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資》記者魏萌
1988年,初中畢業的劉新軍子承父業,進入河北邯鄲一家基層供銷社,從事農資銷售,并與中阿撒可富結下不解之緣。但那時的劉新軍年輕氣盛,農資并非他的唯一選擇。不久,一腔熱血的他暫別崗位,光榮參軍。此后數年,部隊嚴明的紀律、頑強的作風及忠誠的信仰,對他產生了深刻影響,誠實做人、誠信做事成為他始終恪守的人生信條。
由于對土地和農民有著天然的感情,從部隊復員后,劉新軍回到原來的崗位。那時,國內正值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逐步過渡的陣痛期,農資市場尚未完全放開,在選購肥料時,農民沒有太多話語權。與其他人坐等農民上門不同,劉新軍處處留心農民需求,在為農民推薦優質農資的同時,也在中阿公司幫助下,為農民解決很多生產中的實際問題,贏得了農民歡迎和信任。
肥料好不好,農民最有發言權。在與農民面對面打交道的過程中,劉新軍對撒可富的認可步步加深。“起初賣撒可富是相信國家,因為中阿公司是‘南南合作’典范,撒可富是國內高端復合肥先驅品牌。我在宣傳時,會特別強調這是國家支持的合資企業生產的高效肥。”劉新軍回憶說:“后來我發現,撒可富有獨特魅力,農民沒用前嫌貴,用后都離不了。對農民來說,肥效好是第一位。尤其遇到旱災和大風天,使用撒可富出苗、抗倒伏效果非常明顯,長期以來的穩產增產效果也令農民放心。”漸漸地,撒可富成為劉新軍和當地農民心目中高端優質肥料的代名詞。
1998年前后,私營農資企業如雨后春筍般崛起,令積重難返的地方農資公司雪上加霜,名存實亡。劉新軍因此失業,并一度感到迷茫。2004年,在家務農的劉新軍,忽然接到朋友從甘肅打來的電話。原來,朋友與人合伙在甘肅成立了一家農業公司包地種植洋蔥,正是用人之際。經再三考慮,劉新軍覺得這是一個機會,于是收拾行裝,踏上了開往西北的列車。“剛到甘肅時,主要是幫工。”劉新軍感慨說:“后來自己開始學習和摸索洋蔥種植技術,夢想以后也能開個大農場。”2012年,劉新軍用多年積蓄在甘肅酒泉流轉200多畝土地種植洋蔥,結束了打工生活。經多年韜光養晦,他目前在甘肅、遼寧共流轉土地近4000畝,甘肅洋蔥服務面積超4萬畝,約占甘肅全省洋蔥種植面積的10%。
“我49歲了,再有一年就到了‘知天命’的年紀。回顧這些年,中阿公司和撒可富就像我的老朋友。雖然中間有很多年,我離開了農資行業,但我一直向身邊做農業的朋友推薦撒可富,自己包地后也一直用撒可富。”他說:“這么多年過去了,很多人和事都變了,但撒可富品質及我對撒可富的感情卻始終如一。”
去年,劉新軍正式成為撒可富甘肅酒泉地區“代言人”,并在重重困難下超額完成當年銷售任務。當被問及秘訣時,他謙虛地說:“并沒有什么秘訣,可能是因我就是種洋蔥的,周圍朋友也是種洋蔥的,有一個非常成熟的農業圈子,比傳統農資經銷商更有優勢。我的幾千畝地都用撒可富,是最生動的示范田。我自己就是農民,更易贏得農民信任。”
效果永遠是最好的宣傳。據劉新軍介紹,施用撒可富種出來的洋蔥產量比普通肥高1—2噸/畝,且大小勻稱、著色均勻,硬度高、耐儲存,重金屬殘留全面達標,即便在國內市場出現低谷時,也能憑借優良的品質暢銷韓日。如今,在他的帶動下,越來越多的種植大戶成為撒可富的忠實“粉絲”。在中阿公司的幫助下,他正逐步打通洋蔥從種到銷的全產業鏈,一個洋蔥領域的“新王”正冉冉升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