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杰
物理是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學科,物理學中的概念、規律,都是來源于生活,經過多次觀察現象分析總結、歸納出來。因此,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是物理教學的重要內容,也是實施新課標改革的根本要求。在教學中,我們要聯系生活實際,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挖掘學生的潛能,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使學生對物理感興趣,能積極主動地學習物理知識,多參加物理實踐活動,教學效果會顯著提高。結合本人教學經驗,談一下體會。
一、創設物理情景,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一節成功的物理課,教師要精心組織和設計,利用多媒體等手段,創設物理情境,引起學生的好奇,學生就會產生學習的動機,就會渴望對知識的追求,在教師的引導下,去主動鉆研探索,求知問疑,養成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及創新精神。講到壓強一節課時,我先準備好幾個生雞蛋,讓女生用手去握,沒有握破,男生就會以為女生力氣小,躍躍欲試,想到自己肯定能握破雞蛋,準備驗證一下,當自己親自握了雞蛋以后才知道真握不破,這樣就會急切知道握不破的原因,這就為學習壓強埋下了伏筆。教師接著向學生說明學了這節課,就會解釋這個現象,上課時,學生會注意力集中,在教師的引導下,能積極參與課堂教學,課堂氣氛活躍起來,課堂教學效果就會顯著。在講到探究平面鏡成像規律這一節,我準備了大家經常用的鏡子,學生知道鏡中的人就是自己的像,讓學生仔細觀察鏡中的像有什么特點,學生會紛紛發言,接著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猜想,制定計劃,實驗探討,分析歸納總結得出平面鏡的成像規律。
二、認真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觀察 能力是思維能力及其他各種智力發展的前提基礎,學生通過對實驗現象的認真觀察,對實驗過程,物理規律 ,提供了必要的素材及理論依據。從學生的接受程度,不難發現,觀察能力強的學生,對事物的感知就強,更準確、完整,對學習知識就會快,學習能力就強,對于成績差的學生,對文字理解,以偏概全,不全面,總結成結論時,造成總結不準確性,因此,對學生觀察能力的培養十分必要。比如,在實驗前,教師先讓學生弄清觀察什么,記錄什么,用哪些器材,在什么時間記錄實驗的結果等環節,使學生作好充分思想準備,學生就會有針對性的重點觀察,反復實驗,記錄下不同的實驗現象,以便歸納結論的準確性。在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與什么因素有關時,重點觀察鉛筆兩端與手的接觸面積大小,兩只手的凹陷程度,手感覺如何等,學生就會從這幾方面認真去做,細心琢磨、體會,得出壓力相同時,壓力的作用效果與接觸面積大小有關的結論。
三、教師精心準備每一節課
要上好一堂生動形象的物理課,教師首先具有扎實的基本功,吃透課程標準 ,充分備好課,寫好教學設計,組織好課堂教學,向45分鐘要效益,教師的每一句話,每一個動作,每一個眼神都能引起學生的注意。教師的諄諄教誨,崇高的職業道德,會使學生產生學習的動力,會在學生心中打下烙印,會對學生以后的發展方向起到引領性的作用。
四、創新能力的培養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在教學中,要注重學生激發學生獨立思考和創新意識,培養學生創新精神,要以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一切為宗旨,更新教學理念,變我是主導為學生是主體,精心設計問題,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思考,分析、歸納問題,培養學生各種能力。比如,講到光的色散現象時,通過演示實驗,學生看到光透過三棱鏡呈現七種不同顏色的光帶,對這種現象充滿好奇,份份討論、猜想,形成彩色光帶的原因,這樣就開啟了學生智慧的鑰匙,學生會發揮自己的潛能,帶著問題探討,分析,渾身充滿著探索思想,對物理產生濃厚興趣,逐步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發言,不惜傷學生的積極性,允許學生敢想,敢說,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思考,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五、培養學生探究合作能力
一個成功者,往往需要多種因素,合作是走向成功的重要因素。教師在指導點撥學生中要適時到位,給學生有消化的空間,設置不同層次的問題,引導學生逐步達成目標,教師制作課件,圍繞每個知識點或教學環節,開展教學活動,很大程度上能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如在講到長度的測量時,學生測量課本的長度,而每次測量的結果卻不相同,同學們紛紛按老師的要求,測量、觀察、記錄、討論,增強學生互助合作意識和交流能力,課堂氣氛活躍,培養了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總之,教師要利用一切因素,引導學生觀察思考,充分發揮潛能,掌握解決問題的技巧,讓學生體嘗到學習知識的快樂,提高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1]白東林. 淺談類比法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J]. 教育,2017(5)00246.
[2]龔節芳. 激發學生物理興趣 提高課堂教學質量[J]. 中國科教創新導刊, 2009(24):115.
(作者單位:安徽省阜陽市阜南縣焦陂鎮楊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