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煒
摘 要:現代信息技術給新聞采寫與傳播帶來極大便利,也使得虛假新聞泛濫,新聞信息質量降低,各家新聞單位信息同質化等現象出現。本文從此類現象入手,闡述了通過提升記者采訪能力,提高記者綜合素質,在千頭萬緒的真偽信息中保持新聞敏感,探索深入采訪技巧,來破解采訪難題,適應融媒時代。
關鍵詞:融媒時代;記者素養;新聞敏感;采寫技巧
一、現代信息技術給新聞采寫與傳播帶來極大便利
在媒體融合的新時代背景下,各家報社對于新聞采訪的時效性的要求更為嚴苛。傳統上,我們對于新聞采訪的時效性理解的含義是:新聞發生的時間和與新聞報道的時間差。但在媒體融合的當下,對于時效性又有了更新的理解,新聞的精準性和時效性在一定程度上取決于記者對于新聞價值的發現和判斷以及介入的速度,這就意味著,記者必須增強在新聞事件的發生時的“敏銳嗅覺”,能夠及時發現有價值的新聞,快速做出反應,并在最短的時間內進行采訪,在新聞事件中進行全程跟蹤、實時報道。其次,數字化工具又為記者帶來了很多的便利。隨著先進的傳播技術的發展,給記者在新聞采訪帶來更多新技術,記者在新聞的采訪中可以運用數字化工具完成文字、攝影、攝像、錄音于一身,甚至記者還可以利用自拍桿運用于媒體的報道中來及時獲取信息資源。
二、新媒體背景下新聞傳播出現的問題
1.虛假新聞泛濫
在網絡不發達的情況下,虛假新聞的制造相對來說比較困難,傳播的范圍也比較有限,傳播的速度也比較慢,造成的社會影響不會太嚴重。但是近年來,隨著互聯網的迅速發展和成熟,智能手機等移動網絡媒體已經成了很多民眾獲取信息的主要方式。如果網絡媒體提供的新聞素材比較準確,那么其能夠最大限度地還原事實,讓受眾更好地了解事件的原委,但是如果這些新聞素材是虛假的或者是經過人為夸大處理的,那么其危害就會變大。同時,很多的網絡新聞真假難辨,具有欺騙性。又由于新媒體的隱匿性比較好,這使得尋找新聞傳播的源頭比較困難,從源頭上來控制新聞真實性的工作難以開展。
2.新聞的信息量比較大,內容和質量差
新媒體時代有著各種各樣的自媒體組織,這就使得新聞發布的媒體主體具有很大的迷惑性,很多新聞不是由專業的新聞工作者發布的。互聯網的無限容量,使得媒體發布新聞的數量不受限,使得許多新聞信息的內容和質量比較低下。另外,一些自媒體為了獲取利益、博取大眾眼球,使得新聞的內容失真,質量比較差。
3.媒體不斷融合,新聞內容同質化
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質量逐漸提升,媒體之間的競爭越來越激烈,適者生存在這個行業中體現得淋漓盡致。對于媒體來說,有收視率、有讀者,就能實現傳播,就能夠實現利益的最大化,就能夠在激烈的競爭中站穩腳跟。基于此,很多媒體從業者為了獲得經濟利益,將新聞事件娛樂化來吸引大眾,以此來達到贏利的目的。這種不正當的競爭沒有遵循新聞的真實性原則,使得新聞事件的內容不斷呈現出同質化,沒有了原有的特點和風格,吸引不了大眾的眼球,最終被大眾拋棄。
三、提升記者采訪能力,提高記者綜合素質
1.提升自身綜合素養
打鐵還需自身硬,新聞采訪記者只有不斷提升自己的綜合素養,才能保證采訪工作的順利進行。例如,新聞采訪記者文學功底較好,這樣記者在采訪文學類的學者時,在溝通方面,兩者不會存在隔閡。由于新聞采訪內容較為廣泛,這就要求新聞采訪記者,不僅要熟悉新聞領域的知識,還需要對其他領域都有所涉獵,增加自己的知識儲備。此外,新聞采訪記者除去溝通能力外,還需要有著良好的分析能力、思維能力、應變能力等。
2.采訪前做好準備
采訪記者并非全能,由于記者要面對各行各業的人員,因此,記者在采訪之前,必須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正所謂知己知彼。為了保證采訪過程中,可以很好的同被訪者進行溝通,記者需要搜集被訪問者和相關話題的信息,這樣記者可以了解被訪者的基本信息,被訪事件的相關信息,掌握這些信息,記者在采訪之前,可以構思采訪思路,擬定采訪大綱,設計采訪問題,然后根據采訪實際情況,篩選有價值的問題。采訪中,要努力避免問到一些禁忌話題,營造良好的訪問氛圍,保證采訪效果。
