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禮清
摘 要:幼兒教育工作者應充分認識到民間游戲促進幼兒社會性發展的重要價值,積極探索新時代憑借民間游戲促進幼兒社會性發展的策略,力求在傳承中求創新,不斷充實、完善、創新傳統的民間游戲。教師要通過創新性的民間游戲發展幼兒的社會交往能力,鍛煉幼兒的良好意志品質,促進幼兒健康快樂的成長。
關鍵詞:民間游戲;幼兒教育;社會性發展;價值;策略
中圖分類號:G613.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8)24-0070-01
民間游戲是我國文化寶庫中的一朵瑰麗的奇葩,有利于激發幼兒的求知欲、探索欲,有利于幼兒與同伴建立最初的人際關系,有利于幼兒學習以社會允許的方式表達消極情緒,有利于幼兒學習諸如對攻擊行為等反社會行為的控制等。因此,教師應在幼兒教育中合理使用民間游戲,促進幼兒社會性的發展。下面,對民間游戲促進幼兒社會性發展的策略進行研究。
民間游戲集中了廣大勞動人民的智慧,被一代代人傳承并加以發展,通常形式簡單而內涵豐富。民間游戲具有強烈的娛樂性,同時兼有一定的競爭性。不少民間游戲對促進幼兒社會性的發展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例如,幼兒在“丟手絹”這一民間游戲活動中,憑借著游戲活動中的跑、走、扔等動作,可以有效地鍛煉肌肉,有利于身體更靈活、更協調。同樣,“踢毽子”“跳棋”等民間游戲對幼兒的手、腳、腦的協調性有極大的促進作用,這類民間游戲可以讓幼兒解放自己,真正實現陶行知先生所說的“六大”解放。諸如此類的民間游戲讓幼兒在與同伴的共同協作、共同配合中得以順利展開,讓幼兒的情感得到交流,培養幼兒的團隊合作精神與克服困難、知難而上的勇氣。因此,民間游戲在促進幼兒社會認知、社會情感、社會行為的發展和良好個性品質的形成中均發揮著重要作用,教師應充分利用民間游戲開展教學活動,促進幼兒社會性的發展。
民間游戲對幼兒社會性的發展毫無疑問會發揮不可低估的作用,幼兒教師應以新課程、新理念為指導,以幼兒身心發展規律為本,在幼兒的“最近發展區”內,積極探索新時代背景下憑借民間游戲這一載體促進幼兒社會性發展的有效策略。
1.憑借民間游戲培養幼兒的社會性情感
社會性情感是幼兒的社會性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社會性情感是一種對自己、對他人的情感進行控制、進行表達、進行交流的能力。例如,幼兒教師可以引導幼兒開展“跳房子”的民間游戲,通過“跳房子”這一民間游戲來培養幼兒的社會性情感。“跳房子”這一民間游戲通常需要兩個幼兒組合搭檔進行游戲,幼兒需要機智地抓住時機將已被淘汰出局的搭檔重新返回到游戲活動中,以增強被淘汰出局幼兒的信心、自信、自尊等。又如,幼兒教師還可以引導幼兒開展“老鷹抓小雞”這一民間游戲來進一步培養幼兒學會保護他人的社會責任感。同時,鼓勵幼兒在玩“老鷹抓小雞”的民間游戲時進行角色替換,以使幼兒加深理解“保護”和“被保護”不同角色所需要體現的不同情感。值得一提的是,幼兒在民間游戲中所培養出來的社會性情感,也常常會自然而然地在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得以外顯,使社會性情感得以良性發展。
2.憑借民間游戲培養幼兒的社會性交往能力
眾所周知,在幼兒的社會性發展中,語言能力是重要的“基石”。幼兒教師不妨選取一些有利于發展幼兒語言能力的一些民間游戲,像“丟手絹”“找朋友”之類的民間游戲。在幼兒進行這類民間游戲的過程中,幼兒教師要讓小班幼兒一邊玩游戲一邊吟唱與民間游戲主題相匹配的兒歌,在玩中唱、唱中玩。這樣的邊唱邊玩、邊玩邊唱的民間游戲有利于改善幼兒與他人溝通交流的膽怯心理,更有利于激發幼兒參與民間游戲活動的興趣與熱情,進一步鍛煉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為幼兒的社會性交往奠定“基石”,有效培養幼兒的社會交往能力。
3.創新民間游戲的玩法,培養幼兒的社會認知
創新是社會發展的動力,新時代呼喚創新,同樣民間游戲也需要在傳承中進行創新。幼兒教師應緊跟時代的脈搏,大膽對民間游戲進行創新、拓展、延伸,通過創新性的民間游戲去培養幼兒的社會認知。在民間游戲中,幼兒教師可以在傳統民間游戲的基礎上融入現代教育元素。例如,對于“丟手絹”“炒黃豆”等民間游戲,教師可以將童謠與兒歌等元素融入這類民間游戲之中,以賦予傳統民間游戲以新的內涵,更具時代氣息,從而讓幼兒的眼界得以進一步開闊,社會認知面得以有效拓展和延伸。
總之,民間游戲作為我國傳統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幼兒游戲的形式之一,對幼兒的社會性發展具有深遠的影響。幼兒教師應憑借民間游戲培養幼兒的社會性情感,培養幼兒的社會性交往能力,創新民間游戲的玩法,培養幼兒的社會認知。
參考文獻:
[1]張曉維.淺談民間游戲對幼兒社會發展的積極作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6(31).
[2]馮鯨丹,李思嫻.民間游戲對幼兒社會性發展影響研究[J].現代教育論叢,2015(01).
[3]婁小韻.民間游戲在幼兒園教育活動中的應用[J].湖南第一師范學院學報,2016(01).
[4]王宛芳,傅麗萍,周秋紅.傳統民間游戲“葫蘆問”促進兒童社會性發展的質性研究[J].社會心理科學,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