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科偉
摘 要:黨的基層組織是我們黨全部工作和和戰斗力的基礎,是落實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各項工作的戰斗堡壘。農村基層黨組織與農民群眾的聯系最為直接、密切,而農村黨員是構成農村基礎黨組織的基礎,處于農村基層的最前沿,是帶領農民脫貧致富的“領頭雁”,是鞏固黨的執政地位和推進社會主義和諧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力量。當前農村黨員隊伍總體上是好的,但是在新的形勢下還存在著很多問題,嚴重影響著黨在農村的形象以及黨干群關系。因此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與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進程中必須正視農村黨員隊伍的現狀,切實加強農村黨員隊伍建設。本文主要從四個方面對當前農村黨員隊伍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相應對策做出嘗試性研究。分析了存在以上問題的原因,根據當前農村實際,針對當前農村黨員隊伍建設中的存在的問題提出切實可行的對策。
關鍵詞:農村黨員;黨的建設;問題;對策
一、農村黨員隊伍建設的意義
(1)豐富中國共產黨思想
黨建思想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學說的重要組成部分,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同樣也是中共產黨黨建思想的重要內容之一,而農村黨員隊伍現狀是當前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的重要問題之一。“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因此研究農村黨員隊伍建設過程中出現的問并探索出切實可行的對策,對于繼承發展馬克思主義政黨學說、豐富中國共產黨黨建思想以及發展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都有一定的理論意義。
(2)促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發展
《中國共產黨章程》中明確提出“黨的基層組織是黨在基層組織中的戰斗堡魚,是我們黨的全部工作與戰斗力的基礎。” “黨的基層組織是我們黨的細胞,如果連細胞都發生病變,那么黨的整個肌體就不可能會健康,甚至最后可能會垮掉”。另外,指出:“中國的革命隊伍大得很,任務也多,共產黨員擔負的責任又很重。黨領導得好不好,中央的路線方針政策執行得如何,就要看共產黨員合不合標準了。”因此,切實加強農村黨員隊伍建設,既是鞏固我們黨執政地位的現實需要,也是推進新農村構建的迫切要求,同樣也是構建和諧社會的應有之義。
二、當前農村黨員隊伍建設現狀和存在的主要問題
黨員隊伍建設,不僅是鞏固和加強黨執政地位的一項基礎性工作,更是關系到黨的事業后繼有人和興旺發達的一項長期性工作,在農村也是增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凝聚力和戰斗力,帶領農民脫貧致富奔小康的根本保證。近年來,廣大農村基層黨組織采取有效措施,探索有效新途徑,切實加強農村黨員發展、教育、培訓和管理工作,使廣大農村黨員隊伍結構得到了有效改善、綜合素質也得以提高,在很多方面都發揮了先鋒模范作用。但是面臨新情況、新問題,當前農村黨員隊伍建設仍然存在著不少問題,
(1)當前農村黨員隊伍現狀
近年來,廣大農村黨員隊伍建設在取得一定成就的同時,仍然存在不少的問題。下面簡單概括當前農村黨員隊伍建設的基本現狀,
據統計,我國目前有農民人口達到7億多,大約占據全國總人口的一半,其中18到35歲的農村青壯年大約有2億多人,占農村總人口的35%左右,他們是我國建設現代化的生力軍,而35歲以下的農村青年黨員共有413.59萬人,僅占農村黨員的16.7%。由此可見,重點抓好農村青年的入黨問題是現代化建設的客觀需要。在當前農村黨員總體年齡結構上,調查數據顯示全村35歲以下和60歲以上黨員分別占11.2%和45.7%,這兩組數據與上一年相比變化不大,基本持平,55歲以下的中青年黨員約占29.9%,女性黨員只有19人,只占17.7%。通過以上數據可見,當前農村老年黨員占絕大多數,是農村黨員的主體,而青年黨員的比例很低,女性黨員比例更是不高。但是目前也在朝著好的方面發展,一方面農村青年黨員的總體數量在增加,女性黨員入黨積極性也有所提高。黨員發展方面,總體結構也在日趨合理的道路上前進。
