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永武

我在西方的超級市場里,看見青色與黃色的甜椒,每磅售0.99元,紅色甜椒則每磅售4.99元。過了幾天,紅色甜椒也售0.99元,而黃色甜椒忽然升為4.99元。價格如此大的變化,會有人買那每磅售4.99元的甜椒嗎?這令我這臺灣來的土包子一臉的迷惑。后來我才明白,各色沙拉拼盤中有時必須有紅色、黃色來點綴,西方人僅買一只黃、紅椒而已,所以出售價格必須昂貴。如果依我在臺灣生活的觀點,認為甜椒不分青、黃、紅色,滋味都相同,那品味就沒了!
西方某家餐館推出一種豆子沙拉,盤中豆子的排列由名廚精心一一放置,每盤索價12美元,想吃者居然還得電話預約。豆子就幾毛錢一磅,如果認為豆子由誰排列,滋味都一樣,那品味也就沒了!
這兩個例子都提到了錢,但品味并不在錢上,錢的富足容易辦到,但品味的貧乏實在難以挽救。以音樂來說吧,欣賞音符與音符之間如何柔和連接,呼吸成句,同一音鍵上由于接觸的強弱而發出高低不同的音來,能體會音樂中細膩的思想情感,就有生活品味。不然,盡管高價的音響設備大部分賣在臺灣,而臺灣仍停留在低俗的音樂風潮中,即使大官巨賈購置高檔設備,愿意帶頭賣力獻唱,也依然粗俗不堪。
冷盤中的黃紅椒點綴出色彩,盤中的豆子經過排列有了短暫的美,品味就出來了。再看西方人在春暖花開的陽臺上,在長途費時的舟車中,幾乎每人手上都捧著書,書是厚厚的精裝本,不少是各行各業的專業書籍,靜心進修,這也是生活有品味。
(摘自《生活美學》漓江出版社 圖/海洛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