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建鋒
【摘 要】經濟的發展帶動了中小企業的發展,中小企業的發展同時又促進了我國經濟的繁榮昌盛,可以說中小企業在我國的經濟發展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但融資問題一直阻礙了企業的發展。文章就中小企業的發展現狀及融資問題的成因進行分析,并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措施。
【關鍵詞】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探討
【中圖分類號】F27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688(2018)06-0020-02
1 融資現狀
1.1 融資難
作為我國國民經濟發展重要力量的中小企業,現在面臨著融資難的問題,具體表現為以下兩個方面。
(1)直接融資準入門檻高。所謂直接融資就是資金供給者與資金需求者之間通過一定的金融工具直接形成債權債務關系,不通過其他中介機構。直接融資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企業財務成本,并且投資方與融資方直接對接也節約了時間成本,但是直接融資的準入門檻過高讓很多企業望而卻步。
(2)間接融資渠道較單一。就我國目前的情況來看,中小企業間接融資渠道相對比較單一,一般采取的間接融資方式為貸款,一是銀行貸款,二是民間貸款。銀行貸款有條件限制,需要準備較多的材料,導致時間可能過長;民間借貸利率高于銀行利率,同時存在風險,不是長久之計。
1.2 融資貴
中小企業在融資貸款的時候不僅存在融資難的問題,而且存在融資貴的問題。當銀行貸款緊張,而中小企業又出現資金缺口的時候,中小企業一般就只有選擇從民間融資來解決資金缺口問題。而民間融資的最大問題就是成本較高,這無疑又給公司的發展帶來巨大的阻力,增加了公司的負債壓力和經濟負擔。較高的融資成本不僅影響了企業經濟效益的進一步提高,而且不利于企業實現長遠健康發展,最終又造成企業二次出現融資缺口的問題。
2 融資難、融資貴的成因分析
2.1 規模小,風險承受能力弱
中小企業具有數量大、經營不穩定的特殊性。由于企業自身規模較小,企業管理理念不夠先進,且抗金融風險的能力弱,因此中小企業的融資途徑、融資能力一般很容易受到限制,造成企業發展速度放緩,增加了融資風險。
2.2 財務管理制度不規范
從目前的發展情況來看,部分中小企業的財務管理制度并不規范,財務信息并不安全,這使得銀行對中小企業的監督無從下手,造成銀行無法實現對中小企業融資情況的有效監督,導致銀行與企業資金往來量少的問題。
2.3 政府扶持力度不夠
從一定程度上來說,前期由于我國出臺專門針對中小企業發展的扶持政策較少,后期由于相關的扶持政策、方針只是浮在面上,停留于喊口號階段,沒有得到很好地貫徹落實,所以造成政府扶持力度不夠的問題產生。同時,一方面因為關于促進中小企業融資的相關法律法規制度還不夠完善,所以又造成很多政府出臺的政策、方針無法在法律的監督下得到有效實施;另一方面由于政府部門、單位對中小企業融資的執法檢查力度不夠,執法制度體系還需要進一步完善,因此導致中小企業的融資工作受到較多的限制。
3 中小企業金融體系發展較落后
3.1 金融創新不足
從銀行現有的企業信貸業務來說,大部分呈現金融創新不足的問題。大部分銀行放貸給中小企業是根據中小企業某一階段的發展情況而定的,往往用很多固定的融資指標來衡量中小企業,而基本上忽略了中小企業的發展前景與潛在實力。同時,再加上銀行貸款與存款利息差距較大,所以銀行放貸給中小企業融資的動力和積極性并不高,最終導致中小企業無法從銀行融資的局面。
3.2 民間金融市場發育不健全
伴隨著現代經濟的快速發展、經濟結構的快速調整及市場競爭的日趨激烈,為了更好地適應現代市場經濟的發展需求,提高企業的融資發展水平,中小企業的融資需求迅速增加,這樣一來,民間融資一時成為中小企業發展的主流途徑。但是,由于民間融資缺少法律約束,因此中小企業在進行民間融資的過程中遇到糾紛、問題時往往不能得到很好的處理,給中小企業的發展帶來嚴重影響,也給社會、經濟的發展帶來巨大的阻力。
3.3 信用擔保體系不完善
構建面向中小企業的信用擔保體系是促進中小企業解決融資難問題的有效途徑之一,而從目前我國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的實際發展情況來看,雖然具有了一定的規模,但是組織結構還不完善,中小企業經營管理制度還存在許多漏洞,主要表現在目前面向中小企業的信用擔保體系資金來源大部分是政府財政,資金來源渠道相對狹窄,中小企業發展的巨大資金需求量往往得不到滿足。
4 提高中小企業融資效率的對策
4.1 加強企業自身的建設