(2)當前農村黨員隊伍建設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伴隨我國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和農村城鎮化進程的加快,農村黨員的就業形式也趨于多樣化,打破了往常區域性的限制,流動性不斷增強。比如在東馮村孩子跟隨父母進城上學和冬季老人隨子女進程居住的現象很普遍,留在村里務農的黨員也是不參與黨組織生活,有的甚至不服從管理,更有個別黨員連黨費也不交。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各種利益的驅使,個別農村黨員的思想也在不停地發生變化,為民服務意識和奉獻精神也在逐年淡化,大局意識、原則性也全然不顧,有的黨員在工作中存在挑肥揀瘦、推諉拖拉、愛排場、講面子、自由散漫等現象,這些現象很大程度上反映出農村黨員管理的難度大。
三、當前農村黨員隊伍建設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1)農村青年入黨積極性不高
一是歷史原因所致。當前農民黨員中,“文化大革命”之前入黨的黨員約占三分之一,而現這批黨員正處于老齡甚至高齡化。其中解放后至“文化大革命”之前這一時期發展黨員著重看家庭成分以及歷史問題的純潔度,這部分入黨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在“文化大革命”時期入黨時則過分強調階級斗爭,認為“知識越多越反動”、“越窮越革命”,強調“根紅苗正”,[”]所以這一時期入黨的農民黨員大多數年齡老化和文化低下。二是農村大量人才外流。很大一部分農村青壯年都不太愿意留守務農,所以很多農村基層領導反映現在農村“好苗子”、“接班人”太難找,絕大部分農村青年出去讀書升學、外出打工、當兵入伍等等,留下的大都是老幼婦女。一方面這些留守婦女認為入黨沒有什么作用,不能給自己家庭帶來什么好處;另一方面廣大農村還普遍存在重男輕女的傳統觀念,黨組織也沒有發動農村婦女入黨,這些落后觀念的存在都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農村黨員發展比例失衡,從而直接導致農村黨員隊伍結構難以改善。三是農村經濟相對落后。
(2)農村黨員流動性強不利于管理
農村黨員流動性特別大,他們大都長期在城市打工,既不開具證明轉走黨組織關系也不參與黨組織的任何活動,農村黨支部對這部分流動黨員的管理難度很大,甚至沒有切實可行的管理辦法。農村黨員教育管理方式不到位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在意識上認識不夠。特別是部分農村基層黨組織對加強本村黨員隊伍建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認識不足,大都只片面強調經濟,認為只要把本村經濟搞上去,就能夠讓農民富起來,其他所有一切問題都會迎刃而解,對農村黨員隊伍建設問題漠不關心,從而導致農村黨員隊伍“青黃不接”。
(3)當前農村黨員政治文化素質偏低
黨員的政治素質不高首先表現在理想信念動搖。很大一部分農民黨員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浪潮的沖擊下,政治學習的熱情不高,理想信念也隨之也動搖了,不顧“主義”只管“利益”;不信唯物主義,倒信宗教迷信。一些黨員對黨員的先進性認識也不充分,看不清當今社會的主流,很容易被社會上那些個別違法亂紀、貪污腐敗等負面現象所影響,甚至對我們黨的共產主義光明前途失去信心,甚至還會產生偏激、沖動思想。個別黨員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也發生了扭曲,出現了 “各種各田、各賺各錢、黨員非黨員、就差兩毛錢” [15]等想法,沒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在社會變革中逐漸落伍。其次表現為思想道德下滑。很多農民黨員只有黨員的牌子,沒有黨員的樣子,思想沒有正氣,工作沒有魄力。很多農民黨員在農閑時節除了閑逛就是打牌賭博,完全喪失了一名共產黨員應有的品質。
四、農村黨員隊伍建設的對策
(1)探索黨員發展新機制,優化隊伍結構
農村基層黨組織要采取綜合措施加強對優秀青年的教育、引導和實踐鍛煉,激勵他們向組織靠攏。實行多層次培養方式,建立鄉鎮黨委委員和村支部委員聯系人培養入黨積極分子制度,多層次合力培養。創新組織形式,幫帶發展。打破區域限制,在外務工青年聚集地組建農民工黨支部,把不同行業不同專長的農村青年組織起來開展活動,強化青年教育、提高素質。拓寬溝通渠道,加強引導,經常組織農村青年開展活動,利用外出務工青年春節返鄉機會,召開“帶出勞動力,帶回生產力”,“話鄉情,獻計策”等為主題的活動。_向農村青年講述家鄉變化的同時,主動鼓勵他們回鄉創業,深入了解他們在外工作情況和思想變化,有針對性的選擇其中的優秀青年加以教育和培養,加入到黨的隊伍中來。同時要營造良好的環境,增強吸引力。一方面要創造良好的創業環境,激發農村青年回鄉創業的積極性,讓他們看到在家鄉創業的希望。
(2)分類管理農村黨員,建立相應機制
當前農村黨員隊伍的構成比較復雜,呈現出不同層次和類型:由于黨員各自的崗位和擔任的職務不同,有的是黨員干部,有的是無職務普通黨員,有的是外出務工黨員,各自的文化程度、從業形式、思想狀況都有所不同,因此分類管理農村黨員是非常必要的。對于在農村黨支部中擔任一定職務的黨員干部,要督促他們樹立全必全意為村民服務的觀念,當好農民致富的“引路人”、生活中的“貼心人”;另外還要積極引導離退休回鄉的老黨員們樹立愛家鄉、愛人民、為人民發揮余熱的觀念,爭做農村黨支部的參謀和助手;對在農村務農的青壯年黨員,要嚴格要求他們嚴于律己,當好致富能手,樹立長遠利益和全局觀念,爭做村民的好榜樣;對進城務工的農民工流動黨員,要求他們努力成為先進技術的傳遞者,為家鄉貢獻自己的力量;對村里留守的老年黨員,要鼓勵他們成為村務的參議員、宣傳員,發揮佘熱。
