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雪梅
摘 要: 在新課程理念下,傳統教學模式受到挑戰,一種新型的情境教學模式越來越頻繁地出現在物理課堂上。本文以物理教學中幾種常見的情境創設手段入手,簡單結合例子提出看法。
關鍵詞: 物理課堂 教學情境 學習興趣
物理學科是高中一門重要的學科,在各門學科中,物理常常被視為最難啃的“骨頭”。之所以難啃,與物理學科的抽象性較強的知識特征有很大的關系。而當前高中生往往缺乏大量的物理表象經驗,當他們面對抽象概括化的物理知識,難以通過表象經驗幫助自己理解和接受這些知識,這樣自然就形成思維阻點,導致物理變成一門十分難學的課程。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讓學生更輕松地學好物理,如今很多教師都會采用創設情境的方式開展教學活動。情境教學因為形真意切,會將一些抽象的內容具體化,幫助學生積累感性知識的同時,更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這樣學生無論是接受理解能力還是學習積極性都會顯著提升,這是當前新課程改革想要實現的目標。因此,物理教師要在教學中積極地以新理念為指導,有效開展情境教學活動。
一、以實驗為介質創設教學情境
實驗是學習物理的基本方法,課堂上以實驗為介質創設出直觀的實驗情境,引導學生觀察和分析實驗,通過自己親眼所見的“事實”進一步思考表象背后的規律性問題,從而最終獲取本質。這樣一種教學方式既可以發揮實驗的優勢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又可以在實驗情境下為學生提供更多提升實驗能力的機會,因此,教師不妨多以實驗為手段創設有效的教學情境以為課堂教學“加分”。例如,講“靜摩擦力”時,很多學生難以透徹理解這個概念,從而形成一個思維難點。為了順利突破難點,在講到這個知識點時,筆者讓學生在課堂上動手做一個簡單的小實驗:將一張硬紙板塞進一本書中,并盡量讓紙板靠近裝訂方向,使得紙板牢牢地塞在書中。接下來,再用手指捏著紙板連同書本一起提起來。這個時候,筆者帶著學生結合剛才的一系列實驗操作活動,一起分析紙板在被手指提起的過程中,書本受到的靜摩擦力的方向來自于哪里,這樣一來,就輕松地得出結論,并且因為是自己動手操作的實驗,讓學生抱有十分深刻的印象。這樣簡單的小實驗在物理課堂上隨手可做,操作者可以是教師,也可以是學生,無論誰來操作,這種實驗情境都能有效將一些抽象的問題具體化,從而順利地實現教學目標。
二、以多媒體為工具創設情境
現如今的課堂,多媒體早已是一種司空見慣的教學工具,比起傳統的教具,多媒體有眾多的優勢,如快速、高效、生動、直觀等,面對多媒體工具的諸多優勢,教師創設教學情境的時候大多可以借用多媒體,創設一些多媒體情境,這樣會為物理課堂增色不少。如在講到“平拋運動”的時候,如果采用傳統實驗方式給學生展示平拋運動,由于整個運動過程過快,大多數學生都難以觀察到有價值的信息,很多學生看了很多遍的平拋運動演示,依然摸不著頭腦。倘若此時能夠將多媒體工具引入進來,將整個平拋運動的過程一步步分解定格,讓學生慢慢觀察,很多原本難以觀察到的細節問題就會清楚地展現出來,從而讓學生對平拋運動有非常清晰直觀的認識。除此以外,還有一些傳統課堂上無法展示的畫面情景,在有了多媒體工具以后變得簡單很多,如α粒子散射實驗,大多數學校都不具備實驗條件,這時我們可以利用多媒體給學生播放一段α粒子散射的動畫短片,這樣原本高度抽象的原子世界就這樣直接呈現在學生的眼前,對于學生來說,這部分知識的學習不但不會成為頭疼的難點,反而變成非常有趣的部分,對課堂教學效果的增強是顯而易見的。
三、以故事為引子創設教學情境
在物理學科發展歷史中,充斥著大量有趣的科學事件、科學故事,物理課堂上聰明的教師可以將這些有趣的故事稍加包裝,使它們作為新知識的引子以實現教學活動的情境化,在教師創設的故事情境中,學生更容易產生學習和探究的興趣,更容易積極地參與教學。如筆者上《行星的運動》這節內容時,在講課之前就講起著名的“地心說”和“日心說”之爭的歷史故事。為了吸引學生的眼球,筆者首先從血淋淋的“火燒哥白尼”事件講起,果不其然,這個故事很快就將學生的注意力完全吸引過來,接下來筆者又依次講述第谷堅持二十載的行星觀測活動及在第谷研究基礎上誕生的開普勒三定律,這樣故事的內容不知不覺就延伸到今天所要講的知識中,自然地將學生帶入學習狀態。這種以故事為引子創設的教學情境可以充分發揮寓教于樂的功效,讓學生在愜意地聽故事的過程中自然將注意力放在相關知識的學習和思考中,有效促進“快樂學習”的實現。
四、以生活為體驗創設教學情境
在學習物理的過程中,什么樣的問題最容易引起學生的關注呢?答案往往是學生熟悉的生活現象。由于每個學生本身就處于一個生活情境中,對于一些生活現象自然是再熟悉不過,而當教師上物理課的時候將課本上看似很神秘的知識同學生耳熟能詳的生活現象、常識聯系起來,很自然地就會引起學生對相關內容的向往,與此同時,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積累的一些生活經驗也可以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相關理論知識。因此,在物理教學中,以生活為體驗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是一個不錯的教學技巧。例如,在講到電場、磁場、電磁波這部分的內容時,面對這些生僻的物理名詞,學生很難對這些知識產生親切感,而如果這時候教師以一些物理現象在生活中的表現為背景創設情境,學生的感受可能就不一樣,如教師可以讓學生拿著手機站在打開的電腦旁邊,然后讓另一個學生撥打該學生的手機,當手機鈴聲響起的前夕,電腦音箱中會發出“吱吱”的聲音,看到這個熟悉的場景,很多學生表示自己在生活中經常遇到,而當學生了解到這個現象就與今天要講的內容有關時,學生會很容易產生進一步探究的興趣,這就是生活情境在物理學習中的優勢體現。
情境教學模式的基礎實際上是“以生為本”的新課改理念,因此,創設有效的情境是實現新課程改革的重要舉措,教師一定要認真研習新理念,努力創設有效的教學情境,爭取更好地實現物理學科的素質教育目標。
參考文獻:
[1]陳福燦.高中物理教學中問題情境的創設[J]..新課程導學,2011(34).
[2]朱述鈞.高中物理情境教學探討[J].物理通報,2011(08).
[3]劉文輝.在高中物理教學中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進行有效探究的思考.學園,2010(7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