3.找準切入點
新聞采訪記者需要有著一定的敏感性,尤其是在面對面同被訪者就新聞事件進行交流時,可以從中快速地獲取有價值的新聞內容,找準采訪的切入點。一名優秀的新聞采訪記者,需要在采訪中,時刻對接收到的新聞信息進行判斷,判斷新聞信息是否具有價值,哪些信息可以深入挖掘等,透過現象看清本質。
4.拉近與被訪者的距離
在新聞采訪工作中,由于被訪者和記者是第一次接觸,情緒上難免會出現緊張的情況,無法輕松自然的進行交流,因此,記者應該為被訪者營造一個輕松愉悅的溝通環境,讓被訪者放下緊張的情緒,自然而然的同記者交流。首先,要學會換位思考。記者在采訪時,要更多站在被訪者的角度來思考,思考如何切入話題,如何一步步取得被訪者信任,拉近彼此的距離。被訪者和記者作為初次接觸的陌生人,要想迅速的建立起信任關系是不容易的,記者可以選擇普通話題,逐步建設被訪者的防備心理,可以以玩笑開場,慢慢暖場。其次,運用語言技巧。在記者采訪中,為了拉近被訪者的距離,可以用“咱們”這種詞匯,讓大家處在平等的地位下,無壓力的進行交流。最后,運用非語言溝通形式。眼神交流、肢體語言等非語言溝通形式,在采訪中合理運用,也可以取得不錯的溝通效果。
四、融媒時代新聞采訪技巧的探索
1.積極提取新聞線索,注重增強對于新聞的敏感
從事新聞工作的人必須要進行積極有效的考察和大量的走訪工作,深入到基層和事件的發生地,這樣可以在真實的情境中,切實有效地獲取真正具有價值的相關新聞線索,作為新聞的采訪者,對于新聞線索進行有針對性的收集和整理,務必要注重某一事件或某一重大新聞價值的大小,更要對其進行深入細致的調查和分析,從新聞價值和社會價值等相關的方面,擷取出更有價值的新聞線索。
2.從細節著眼,掌握觀察和分析新聞價值的技巧
新聞采訪者如果希望獲取和挖掘到更有價值的新聞信息,就要從細節著眼,自身也需有足夠強大的觀察能力和分析能力,能夠有效地從各個方面的信息中挖掘到最有價值的信息,認真分析和研究各個細節,讓價值在細節中得到具體的體現,從小事件之中探索出更大的新聞。然而,作為新聞的采訪者對于新聞的敏感度和觀察分析能力并非天生的,應該是在后天的新聞采訪的實踐中逐步積累發展起來的,針對這一點,新聞采訪者就要從日常社會實踐中養成多觀察、多分析社會和世界的習慣,積極面對新聞事件,挖掘出屬于自身的更獨特的新聞視角。
3.有效端正采訪動機,從根本上調整好采訪心態
在新媒體時代背景下,相關的新聞事件如果爆發出來,就會在最短的時間內被多種新聞媒介廣泛傳播,這樣就會對整個事件的真實性和客觀性造成一定的影響,針對這種情況,新聞采訪者要切實有效地做好相關的采訪準備,端正采訪的動機,擺正好自身的采訪心態,從客觀公正的角度來反映新聞報道的真實性、客觀性、公正性,采訪者在進行采訪之前就要深入細致地與被采訪人具體溝通相關的采訪內容、采訪主題,從根本上確保在采訪過程中,對于采訪節奏有十分的把握。與此同時,在具體的采訪環節不能帶著個人的感情色彩和自身的明確動機,這樣才能更深入地反映新聞事件,真正還原新聞事件的本來面貌,體現出最大化的新聞價值。
4.加強語言和非語言符號的合理應用
在具體的采訪環節,采訪者要擁有足夠敏銳的細節觀察能力,與此同時還要具備相應的耐心和細心,把心扉打開去接收被采訪者在語言或者非語言上所體現出的表達特征。要確保被采訪者對于相關的新聞事件提供最全面最充分的還原,除此之外,在具體的采訪過程中,采訪者應該運用科學合理的采訪方式進一步有效激發和引導被采訪者的表達欲望,可以運用語言和設問上的技巧,也可以運用眼神、表情、手勢等非語言符號。
總之,融媒時代,作為傳統黨報黨刊的記者,要更加注重自身新聞綜合素養的提高,從根本上提升其本身的新聞敏感度。一方面要在高度的政治覺悟的指引下,對于相關的新聞信息進行過濾和整理,然后細化成具體的內容和題目。另一方面,要求新聞工作者要從自身的感受和社會的價值體系出發,編排出對于社會和民眾更有價值的新聞信息,以保證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得以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