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雪霞
摘 要:數學教學中,問題的設計影響著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自我成長。“大問題”的設計反映教師對學生基礎狀態的關注,更能激發學生產生解決問題的內驅力,刺激學生形成深層次思考的意識與習慣。
關鍵詞:“大問題”設計;數學教學;解決問題;深層次思考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8)24-0096-01
數學教學中數學問題的設計,影響著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自我成長。“小問題”細碎而簡單,教師好掌控教學過程,學生無須思考太多就能輕易給出答案,課堂呈現“和諧”的場面,一起“小步慢慢走”,走向封閉的教與學。而“大問題”更能激發學生解決問題的內驅力,激發學生形成深層次思考的意識與習慣。下面,就以估算教學為例,探討如何在數學教學中進行“大問題”的設計。
傳統課堂上普遍存在著這種現狀:兩級問題(是與否)充斥著整個課堂,一連串低質量的問題擠占了學生思考的空間,暗示性的問題劃定了學生自主思考的方向,教師不放心的行為替代了甚至壓制了學生的自主生長。例如,在人教版數學二年級下冊“三位數加法的估算”的教學中,課始,師呈現幾個數,讓學生觀察分別接近哪個整百數、幾百幾十的數,然后給出購物情境,判斷什么情況下應該估算,揭示課題。緊接著,教師出示個例,讓學生想一想大約是多少。學生嘗試估算,交流估算方法,明確把三位數看成整百數或整百整十數。對比觀察異同點,發現:把加數估大(估小),得數就變大(變小);一個估大一個估小就是平衡估,更接近實際結果。小結:可以估一個數,也可估兩個數。把這些三位數看成整百數或幾百幾十數來計算,更方便快捷。隨后練習鞏固,聚焦怎么估、估大估小,快速判斷計算結果對不對,解決實際問題。
課例中,教師試圖讓學生面對問題選擇合適的方法。但總體看,教師對學生的探究還是不放心,擔心學生“估錯”。從課始的接近哪個整十整百數進行暗示,給出情境來進行估算引導,到估算結果與實際結果比較來判斷估的合理性,中間進行十幾個小問題的引導。可見,為了讓學生學會估算,教師考慮很周全,一步步帶著學生走下來。然而,脫離實際意義的判斷,為估而估就失去了估算的現實意義。估算的現實意義、方法意義、具體生活情境下靈活估算的方法選擇等都不是學生自己生長出來,而是教師規定的。歸結到底是教師不信任學生,不相信學生可以通過自己的探究發現其中隱藏的意義。
相對而言,“大問題”的設計反映了教師對學生基礎狀態的關注,更能激發學生解決問題的內驅力,激發學生形成深層次思考的意識與習慣。以上述課例為例,課始,提出問題1:生活中的很多時候,我們估算一下就能解決問題(即估算的現實意義:基于需求,不會算)。個例:299+198。三位數加三位數,學生還沒學過如何計算,但考慮到299接近300,198接近200,和大約等于多少?明確結果不是準確的,記錄“299+198≈500”。小結:看作接近的整十、整百數計算比較方便。教學是基于學生需求而產生,教師對學生的潛在狀態和發展需要解讀清晰,這個問題對學生來說具有適切性。提出問題2:針對不同情況,怎么估合適(估算的方法意義和現實意義)。把299改為249, 249+198,不再估成300,而是估成接近的250。一組練習:197+149,312+259,154+125。此時主要看學生會不會記錄,能否把加數估成相接近的整十、整百數計算,125作為一處孕伏,可看成120,也可看成130。歸納估算的一般方法。在上述孕伏處對比154+125≈270(兩個都少估,離實際結果越來越遠);154+125≈280(一個加數估大,一個加數估小,計算結果比較接近)。在比較中感悟方法。一組練習:279+115、435+244、174+264。小結:接近整十整百數時,估成整十整百比較好算;把一個加數估大,另一個加數估小,計算結果比較接近實際結果。這個問題關注學生各種可能性狀態,及時捕捉學生在解決問題過程中的不同思維狀態,讓學生通過對比感悟方法意義。提出問題3:具體情況下,靈活估算(好算、接近、如買東西估大等)。各種具體情境中的靈活處理,如買東西、準備材料、帶錢等。在具體的問題情境中,教師應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運用估算的方法,豐富學生的認識,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和靈活運用的能力,促進學生認識的生成,提升思維水平。
“大問題”的設計更考驗教師的水平。“大問題”的提出需要學生檢索自身已有的知識儲備,同時需要一定的思考時間和思考力度,具有一定的挑戰性。此外,教師要留給學生思考和解決問題的時間和空間,要相信學生具有解決問題的能力,給每個學生獨立思考解決問題提供機會。而要讓學生“動起來”,教師要有更高水平的“動”,才能充分發揮引領、培植、促進學生成長的作用。
總之,學生通過基于“大問題”設計的課堂教學,主動汲取知識,并非被動地、零散地、受局限地接受知識,而是促進了積極思考、深入探究、系統掌握知識,靈活運用知識解決問題。教師通過“大問題”設計,層層遞進地“收上來”,能實現教學過程的推進和學生認識的提升,促進學生成長。
參考文獻:
[1]吳亞萍.“數學課堂教學的三放三收”[J].基礎教育,2006(03).
[2]王英.“估”之有道 “算”之有效——小學數學估算教學的現狀分析與對策思考[J].小學教學參考,201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