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
作為一名初中數學教師,我們應該考慮根據我們數學的學科特點去教學,不僅僅要關注學生的小組合作和小組展示,更多的我們應該關注學生們思維的培養,以及數學思想和方法的滲透。我有過這樣的經歷,感覺一個問題自己講了好幾遍,學生還是不會,聽不明白,做題時還是出錯,反思學生沒有真正的理解,他們的思維障礙點沒有被排除,若課上暫時會做,那也只是機械的模仿,過一段時間再做,就會再次出錯。在我有了這樣的認識和領悟之后,我就開始思考如何去突破學生的思維障礙點呢?
一、利用數學活動體驗,突破思維障礙
案例1:參加一次同學聚會,每兩人都握一次手,所有人共握了45次,若設共有x人參加同學聚會。如何列方程?
學生:不會。我鼓勵啟發孩子們,大膽的說出你的想法,鼓勵后,有學生說:x(x-1)=45,其他學生不語。這時我并沒有急于對學生所列方程的對錯下評判。我說:同學們我們來做個游戲吧,請三個同學站出來,你們兩兩人握手且只握一次,其他同學注意觀察記錄共握了幾次,很快得出答案3次,我繼續引導如果讓你列式你怎么列?學生一段時間的思考后,有部分同學給出了答案,請試著解釋一下好嗎?甲乙同學握,甲丙同學握,乙丙同學握,我們以甲同學為例,甲和乙、丙兩人握了2次手, 因為每兩人只握一次手,所以乙、丙兩人不必再重復和甲握手,2次乘以3人除以2=3次,接著我讓小組四人再做這個游戲,親自體會一下并列出式子3次乘以4人除以2=6次,最后我問如果換做x人握手呢?他們很快認識了前面所列的式子的錯誤,應改為x(x-1)/2=45我又繼續問:為什么要除以2呢?學生們紛紛回答,非常踴躍,因為兩人之間只需要握一次,一語道破天機,我相信他們的思維障礙得到了解決。雖然時間用的有些多,但我認為磨刀不誤砍柴工,通過他們親身經歷了這個過程,他們不再會出錯了。
二、利用小組合作,突破思維障礙
案例2:甲、乙兩班同學舉行電腦漢字輸入速度比賽,各派10名選手參加,參賽選手每分鐘輸入漢字個數統計如下:
很多學生誤認為本題中甲班眾數為1,乙班眾數為1和2,本題難度不大,50%-60%的學生能夠作對,但是對于出錯的學生,如果只是告訴他正確的答案,那么下次碰到類似的題目,他們肯定還是會出錯,所以我采用的方式是小組合作,先在小組內幫助有疑惑的學生解決問題,然后選一組自愿和大家分享自己的寶貴經驗的小組進行展示,讓出錯的學生先起來講講自己是怎么想的?哪里不理解?再讓小組內其他會的同學給與解答,由于在小組內已經經過簡單的合作,學生表現的落落大方,而且將錯點的原因分析得很透徹,原因是出錯同學沒有審好題,本題是關于參賽選手每分鐘輸入漢字個數統計問題,而不是班級人數問題,展示的同學還就此題給全班同學總結了同學們常好犯的錯誤:如審題問題,計算問題,書寫凌亂等問題,感覺這種效果比自己講,要好得多,我想這應該就是暴露學生的思維障礙點的方法吧,有針對性的去突破思維障礙。
三、利用幾何直觀,突破思維障礙。幾何比代數更能凸顯數學簡潔、抽象的邏輯之美
案例3:函數y=-2x的圖象上有三點(-3,y1), (-1,y2), (2,y3),則函數值y1、y2、y3的大小關系是 .
學生對于這個問題,要么感覺很難,無從下手,要么感覺特簡單,
認為結果y1 四、利用幾何典型圖,突破思維障礙 例如在初四下學期,我們的學生將要面臨大量的綜合題目,這些題目的綜合性比較強,題目圖形比較復雜,所以很多學生不知從何下手,從哪里進行突破,以致思維出現障礙,無法進行下去,題目做不出來,所以我注意引導學生首先注意抓取幾何圖形中的典型圖,然后根據所求和已知條件,思考里面包含的知識點有哪些,然后運用一些常用的方法來嘗試解決問題。 案例4:如圖,點E是矩形ABCD的邊CD上一點,把ΔADE沿AE對折,點D的對稱點F恰好落在BC上,已知折痕AE=105cm,且tan∠EFC=34,那么該矩形的周長為對于這個題目可以想到設未知數CE=3x,CF=4x,由勾股定理得EF=5x,再由對稱性得DE=EF=5x,接下來很多學生就遇到困難了,往下不會做了,所以我注意引導我的學生平日的里多積累幾何典型圖,這道題中就包含這一幅很常用的典型圖,進而得到△ABF∽△FCE,對應線段成比例,問題得到突破,線段BF可以被表示6x,學生們一下子就豁然開朗了,似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 反思:研究學情很重要,及時捕捉生態資源,時刻考慮如何讓孩子們真正弄明白,理解了,思維的障礙點得到突破,是我們作為教師要時刻努力思索和研究的。 (作者單位:淄博市張店區第七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