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田
【摘要】本文闡述在新課程背景下發揮學生主體作用,提高政治課堂教學效果的思考,主要觀點是:認真科學備課,選擇合適教學方法;分層因材施教,關注不同層次學生;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潛能;培養參與意識,使學生體驗成功的愉悅。
【關鍵詞】學生主體 課堂教學 備課 分層教學 教學情境
新課改下,學生的主體作用在教學活動中非常重要。轉變教學觀念,尊重學生,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提高政治課堂教學效果,需要我們每個政治學科老師認真思考和探索。本人從事高中政治教學工作近二十年,頗有所感。本文將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經驗,就新課改下如何發揮學生主體作用,提高政治課堂教學效果,總結了幾點心得體會:
認真科學備課, 選擇合適教學方法
備課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很多老師備課只是注重備課的教學內容,備大綱、備教材、備知識,其實備學生才是備課的關鍵。因為學生是我們授課的對象,我們的教是為了讓學生更好地學。備課時,要根據學生的情況,選擇備課內容的廣度、深度、容量及難易,根據教學內容設置一些學生活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理解教學內容。作為教師,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包括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認知水平,對新知識的理解和接受能力,等等。備課時,教師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了解學生、尊重學生,使教學方法、授課知識等符合學生的客觀實際。
教師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掌握科學文化知識,不斷提高思想道德修養,引導學生樹立科學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教師在上課前,要精心備課。自己要清楚地認識到這節課所要達到的教學目標,包括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情感價值目標等;同時要清楚這節課應當運用什么樣的教學方法,使用哪些教學資源,對學生在課堂上可能出現的新情況應如何正確處理,等等??傊?,備考要充分,從教材、學生等多角度思考,緊緊圍繞如何促進學生的成長而備課,在頭腦中帶著學生的實際水平去鉆研、處理教材,才能在課堂上為學生的主體性發揮創造條件。
分層因材施教,關注不同層次學生
宋代著名教育家朱熹曾說過:“圣賢施教,各因其材,小以小成,大以大成,無棄人也。”要尊重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必須做到因材施教,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個別差異出發,有差別有針對性地教學,使每個學生都能揚長避短,竭盡所能,獲得最佳發展。
因材施教,是組織教學活動的一個基本原則。學生是個體,在性格特點、家庭環境、思維方式以及智力水平等各方面都存在差異。作為教師,必須正確看待這些差異,并在教育教學中不斷創設有針對性的教學組織形式與教學方法,盡可能做到個性化教學,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有效提高教學效率。因此,教師要根據學生知識基礎實施分層教學。針對基礎知識比較扎實的學生,教師傳授的知識應當有深度和一定的難度。對應基礎比較薄弱的學生,教師的講解應當通俗易懂。在布置課堂和課后作業時,需要合理考慮不同學生之間的水平,根據學生整體的等級水平設計出不同層次的內容,展開分層練習,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合適的選擇。對于不同層次的學生老師要同等對待,避免學生產生自卑心理。
巧妙地設計問題,能夠激發學生的內在潛能。課堂問題的設計要精心考慮,要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思維能力。設問要靈活,結合學生的生活與實踐,能激發學生的答問興趣及熱情。提問也要因人而異,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參與。根據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設置不同層次的問題,采用不同的提問方式,變換不同的角度,讓每位學生都能在課堂上找到自信。這樣的課堂教學,不僅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激情,而且能夠在師生有效的互動下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潛能
教學情境對于高中政治學科教學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高中政治學科理論性比較強,如果要讓理論與實際相結合,政治教師就要在政治課堂教學情境的設計上下一番功夫,花一番心思。比如,我在講《文化對人的影響》這一框題的內容時,知道了文化對人的影響來自特定的文化活動和文化環境。為此,在每周一早上全校升國旗活動時,要求學生嚴肅認真對待,用心感受愛國主義的熏陶。通過這種身邊的文化活動,引導學生提高思想道德修養,自覺踐行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中華民族精神,把民族精神教育融入課堂教學的情景之中,潛移默化,水到渠成。
教學情境的選擇可以多種多樣,現場模擬、知識演講、時政解讀、音樂小品、故事引趣等等,教師可以嘗試從一些生活實例入手為學生創設一定的教學情境,使得學生看到政治學科的實用性,從而產生學習興趣;也可以將時政融入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關注時政,學會用所學知識去分析、解讀時政;或者可以根據教學內容模擬一些情景,幫助學生在身臨其境中體驗和理解,促進學生自主探究與合作學習。總之,教學情境因根據教學需要,結合教學內容及學生特點創設,關鍵是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及求知潛能。
培養參與意識,使學生體驗成功的愉悅
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在政治課堂教學中尤為重要,它能體現教學活動的民主性,激發學生的學習激情及學習潛力,體驗成功的愉悅,使教學效果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現代學生的主體意識及參與意識逐漸提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轉變思想觀念,給學生足夠的參與氛圍與空間,激勵他們積極參與政治教學活動。在教學中,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作用,要給學生參與教學的機會。課前,可以就課堂內容提前設置一些問題,學生在上課之前做好預習,準備一些相關資料;課中,教師可以針對課堂內容設置一些情境或活動,讓學生參與互動,分組討論、情景模擬、表演參與等多種形式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有參與的機會。這不僅能調動課堂氣氛,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與激情,使政治課生動有趣,使學生樂學愛學政治,政治教學效果自然就會提高。
學生的參與是教與學的良性互動,是課堂內外的有機結合。創設學生展現自我的機會,需要教師的引導與鼓勵,要有張有弛,靈活可變,使學生的參與主動而有效,真正體驗成功的愉悅。
(作者單位:江西省撫州市臨川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