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智敏
摘 要:由于教育改革,使得畢業人數不斷增加,加劇了就業的形勢嚴峻,使得大學生畢業后就業越來越困難,找對口和收入高的工作也很困難,同時大學生在求職時很迷茫,很少將興趣愛好和工作結合起來。在這一環境下,大學生存在盲目擇業和缺乏系統的職業規劃以及缺乏對就業環境的了解,這對大學生就業的發展不利。本文根據當前大學生就業形勢對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的應對措施。
關鍵詞: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
職業生涯規劃是對求職者根據自身的客觀條件,結合興趣愛好,能力、時代的以及自己的求職意向,制定適合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由于大學生還處于探索社會的階段,大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的準確性和發展性關系到自身畢業后的職業選擇和更為長遠的發展。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實施,對大學生在職業選擇方面有重要的指導作用,有助于大學生在校期間職業規劃的科學性。
一、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現狀
職業生涯規劃對大學生職業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大學生的就業形勢也很嚴峻,就業困難是不容忽視的問題。以下是對于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現狀所存在問題的總結:
(1)對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不重視
雖然社會和學校對于大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的問題日漸重視,但在實際中的推廣和普及工作還存在很多不足,因為大學生正處于由學生向社會角色的過渡,他們對職業生活充滿向往,同時也享受著大學生活的自由,但卻缺少對于未來職業的規劃和思考。目前雖在大部分高校開設職業生涯規劃課程,但是部分學生仍然不重視,誤認為職業生涯規劃是走向社會所自然進行的事情,缺乏對職業生涯規劃部分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大學生對職業生涯規劃的不重主要表現在:制定目標時不結合自身實際的專業和喜好;大部分學生認為職業生涯規劃的制定是浪費時間;在制定時有從眾心理,不能從自身出發。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很迷茫,盲目的進行考試、考證、不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而選擇職業、也很少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沒有充分鍛煉自己對社會工作的適應能力[1]。
(2)自我認知不足
自我評估是職業生涯規劃的一個重要環節,科學的職業生涯規劃是客觀的進行自我評估。進行自我評估時要結合自身的所學專業、興趣愛好、社會經歷,準確分析自己的性格、技能等。大學生在自我認識時不成熟容易理想化,部分大學生在擇業時對職業發展期望高,不愿去從事服務行業和到基層工作。由于制定的目標與實際間存在一定的差距,容易產生自卑的心理,無法正確的面對在擇業時發生預期外的問題,禁不起挫折和失敗的打磨,無疑增大了大學生的就業困難。
(3)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方式
部分學校都開設了職業生涯規劃的就業指導課,學校定期進行關于就業的講座并舉辦模擬招聘會,提供職業資格證書的培訓,及時提供就業信息。由于對就業指導課開設的形式也是急功近利的,無法滿足學生的真實需求,又因為處于對職業的探索階段,需要學生對自己進行職業規劃,如果只憑借老師的經驗和課本上的指導是不科學不合理的,缺少對具體的規劃方法的講解和具體問題的應對措施[2]。
(4)學生實踐不足
當前,我國大學生的實踐普遍不足,社會實踐意識薄弱。大多學生的實踐也是學校組織的實習活動,實踐活動也停留在淺層次,對未來所要面對的就業環境的了解不足。學生缺乏多就業前景的關注,會導致無法客觀認識職業,高估自己的就業能力。
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措施
(1)加強對職業生涯規劃的重視
做好職業生涯規劃可幫助大學生進行職業的選擇。學校要加強對于職業生涯規劃的宣傳力度,從學生在意識重視職業生涯的規劃,促進他們對自身職業選擇的重視。大學生應該從自身的優劣勢以及興趣分析,選擇適合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明確目標,做到認識自我,以為之后的職業選擇做好基礎,提高就業成功率。幫助他們樹立了正確的三觀,讓他們合理的制定職業生涯規劃,在校時合理利用時間,增加個人能力,增強對于職業規劃的意識。
(2)輔導自我認知
對大部分大學生的認知不足,可以開設輔導職業測評對學生進行客觀的自我評價時提出建議,職業咨詢老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問題,根據學生的情況以及當前的就業環境來進解除困惑。老師可以憑借實踐經驗和理論知識,結合學生的優劣勢和興趣愛好來引導學生能更好地認識自我,以達到更好的評估效果。
(3)完善職業生涯規劃課程
大學生的職業規劃有很強的專業性,學校要按照不同時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輔導。在初期讓學生了解職業生涯規劃對自己未來職業發展的重大意義;在中期時,借助測試幫助學生了解自己的職業性格和能力,對自己當前的職業興趣制定職業生涯規劃,學習專業知識,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為之后的就業做好知識儲備,參加實踐活動鍛煉時間能力和了解就業形勢;在后期學校可以開展一些模擬招聘會來教授學生面試技巧,讓學生在實習時能發現自身的不足處并及時改進,并了解在學生當前專業的就業環境對于人才需求的條件,為之后的就業打好基礎。
(4)加強對大學生實踐指導
大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的有效性需要實踐驗證。學校可建立了大學生實習基地社會實踐和到相關專業進行培訓學習,可以讓學生在實踐學習中認識自我,及時發現自己的不足并改正,及時修改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大學生的綜合能力也是企業選擇的關鍵,加強對大學生的實踐,培養他們對環境適應能力、實際操作能力和協作精神,在實踐過程中不斷完善自己,和認識自己。同時學校與畢業生的接收單位合作,及時對畢業生的表現進行反饋,整合信息,方便改進以后的職業生涯規劃,使職業生涯規劃能夠結合實際,加強對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的引導,為學生更好的發展。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是高等教育的必備環節,職業生涯規劃意義是找到適合自己發展的職業,職業生涯規劃是一項長期的工作,需要學生不斷的結合自身和實踐進行更改。高校需把職業生涯規劃作為教學的核心內容,在各部門的配合下,一同探索,加快對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深度,積極提高綜合素養,使學生在就業市場找到適合自己的崗位,提高就業率。
參考文獻
[1]王晨岑.新形勢下民辦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現狀及對策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4(19):18-19.
[2]王鈺.當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存在問題及應對措施[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9(34):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