(3)加強教育培訓,提升農村黨員整體素質
在教育內容上,要結合當地農村實際賦予其新的內容,不能局限于傳統的黨章、黨史、黨規黨紀的教育。注重廣泛開展社會主義、愛國主義、集體主義教育,有效、及時地宣傳我們黨在新農村的最新政策,要開導、引領他們積極投身到建設新農村的潮流中去;另外還要廣泛開展思想道德教育,自覺抵制封建愚昧、傳統迷信等落后觀念;制度方面教育方面,要開展普法教育,增強黨員法制觀念,提高學法、懂法、用法的自覺性。技能方面,要讓每一位黨員掌握兩項以上的發家致富的技能;最后,要加強農村黨員黨性教育,增強作為一名共產黨員的使命感和責任感。不同地區農村經濟社會不均衡,黨員情況也參差不齊。伴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發展與完善,新農村各項政策的落實,當前農村黨員之間的差距也日益拉大,之前那種不分男女老少、亦商亦農、一刀切的教育方法儼然已不合時宜。要保證黨員教育成果就應該分類引導,因材施教。
(4)加強領導班子建設,增強凝聚力和戰斗力
中國共產黨是由中央、地方、基層黨組織共同構成的嚴密組織體系。在整個體系當中,農村基層黨組織是其最基本的單位,是黨在農村中的戰斗堡壘。胡錦濤指出:“建設髙素質干部隊伍,是全黨的一項刻不容緩的重大任務。加群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也必須把建設高素質的農村基層干部隊伍作為關鍵環節和必須達到的一個目標。” [27]因此,加強農村領導班子建設,也是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的關鍵環節。農村黨員干部的政治信念、綜合素質能力的高低,對本村的經濟社會發展都有著直接的影響。由此,要充分發揮當地高校、職業院校、黨校的作用,加群對村干部的黨性修養、政治素質、法律意識進行培訓,開展對黨員干部的遠程教育培訓,提高帶領農民脫貧致富和化解生活矛盾的本領。鄧小平同志曾說:"從根本上說,手頭東西多了,我們在處理各種矛盾和問題時就立于主動地位。”
五、結語
當前,我國正處于建設新農村、推進農村改革發展的進程中,農村基層黨組織是我們黨在農村實現這一重大戰略任務的領導核心。然而,農村基層黨組織作用發揮的關鍵在于廣大農村黨員。總的來說,當前農村黨員隊伍的主流是好的,在農村黨員隊伍結構、農村黨員整體素質、先鋒模范作用的發揮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當前農村新形勢新問題的形勢下,農村黨員隊伍建設仍然存在很多問題,比如黨員宗旨意識淡薄、農村黨員趨于老齡化、干部作風“家長制”等問題。在今后的新農村建設的進程中如何解決這一系列問題,仍需要學術界不斷地探索和調研,同時結合當前農村實際,提出切實可行的對策。我們要在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的領導下,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科學發展觀,統領農村經濟社會文化全面發展,全面推進新農村黨員隊伍建設,堅持群眾路線,搞好農村黨群關系,不斷開創新農村基層黨的建設新局面,早日實現“中國夢”。
參考文獻
[1]趙月.新時期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問題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16.
[2]陳琳.村級黨組織建設問題研究[D].山東大學,2016.
[3]楊惠乾.當前農村黨員隊伍建設面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4.
[4]張莎莎.新農村建設視域下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研究[D].鄭州大學,2012.
[5]葉阿戀.海西經濟形勢下農村黨員隊伍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思考[J].長春大學學報,2011,21(09):83-85+96.[2017-09-25].
[6]謝國峰,崔冀民.昌吉市農村黨員隊伍建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中共伊犁州委黨校學報,2011,(01):29-30+104.[2017-09-25].
[7]王暉,聶捷勇.高校黨員隊伍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南昌高專學報,2005,(03):11-12.[2017-09-25].
(作者單位:平頂山市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