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進東

濱州市位于山東省最北部,共有385萬人口,478所中小學,在校生44.2萬人。濱州市立足普及、增強體質,培養(yǎng)愛國主義、集體主義、頑強拼搏的精神,努力提高競技水平,探索出了“普及+提升+競技+精英”的校園足球發(fā)展模式。2017年,濱州市被批復為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改革試驗區(qū),是第2批試驗區(qū)中唯一一個非省會地級市,創(chuàng)新出臺了試驗區(qū)建設實施方案并簽訂了備忘錄,將校園足球發(fā)展納入全市教育和社會發(fā)展規(guī)劃。全市基本實現了鄉(xiāng)鎮(zhèn)中心以上學校和國家級足球特色學校人工草坪足球場地全覆蓋。15萬名學生參與足球活動,占到全市中小學生的1/3強,成為全國普及程度最高的市之一。人民日報、中央電視臺等媒體都對濱州校園足球情況進行了報道。
一、抓實校園足球教學體系建設
一是深化校園足球教學改革。學前教育注重培養(yǎng)幼兒的足球興趣,出臺了《開展娃娃趣味足球工作方案》;義務教育學校每周至少安排1~2節(jié)足球課;高中開設足球基礎課和選修教學課。全市開課率達100%,形成了小學、初中、高中、大學一體化的校園足球教學體系和課程體系。二是研發(fā)校園足球校本教材。所有學校全部使用教育部統(tǒng)編教材,研發(fā)了100余套校園足球校本教材。三是提升校園足球普及率。全部學校和班級組建了足球隊,85所國家特色學校每班建有男女球隊;國家特色學校學生參與率超過2/3,普通中小學參與率超過1/4。四是提高體育教師足球教學水平。多方式配齊足球教師,選派優(yōu)秀教練員赴法國、英國學習,從韓國、巴西、瑞士、意大利、德國聘請專家,舉辦教練員、裁判員培訓班,67支社會成人足球俱樂部(2000余名會員)與87所學校結對幫扶,俱樂部教練員到校免費指導,形成有效補充。
二、完善校園足球競賽體系建設
一是舉辦多樣化、多層次足球競賽。低年級開展趣味性競賽,三年級以上開展班級及年級聯賽、校際邀請對抗賽及單項技能比賽。支持和引導學生參加各級各類足球聯賽。二是不斷完善校園足球競賽體系。建立健全貫通高校、高中段、初中、小學4個層級的青少年校園足球聯賽機制,有效銜接國家、省校園足球競賽機制、人才培養(yǎng)機制。三是進行校園足球交流合作。與巴西、西班牙等傳統(tǒng)名校合作,開展教學系列活動,每縣(區(qū))至少有1所特色學校與國內外著名俱樂部或足球學校建立合作關系;特色學校與中國中學生錦標賽32支精英隊伍的學校建立合作關系;與深圳市羅湖區(qū)簽訂了南北聯動、推進校園足球合作框架協(xié)議書。四是開展各類校園足球交流比賽活動。與人大附中、北京九中、21世紀學校、魯能足球學校等進行了友誼賽;舉辦了中韓(濱州-釜山)校園國際足球友誼賽、2017中國中學生足球錦標賽等大型賽事,連續(xù)2年舉辦“追夢杯”中國濱州國際邀請賽。
三、健全校園足球訓練體系建設
一是建立實訓基地。組織優(yōu)秀運動員參加學區(qū)、縣、市、省、國家5個層級的“滿天星”精英訓練營。建立了2處省級足球學校、濱州市校園足球運動研究基地和足球訓練基地,申報了國家級訓練營。二是打通校園足球人才輸送渠道。建立教育、體育和社會相互銜接的人才輸送渠道,目前已為廣州恒大、山東魯能、天津泰達等俱樂部輸送10余名精英球員。三是建立校園足球運動員注冊和轉會制度。依托學生學籍管理系統(tǒng)和濱州校園足球網站,進行校園足球運動員注冊管理、定級和轉會,建立人才梯隊。四是積極探索校園足球俱樂部管理機制。成立山東省首家民政局注冊、具有獨立法人的悅動校園足球俱樂部。
四、強化校園足球支撐保障體系建設
一是強化組織保障。濱州市委、市政府把校園足球列入重大決策部署,納入對地方政府年度考核的重要內容。二是強化場地建設。先后投資10億元,把校園足球場地建設納入統(tǒng)一規(guī)劃,確保場地與器材滿足需要。三是強化資金保障。2018年起,每年為國家、省、市級校園足球特色學校提供專項資金分別不少于30萬元、20萬元、10萬元,國家級特色學校、其他學校生均公用經費分別增加10%、5%,專項用于校園足球工作。四是強化產業(yè)反哺。結合新舊動能轉換打造足球新興產業(yè),多家企業(yè)大力支持校園足球發(fā)展,利用化工產業(yè)優(yōu)勢生產塑膠足球場產品已破題,足球推廣與產業(yè)融合的發(fā)展模式逐步成型。五是強化風險防控。建立了校園足球工作督導機制,積極探索政府購買學生體育運動傷害險,建立意外傷害事故第三方調解機制,解除后顧之憂。
下一步,濱州市將不斷完善校園足球訓練競賽體系與專業(yè)化足球體系有效對接、融合發(fā)展的體制機制,提高普及程度和競技水平,不斷擴大校園足球的影響力、號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