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寅穎
【內容摘要】在班級管理過程中,班集體特色創建作為一項教育活動對于管理工作的有效實施起著重要的促進作用。它通過一系列多樣性的學生活動,最大限度地激發班級的活力,開發教育的潛能,發揮班集體在學生組織、管理作用,促進班級特色活動有目的、有組織、有層次地系統開展,確保全體學生在能力上都能得到鍛煉,進而提高班級凝聚力、促進班集體建設,推進學風、班風建設,提高班級管理品味。
【關鍵詞】中學 班集體 以生為本 班級特色
一、班集體特色創建的必要性
班級是學校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如果一個教師沒有個性,就會淪為平庸;如果一個班級沒有特色,就無法喚起學生的班級存在感。因此,一個有生命力、可持續發展的班級必須要有特色,走班級特色發展之路就成了現代班主任的必然選擇。
何謂“班級特色”?它其實是一種文化,文化是無形的。在具體的班集體特色創建過程中,抽象的文化會融入班級的血脈之中,潛移默化地對學生產生影響,促使他們走上豐富內涵的發展道路,充分展現學生的個人才華、創造精神和實踐能力,讓他們領會到競爭與合作的團隊精神,增強責任感,并學會自我學習與自我發展,最終達到外顯與內里成長的雙豐收。
二、班集體特色創建的目標定位
班集體特色創建的第一要務是目標的準確定位。它是創建的標桿,對于創建過程中產生的問題起著調節、平衡的作用。
1.立足于學生個體成長
班級的細胞是學生,他們的個體成長目標是班集體目標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們的特色發展直接決定著班級特色創建的方向。但是中學生往往對自身的認識和了解不完善,所以在確立班級特色創建目標時,不能單純依靠學生對自我和集體的片面認識。只有建立在具體、有效的師生合作基礎上,集體制定的個體目標才是有效的目標;才能夠促進班級特色目標的形成和確定;才能夠在班級發展的過程中,有效地用個體目標的實現來促進班集體的發展。
2.著眼于班集體實際情況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指出:“把促進學生健康成長作為學校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因此,確立班級特色創建的目標,必須以人為本,必須著眼于學生的未來發展,也必須著眼于班集體的實際情況,切不可“假大空”。根據班集體實際需求確定的特色創建目標是明確可感的,是班級所有訴求的集中體現,如此才能成為班級師生共同奮斗的方向。
3.定位于師生共同發展
綜上所述,班級特色創建的目標制定過程,需要班級全體成員共同參與。每一位學生都是班級的一分子,每一位學生都應參與到班級特色目標制定的過程,在此過程中給出自己寶貴的意見。由于重新分班的緣故,我所接手的八(5)班在八年級開學初期表現出自由、散漫,無心思學的種種問題,針對這樣的實際,通過觀察、鼓勵,最終我和全體學生共同制定了“學益才,礪致力”為班級特色創建的目標。如此,學生便明確了自身的班級責任,在班級生活和學習中時刻謹記自己與班級唇齒相依,以“靜心、凈心、競心”為行為標準協調自己的行動與班級目標,促進自身思想和行為的有效轉變,從而達到優化班風、嚴肅班紀的效果,形成“團結一心、步調一致、共同發展”的班級的特色創建氛圍。
三、班集體特色創建的策略
目標是行動的指南,確立了班集體特色創建的目標,才有為實現目標而制定的策略。
1.關注物質文化,凸顯環境亮點
如果把班集體特色創建看成一個同心圓的話,那么班級的物質文化就是班集體特色創建的物質外殼。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無論是種植花草樹木,還是懸掛圖片標語,或是利用墻報,我們都將從審美的高度深入規劃,以便挖掘其潛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并最終連學校的墻壁也在說話。” 整潔、美觀、優雅的教室環境猶如細雨潤物,容易給學生營造良好的心境,獲得心理上的平衡;安靜、和諧的學習生活空間,可以催人奮進,影響學生對事物的判斷、看法,優化他們的學習生活的方式。
2.重視精神文化,挖掘特色內涵
創建班集體特色,除了塑造外顯的物質文化,還應注重對班級特色精神內涵的挖掘與提煉,它是同心圓的內圈。著力挖掘隱性的班集體精神追求和價值取向,它將成為連接班級成員在特色創建中的精神紐帶。
3.促進人際交往,和諧師生關系
班級人際關系包括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關系。它也是同心圓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和諧的人際關系是培養班級集體榮譽感,創建班級特色的重要條件。良好的班級人際關系包括:師生關系融洽,民主平等,尊師愛生;同學之間關系融洽,團結有愛,互助合作。班主任作為班級良好人際關系的紐帶、班級特色創建的核心,首先要協調好學生與任課老師的關系,讓他們“親其師,信其道”。其次要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際交往觀,培養他們的人際交往能力,創設條件和機會促進他們之間的友好交往,并在交往過程中凸顯自身特色,潛移默化地完成特色創建。
四、班集體特色創建的提升與發展
為促進班級特色創建高水平發展,并向特色班級的方向邁進,我所任教的班級在特色創建過程中逐步摸索出了一套“以評促建,以評促改,以評促管,評建結合”的建設機制。班主任根據學生的發展規律及創建活動的開展情況,開展“評、優、建”活動,借此了解學生、了解創建情況。通過學生在活動中表現,觀察、評估學生的潛能發展,分析學生的發展欲望,判斷創建目標制定是否合適,活動開展有效性是否得到充分體現。在創建活動后期,學生通過PPT形式進行自我成長展示,從而評優;同時表彰先進,分析創建過程中的不足,逐步探索并完善班級特色創建模式。
班集體特色創建是教育的一個形式,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培養出自我完善和發展的“人”。因此,作為教師的我們要去親近智慧、用思想行走,用文化堅守,不斷實踐,不斷總結,不斷學習,努力創新形式、豐富教育內涵,培養出適應社會發展需求的高素質綜合型人才。
【參考文獻】
[1]吳志堅.特色班級文化的構建在班級管理中的作用探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7(50):170.
[2] 薛亞湘. 一班一特色,一班一品牌[J]. 教書育人, 2016(16):73.
[3] 程方平.激發學生的主人翁意識 共同營造被認同的班級文化[J].班主任,2015(10):51-53.
(作者單位:揚州市邗江區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