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飛
提問不只是一種教學方法,更是一種比較復雜的教學藝術。在平常的閱讀教學過程中,很多老師總是問些淺顯的問題,讓學生不能深入思考,需要深沉思索的問題,問的方法又欠妥當。提問不當會讓學生云里霧里,摸不著頭腦。而靈活自如地運用提問藝術,不僅可以發人深省,還可以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獲得真知,受到熏陶,能夠對故事內容作深入思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這里,我僅就自己平時在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實際情況談談體會。
一、提問要新奇有趣
針對初中學生,要求他們對一個閱讀理解做深入思考,有點要求過高。因此,教師的提問不僅需要深度,還需要新奇有趣。這就要求課堂的提問不能只是直來直去,不然會妨礙學生思維的發展。假如把提問換成新奇有趣的方式,就能誘使學生開動腦筋,積極參與到課堂中來。在閱讀教學中,學生初讀課文后大多懵懵懂懂,在這時候提一個新奇的問題,讓學生思考回答。如果學生無法做出回答,就可以讓他們讀第二遍,就不會有再讀的索然無味了。
比如,在教學《智取生辰綱》一文時,學生讀了一遍課文,又看了一遍教學觀摩片段之后,覺得自己都懂了。這時,我提了一問:“如果你是楊志,會丟失生辰綱嗎?”學生覺得自己會丟掉。再問:“他們是怎樣做得天衣無縫的?” 學生這時才幡然醒悟。他們是怎么把蒙汗藥放到酒里的?很多同學講不清楚。于是大家再讀課文,并且做到了細細品讀。
二、提問要能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
課堂中提問的目的不只是使學生掌握知識,更在于訓練和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因而,教師應從不同角度啟發學生,使學生掌握解決同一問題的多種解答方法,這樣既能拓寬思維的空間,又能促進學生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的發展。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把課本知識與課外有關知識聯系起來,這樣能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和視野。比如在教學《桃花源記》時,學生能夠認識到當時的時代背景,知道作者追求自由幸福的生活。教師問:“你們現在是否愿意過陶淵明那樣的隱居生活?”學生大多不愿意,并能認識到如果人人都隱居,那社會就不能健康發展。這就能讓學生明白陶淵明消極避世的不利因素。
初中教材里的古文學習,是很好的形象思維訓練素材。比如,王維的“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馬致遠的“枯藤老樹昏鴉, 小橋流水人家”,陶淵明的“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這類經典詩歌的學習既能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又能有助于形象思維的發展,可一舉多得。
結 語
總之,提問是一門藝術,不能隨隨便便,而是要有針對性。教師在教學中結合教學內容提出新奇有趣的問題,這樣能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和熱情;從不同角度啟發學生進行思考,能拓寬學生思維,讓學生在閱讀中有所感悟與體會,從而促進學生閱讀水平與語文素養的全面提高。
(作者單位:江西省大余縣南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