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先福
時下,極簡主義非常盛行。極簡主義就是要通過去除生活中的一些東西,來減少這些明顯弊大于利的事情,從而改善生活品質。減少物品只是手段,減少這些生活中無益的事情,從而騰出時間和精力來留給更有益的事情,才是極簡主義的核心。或者說,找到生活中真正重要的東西才是極簡主義的真諦。極簡主義并非倡導一無所有,而是強調穿越物質的海洋,找到真正重要的東西。極簡主義從舍棄開始,終點卻是更有意義的人生。“極簡主義”崇尚理性、規則、秩序、高效的現代主義風格。從微觀角度和具體操作方法來看,它希望能“化繁為簡”,減輕人們的壓力和負擔。而從宏觀的角度來看,“極簡主義”更多地指向一種生活態度和價值觀念。
其實,在教育教學中,有時候還真的需要去除那些表面熱鬧的東西,從而真正凸顯教育的本真。近年來,有些地方在教學比賽中,又開始強調進行裸課比賽(即不用多媒體等現代教育技術,老師僅憑一支粉筆、一本教材上完一節課),這也是一種極簡教學的追求與體現。對現代教育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負面作用,也有很多老師進行了批判,有些學校更是明文強調課堂教學中現代教育技術運用的時間不得超過15分鐘。本人在2017年12月15日上的一堂高中歷史示范課,大膽嘗試把極簡主義引入課堂教學,贏得了聽課老師的一致好評,取得了較大反響。
此次極簡課堂教學示范課的課題是高中歷史人教版必修一第17課《解放戰爭》。就在示范課的前一天—— 2017年12月14日,臺灣著名詩人余光中先生與世長辭。這一新聞給苦于尋求最佳課堂導入素材的我予以最大的幫助。當天晚上,我用手機錄制了自己朗誦的中文版和英文版的《鄉愁》。在第二天的示范課課堂上,我用藍牙音箱播放了這段朗誦錄音,同學們聽出了我的聲音后無比訝異,卻被深深地吸引住了。我用一段三分鐘的錄音,緊緊地抓住了學生的積極情緒和高度的注意力。而這,為接下來的高效教學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接下來,老師提問:“是什么讓余光中老先生一生中有著如此濃烈的鄉愁呢?”學生立刻響亮地回答:“是國民黨反動派發起的內戰,讓臺灣與大陸隔離。”—— 課堂教學的主題立刻就從學生的回答中跳出來了。課堂導入,簡潔、新穎而水到渠成。
我又立即抓住學生活躍的思維,順勢運用深度學習策略中的“課前三問”,隨即提出四個問題,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與探究:(1)史實:何時,何地,何事,何果。(2)解釋:解放戰爭能不能避免呢?(3)理解:為什么說“渡江戰役的勝利,人民解放軍向全國進軍”標志著新民主主義革命基本勝利?(4)情懷:陳毅元帥為什么說“淮海戰役的勝利是人民群眾用小車推出來的”?這四個問題分別涉及解放戰爭基本史實的時空概念、“要不要打”、“打贏的意義”、“人民群眾是創造歷史的主體”,相互間是層層遞進關系,而且涵蓋了解放戰爭的因果分析與過程分析,既有層次,又高度概括,歷史學科的核心素養的培養蘊含其中。在拋出問題之后,我要求學生結合這“課前三問”,快速閱讀課文,在大致了解解放戰爭相關歷史時空概念后,對“課前三問”進行自主探究或合作討論。
有了上課伊始注意力的高度集中,十分鐘的自主探究在“沙沙”的翻書聲、筆畫聲和輕微的交流聲中高效度過。由于學生在自主探究中,已經對解放戰爭基本史實的時空概念有了基本掌握,接下來,我運用了本節課教學中唯一的一張PPT —— 思維導圖式的PPT,用了大概18分鐘,有側重、有選擇地介紹了解放戰爭時期的兩大政治立場(中國共產黨的和平民主立場與國民黨反動派的內戰獨裁立場)、兩大階段(爭取和平與民主的斗爭及三年解放戰爭)、兩大斗爭路線(和平談判路線與武裝斗爭路線)、國民黨兩大和談陰謀等主干知識。