(1)完善企業內控結構。企業內控結構是企業融資決策、融資措施得到具體實施和落實的“總開關”,因此,中小企業在進行融資前,要致力于企業自身內控結構的建設與完善,制定符合發展需求、規范的現代企業內部管理制度,使企業的內部運行更加科學、合理。中小企業發展有了規范的內部管理制度,特別是財務管理制度,就為銀行放貸給企業建立了信用基礎,打開企業從銀行融資的端口,有利于企業實現有效融資、長遠發展。
(2)提高企業財務信息質量。財務管理是企業發展、運行的核心環節,而企業財務信息質量的高低直接關系到中小企業的銀行信用度。因此,中小企業要按照國家的相關法律法規制度規定,進一步建立健全企業內部財務管理制度,不斷提高財務的信息質量,提高銀行對中小企業的信用度,從而為中小企業進一步拓寬融資渠道與途徑奠定基礎。
(3)強化信用觀念。良好的信譽形象可以使企業在現代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可見信用是企業取得長遠發展的力量源泉和基礎條件。因此,企業要以樹立良好的信譽形象為目標,照章辦事、守法經營、科學發展,做到按時還貸,按期償還,提高銀行對企業的認可度、信任度,最終為企業融資創造良好的環境。
4.2 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中小企業要拓寬融資渠道,積累更多的發展資金來推動企業拓展規模、研發技術離不開政府的扶持。政府機構首先要強化對國家金融機構、財稅部門貫徹落實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相關政策的情況,使得國家政策落到實處,發揮重要作用。其次要根據我國中小企業發展的實際情況,著力構建政府資金扶持制度體系,組建為中小企業融資提供政策服務的專門銀行,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得到國家支持,為中小企業解決融資問題提供幫助。最后要進一步拓寬政府為中小企業金融服務的類別和范圍,針對不同中小企業的融資情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對癥下藥,通過發放金融債券、健全授信制度、簡化貸款手續等途徑為企業融資打開思路,拓展渠道,消除中小企業發展后顧之憂再。
4.3 完善中小企業金融體系
4.3.1 加快金融產品創新
面對不斷發展的市場需求,金融產品只有不斷創新才能跟上時代步伐。目前中小企業的服務需求逐漸往全方位、多層次發展,因此,只有加快金融產品的創新步伐,加快研制符合市場需求的金融產品,才能為中小企業發展增添巨大活力。
4.3.2 探索互聯網金融業務
在當今時代,隨著互聯網的進一步發展與延伸,金融業實現了與現代網絡技術的有機結合,互聯網金融業務的興起為中小企業融資提供了快捷的服務平臺。互聯網可以通過數據對中小企業的發展與前景進行分析,評估中小企業的發展狀態,促進中小企業更好地實現自我評估,為提高融資的效率提供了前提條件。
4.3.3 完善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
與國外的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信用擔保體系尤其是中小企業的信用擔保體系發展相對滯后,體系搭建并不完善,需要進一步全面完善擔保體系。完善我國中小企業的信用擔保體系不能一味地抄襲國外先進經驗或典型案例,而是要根據我國市場經濟發展的特有屬性,建立符合實際情況的信用擔保體系,促進中小企業信用度的進一步提升。具體來說,政府、銀行和企業可以通過拓展渠道建立信用擔保基金,實現中小企業信用度的進一步提高,進而為完善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奠定基礎,最終提高中小企業的經濟效益與實際競爭力。
5 結語
隨著現代經濟的高速發展,拓展規模、積累資金是中小企業發展的必經之路,怎樣有效融資成為熱點問題。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是目前我國中小企業融資的主要兩大問題,隨著這些問題一一被攻破,我國中國小企業將最終實現企業的健康長遠發展。
參 考 文 獻
[1]陳玲.中小企業融資困境與解決路徑[J].科技經濟市場,2017(10):99-100.
[2]陳曉明.當前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辨析[J].金融與經濟,2016(10):34-38.
[3]呂勁松.關于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的思考[J].金融研究,2015(11):115-123.
[責任編輯:鄧進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