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慧慧 王萍
摘要:隨著“互聯網+”時代的發展、供給側改革和“一帶一路”政策的推進以及新興市場國家的不斷崛起,我國出口跨境電商呈現出爆發式增長。但是,在跨境電商運作過程中也不斷凸顯出一些問題,如物流配送不及時、跨境電商人才奇缺等問題。因此,本文通過對我國出口跨境電商平臺運作現狀及特點進行分析,從微觀、宏觀兩個層面給出了相關策略。
關鍵詞:跨境電商;跨境電商平臺;跨境零售;出口跨境電商
引言
跨境電子商務(簡稱跨境電商)有狹義的跨境電商和廣義的跨境電商。其中,廣義的跨境電商等同于外貿電子商務,狹義跨境電商等同于跨境零售。按照交易主體屬性,跨境電商可以分為B2B跨境電商、B2C跨境電商和C2C跨境電商;按照平臺經營商品品類,跨境電商可以分為垂直型跨境電商與綜合型跨境電商;根據經營商品數量,將垂直型跨境電商與綜合型跨境電商細分為綜合平臺型、綜合自營型、垂直平臺型、垂直自營型四類。按照商品流動方向,跨境電商可以分為進口跨境電商與出口跨境電商。出口跨境電商,是指國內賣家將商品直銷給境外的買家。通常是國外買家訪問國內賣家的網店(網站),下單購買并完成支付,由國內賣家通過跨境物流送達國外買家。
隨著經濟全球化發展,我國跨境電商大致可以追溯至2007年,最初的形式是海淘、個人代購等模式,在眾多因素的刺激下,我國跨境電子商務市場逐漸發展起來。據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報告, 2015年我國跨境電商交易規模5.4萬億元,跨境出口交易規模4.5萬億元,出口跨境電商占比近九成;其中,出口跨境電商B2B市場交易規模3.78萬億元,同比增長25%,出口跨境零售市場交易規模7200億元,同比增長33.3%;出口跨境電商B2B占83.2%,跨境零售占16.8%。雖然在整體出口跨境電商交易額中,跨境零售(含B2C和C2C)占比小,但增速快,呈現出跨境零售占比提升、跨境電商B2B和跨境零售協同發展的新業態,未來出口跨境電商將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1、我國出口跨境電商運作模式分析
出口跨境電商產業鏈主要包括上游賣家、中游渠道和下游消費者。上游賣家是制造商和品牌商,下游是海外消費者。中游渠道主要是出口跨境電商企業和第三方服務企業,前者包括B2B信息服務類、B2B交易服務類、B2C平臺服務類、B2C自營服務類;后者主要是信息流、物流和資金流的參與者。
(1)我國出口跨境電商平臺運作模式現狀分析
相較于初期的跨境電商,現階段出口跨境電商運作模式日益多元化,業務流程越來精細化,在信息流、資金流和物流每個環節衍生出更多更專業的領域。買家需求呈現出多元化、個性化和碎片化特點,賣家的商業模式多元化、業務流程不斷優化、團隊管理日益專業化。
面對錯綜復雜的國際市場環境和不斷變化的多元化消費者需求,我國跨境電商從無到有,從1.0時代跨越到2.0時代,其規模已經發展到一個新的臨界水平。2014年之前跨境電商可謂是營銷信息化時代,即跨境電商1.0時代,表現為嚴重的同質化競爭和激烈的價格戰;2014年之后為產業信息化時代,即跨境電商2.0時代,此時網絡營銷推廣依然重要,但是在產品和模式創新、柔性供應鏈、多渠道運營、品牌國際化戰略、本土化運營、專業人才缺乏等多方面存在一些問題。
(2)我國出口跨境電商創新模式分析
2、跨境電商平臺運作實施對策
當前出口跨境電商行業主要存在渠道混亂、貨源安全性、物流滯后以及付匯核銷難等問題,支付、物流等中后端供應鏈設施不完善,導致物流運轉時間較長,支付環節用戶流失、資金賬戶安全性問題影響嚴重。而提升出口跨境電商服務水平,不管是自建平臺還是通過開放平臺,都需要各個環節通力配合、加強銜接,具體而言可從跨境電商企業、跨境電商平臺、跨境電商環境三個層面著手。
首先,跨境電商企業應不斷追求創新,優化跨境電商品牌和業務流程。創新是發展的根本動力。因此,不管是業務流程的微創新,還是技術研發的大創新,亦或是管理制度的創新,創新都將決定“誰才是真正厲害的人”。研究發現,除了一些家喻戶曉的國際品牌以外,品牌不再僅僅是大企業的專利,全球市場上呈現出品牌的個性化、多樣化和碎片化趨勢。跨境電商企業可以通過跨境電商進行轉型升級,在海外打造自有品牌,從中國制造升級為全球品牌,實現真正的“中國智造”。同時,跨境電商企業應緊跟趨勢,助力跨境電商升級。跨境電商企業要保持靈敏的市場嗅覺,根據國際市場環境及時調整產品結構,做好出口跨境電商升級。
其次,跨境電商平臺應利用大數據,洞察用戶,了解海外消費者的需求,做好客戶關系管理,提升客戶的滿意度和忠誠度。傳統外貿以訂單的要求為主正在轉向以消費者的真實需求為主。導致產品從標準化直接轉向個性化,因而跨境電商平臺也必須能夠更快速、更敏銳來滿足客戶的需求。此外,跨境電商平臺可以搭建O2O線上線下一體化營銷模式,建設線下實體店,完善海外倉,及時補貨,縮短物流周期,提高企業運營效率,拓寬銷售渠道,贏得客戶的好感與信任,帶來更好的客戶體驗。
第三,政府應引導跨境電商專業人才培養。出口跨境電商對人員的外語能力、電子商務知識和國際貿易知識都有較高的要求,如何建立科學的培養模式以增加對口的專業復合型人才,成為當前政府、企業、高校迫切需要解決的一大難題。政府應建立健全復合型跨境電商人才培養的有效激勵機制。此外,推進海外倉建設,幫助跨境電商企業完善供應鏈,做好最后一公里服務。
3、總結
隨著科技發展、經濟全球化以及海外消費者需求的不斷變化,跨境電子商務進入產業信息化時代,未來我國產品供應全球,對產品品質和知識產權更為看重,出口跨境電商對物流體系提出更高要求,同時更強調本地化的體驗,出口跨境電商平臺在未來的模式創新、產業鏈整合、專業人才培養等方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參考文獻:
[1] 張夏恒.跨境電商類型與運作模式[J].中國流通經濟,2017,31(1).
[2] 陶濤,李廣乾.平臺演進、模式甄別與跨境電子商務拓展取向[J].中國與全球化,2015(9).
[3] 樊曉云.我國跨境外貿電商平臺模式比較分析與選擇[J].對外經貿,2015(2).
[4] 王星,鄭淑蓉.我國進口跨境電子商務運營模式比較[J].電子商務,2017(13):56-57
[5] 龔立明,楊斌.跨境出口零售電商線上線下協同發展趨勢及策略選擇[J].對外經貿實務,2016(8):94-96
作者簡介:耿慧慧,北京電子科技職業學院教師,碩士,主要從事電子商務研究;
王萍,北京電子科技職業學院副教授,本科,研究方向電子商務、教育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