一張PPT就解決了課堂基本知識的教學與落實,理清了課堂知識體系,而且對比鮮明,脈絡清晰,圖文并茂,素材經典,沒有一絲拖泥帶水的感覺。全體學生和聽課老師再一次被這極簡主義的課堂教學震驚了。“從來沒有聽過只有一張PPT的示范課,太經典了。”“效率太高了。”“PPT還可以用得簡約到這個地步,太神奇了。”……又一次在極其簡單的PPT中完成高效教學,讓大家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極簡主義教學的本質與魅力。摒棄沒有必要的素材堆砌,用簡明的思維導圖彰顯知識體系。雖然簡潔,但內涵飽滿。
在學生進一步快速掌握解放戰爭的基本史實后,我又帶著學生回到“課前三問”,指出,在解決了第(1)問“何時、何地、何事、何果”基本史實及時空觀念后,我們要做進一步探究。現在到了大家展現自己探究成果與研學風采的時候了,接下來,就是思維更高一層的第(2)問—— 歷史解釋—— 解放戰爭能不能避免?學生結合相關歷史知識,很快就找到了問題的根本,指出由于國共兩黨所代表的階級利益的根本對立,階級矛盾不可調和,政權之爭不可避免,因此解放戰爭無法避免。學生一語中的的回答,讓聽課老師再一次感受到了極簡課堂的高效率。而對第(3)問—— 歷史理解—— 為什么說“渡江戰役的勝利,人民解放軍向全國進軍”標志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基本勝利?學生積極舉手發言,并能從新民主主義革命兩大根本任務入手進行分析,指出渡江戰役的勝利,推翻國民黨反動派的反動統治,標志著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在中國的反動統治基本被推翻,也標志著反侵略、反封建的近代民主革命任務基本完成,為新中國的成立奠定了政治前提,所以說,“渡江戰役的勝利,人民解放軍向全國進軍”標志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基本勝利。
當然,最具有開放性的、學生發言也最活躍的問題是第(4)問——家國情懷—— 陳毅元帥為什么說“淮海戰役的勝利是人民群眾用小車推出來的”?這句話是課本上沒有的。但學生很快從PPT的圖片素材中、從課文“學思之窗”有關解放戰爭時期解放區“土地改革運動”的史實中找到了答案。通過大家的共同發言、互相補充,歸納總結,大家進一步認識到了人民群眾在歷史發展中的偉大作用。
“課前三問”到現在,又是一個前后響應的完整的課堂教學結構,不僅檢驗了學生課堂學習探究的效果,而且體現了課堂教學目標的高效達成,展現了學科素養的真正落實。
而接下來的是課堂練習快速搶答,前四個對歷史時空概念的考查,還沒問完就被學生正確搶答,課堂氣氛更加熱烈,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達到了本堂課的高潮。而后面三個有一定思維含量的問題,在選項一報完之后,也迅即被學生攻破。快速搶答的課堂練習,不僅又一次讓學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而且也激發了學生積極思考、認真與快速答題的習慣,并在快節奏的當場鞏固中提升了課堂學習效率。
至此,下課的鈴聲也快響起了。看著意猶未盡的學生,我布置了一道課外作業—— 站在中國近代歷史發展的高度再讀余光中的《鄉愁》,并寫下感悟——《用歷史的眼光再讀〈鄉愁〉》。
這是一堂極簡的課堂教學,我講的時間加起來約25分鐘,更多的時間還給了學生,學生自主閱讀課文、自主探究“課前三問”、自主快速搶答課堂練習,學生的主體作用得到了充分保障。而我的主導作用,則主要體現在對學生注意力的高度引導上,對學生自主探究的組織上,對課堂學習策略的精心選擇上,以及對課堂教學邏輯的安排上。整個課堂,我綜合運用了思維導圖策略、深度學習策略、現場搶答策略等多種高效的教學策略,在嚴謹的教學邏輯組合下,保證了課堂教學的簡潔和高效。
把極簡主義思想引進課堂,在教學中去繁就簡,真正抓住—— 學生自主的學才是最高效的學—— 這一教育教學的本質,抓住課堂教學目標,精選教學素材,簡省老師的時間還給學生,讓學生多動手、多動腦,在自主加工知識中學到知識,學會學習,才是高效極簡主義教學之本。
(作者單位:江西省南昌市民德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