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紅
摘要:掃盲教學是低年級小學語文教學的基礎工程。“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識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是一年級和二年級教學的重點”。掃盲教學的效果不僅直接影響整體語文教學的速度和質量,而且關系到學生的智力潛能和創造力的發展。教師應總結掃盲教學的問題和原因,努力提高掃盲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低年級;素養;方法
識字教學是一項長期而系統的工程。課堂教學、家庭教育和小學生的思維特征共同構成了影響學生素養教育的主要方面。首先,教學生方法遠比教學生知識重要。它是對教師教學技能的考驗,是否能從簡單到深入充分探索教材,提高學生的讀寫能力。其次,家庭對兒童的文化啟蒙教育有重要的影響。如果父母可以激發孩子對日常生活中漢字的好奇心并教他們如何學習漢字,孩子們在學習階段學習閱讀和寫作會有更多的興趣和動力。教師應結合學生的學習生理特點,通過經驗表達、形象記憶和意義記憶,為學生的識字學習打造更有效的教學支撐。
1.明晰課堂掃盲教學的現狀,激發學生的文化興趣
低年級學生的特點是,教師不能盲目地用聽、識別、閱讀、寫作來機械地培養學生的讀寫能力。只有尊重他們生動的本性,以各種方式激發他們的興趣和熱情,才能進行有效的課堂教學。
首先借助多媒體恢復制作詞匯的過程。小學生的思維方式主要是基于形象思維,許多漢字都是從象形圖像演變而來的。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恢復漢字的演變,通過圖像記憶提高學生對漢字的理解。如果說出象形文字“森林”這個詞,老師可以先用課件來展示樹,然后在樹下輪流展示兩棵樹,向學生解釋:“三”代表“多”,樹“木”多,成了“森林”。在這種情境體驗中,學生了解制作“森”的過程,使機械記憶成為有意義的記憶,并初步了解漢字文化。其次,創建比較情境并區分容易出錯的詞。對類似、諧音和復調字符的歧視是識字教學中的主要困難,教師可以有意識地創造對比情境,如改變側面,比較詞義,分析語境等,使學生能夠進行獨立比較,加深容易出錯的詞匯印象,提高識字準確性。
在掃盲教學中,通常可以通過創造適當的動作表達和其他身體狀況來實現意想不到的結果。此外,將教育和娛樂結合起來會讓學生感到高興。
2.開展課內外識字活動,激發讀寫熱情
在課堂和外面定期開展一些有趣的識字活動,如“識字大師”比賽,當選“識字冠軍”,給予小獎勵可以極大地激發學生積極識字和提高識字效率的積極性。生活充滿了知識,每天都可以看到廣告報紙,包裝盒和食品包裝袋等,這些都是自然識字手冊。要求學生在日常用品的包裝上收集新詞,在父母的幫助下將其剪切并粘貼收藏,并在學期結束時進行全班評估。自產“識字教科書”當然可以讓學生反復閱讀,也可以交流欣賞。此外,還可以通過看廣告牌,閱讀店鋪名稱,巴士站標志和其他文字積累識字。大多數教師和家長希望自己的孩子遠離電視,但他們不知道如何合理地使用,其實電影和電視文本也可以成為孩子讀寫的絕佳材料。許多文學藝術節目,電視劇和卡通片語言生動活潑,標準發音和彩色圖片,它們是兒童學習閱讀和寫作的生活教材。在觀看節目時,可以引導學生仔細閱讀字幕,及時提問,并繼續觀看,聆聽和詢問。在課堂學習它之前,讓新詞成為老朋友。
總結:與傳統的機械記憶相比,多元化的識字教學方法激發了學生的文化興趣,培養了他們積極的識字意識。同時,除了文化本身的目的外,多元化的文化教學方法還可以激活思維,探索創造潛能,宣傳學生的個性,具有深遠的意義。
(作者單位:江西省萍鄉市湘東區峽山口街萍鋼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