺,開辟大型物資集散地,完善郵電通訊設備,建立面向中西亞國家對外開放的立體式、全方位、網絡化的綜合交通運輸通道。
三、壯大產業,優化產業發展結構
立足平涼工業發展實際,實施工業強市戰略,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進程。深入研究國家和省上政策,用足用好國家對革命老區和貧困地區能源開發的差異化政策,準確把握產業發展規律和趨勢,積極爭取財政資金支持,以規劃引領構筑現代產業體系,以拓展延伸產業鏈條為重點提升工業發展水平,以骨干企業改造提升為基礎再造工業發展新優勢,以園區(集中區)為平臺推動工業集聚發展,努力走出一條符合平涼實際的新型工業化路子。
充分發揮央企和省屬企業在工業發展中的支撐作用,全力支持華煤集團多產快銷,積極幫助平涼電廠、崇信電廠、華亭電廠等火電企業爭取直供電交易指標和外送電量,做好電煤保障和鐵路運力協調等工作,做大做強煤電化工、新型建材、裝備制造,農產品加工等新型工業體系,發揮能源工業集中區集聚效應,大力發展循環產業和新興產業,培育能源工業新的增長點。
突出區位優勢,以建設陜甘寧交匯區重要物流基地為龍頭,推動以現代物流、商貿服務為主的服務業發展,促進第三產業發展提速、比重提高。加強與周邊地區的物流網絡協作,建設面向全省、連接西北地區的現代物流基地。
著力創建全國出口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和全國生態原產地保護示范區,推進蘋果、肉牛、蔬菜等特色產業提質增效,不斷提高農業物質裝備和技術水平,培育發展一批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促進農產品對外出口,不斷優化平涼農產品產業結構,提升出口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
四、擴大交流,促進經貿溝通互信水平
充分發揮平涼作為古絲綢之路商埠重地與沿線地區經貿往來較為密切的優勢,利用國內外、省內外、市內外各種節會平臺,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經貿推介活動,積極引進各類企業在平涼設立分支機構和生產基地,鼓勵市內企業擴大出口,不斷拓展經貿合作空間和層次。
著力培育外貿龍頭企業和產品品牌,全力支持平涼金果、特色產品的外貿出口企業做大做強,促進地域特色農產品、文化旅游產品加快走向國際市場;積極融入南向通道,組織全市外貿企業積極參加廣交會、亞歐博覽會、東盟博覽會和東南亞、中西亞等國家國內外展會,加快走出去步伐,不斷開拓國際市場,發展對外貿易和對外勞務,加強國際經貿合作,不斷提升開放型經濟發展水平。
積極拓展對外交流渠道,建立健全與國內外友好城市的合作機制,進一步深化與省內外相關地區的友好合作關系,積極促進民間交流合作。依托平涼回族群眾聚集、經商傳統、吃苦肯干等優勢,主動加強同寧夏地區的合作,參與寧夏伊斯蘭金融中心建設,放寬基礎設施正常,引進伊斯蘭金融資本和慈善基金,推動共同發展,深化多層次的友好往來,共同開拓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
五、深度融合,發揮人文交流先行引導的獨特優勢
深度挖掘平涼生態旅游養生文化資源,創新思維理念和運籌模式,引資引智,積極借鑒各地先進經驗,建立市場化、多元化投融資體系,不斷激發旅游產業發展的動力和活力,全力叫響“神奇崆峒 養生平涼”的旅游養生文化品牌。
把旅游業作為區域首位產業,加快推動旅游資源大市向旅游產業強市邁進,以崆峒山和大云寺·王母宮兩個大景區納入全省“絲綢之路經濟帶”大景區建設規劃為帶動,發揮龍頭帶動示范作用,打造平涼旅游品牌,培育精品旅游線路, 開發與全省和敦煌國際文化旅游名城主題品牌線路相銜接的旅游干線。全領域延伸鄉村旅游鏈條,做長產業鏈條,深度推進融合發展,全力打響旅游品牌,形成有機發展的旅游發展新格局。
以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建設為契機,整合現有文化資源,實施大文化發展戰略,加強文化產業園區建設,打造特色文化產業集群;推進文化對外交流合作;扶持發展文化演藝、節慶會展等基礎產業,培育網絡服務、創意設計等新興產業;抓建一批文化骨干企業和文化項目,著力構建文化產品交易平臺,不斷提升平涼文化軟實力和競爭力。
培育壯大健康養老、生態養生、體育健身等新業態,以隴東南中醫藥養生保健旅游創新區建設為契機,大力培育養生膳食、中醫保健、養生用品研發等養生產業,打響理念養生、美食養生、運動養生、國醫養生、溫泉養生、氧吧養生六張養生名片。圍繞特色農業發展,大力傳承農耕文明,開發具有地方特色的“農字號”養生產品。結合精品景區綜合功能提升,加快建設養生產業園,努力打造中華崆峒養生地。
平涼只有充分發揮優勢,不斷挖掘潛力,乘勢而為,積極主動融入絲綢之路經濟帶黃金段建設,才能在擴大開放中深化交流合作,在推動產業轉型升級中增強綜合實力,在加強基礎建設中推進互聯互通,把平涼建設成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重要對外通道、區域商貿物流中心、全國知名的文化旅游養生基地和能源化工基地,為建設綠色開放幸福美好新平涼貢獻智慧和力量。
參考文獻:
[1]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M].北京:學習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
[2]習近平.攜手推進“一帶一路”建設[N].人民日報.2017-05-15
[3]《“絲綢之路經濟帶”甘肅段建設總體方案》[N].甘肅日報.2014-05-23
[4]甘肅省第十三次黨代會報告[N].甘肅日報.2017-06-03
[5]林鐸.甘肅著力打造絲綢之路經濟帶黃金段取得階段性成效[OL].人民網 2016-7-26
[7]徐黎麗、王悅.“一帶一路”建設中甘肅“黃金段”作用的發揮[J].西北師大學報. 2015-11
[8]穆虹.推進“一帶一路”建設[J].學習與研究.2015-11
[9]李建華.主動融入“一帶一路”推動開放寧夏建設取得新突破[J].學習與研究 2015-10
作者簡介:
郭軍利(1982--)男,講師,中共平涼市崆峒區委講師組副組長,歷史學學士,主要從事區域經濟研究,黨史黨建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