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蓮英
【摘 要】文章指出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收入中單位留存資金在管理和使用上的困境,分析其深層的原因,提出了留存部分資金的使用思路和使用措施。
【關鍵詞】科技成果;轉化收入;單位留存資金;管理;使用
【中圖分類號】F8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688(2018)05-0018-03
為了加快科技成果的轉移轉化,我國相繼出臺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體制機制改革 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若干意見》[1]《中共中央關于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2]《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實施方案的通知》[3]。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所獲得的收入不再上繳國庫,全部留歸單位,納入單位預算,實行統一管理,以此鼓勵科研人員通過科技成果轉化獲得合理收入。除涉及國家安全、國家利益和重大社會公共利益外,讓科研機構和高校自主決定采取轉讓、許可、作價入股等方式開展轉移轉化活動,主管部門和財政部門對科技成果的使用、處置和收益分配不再審批或備案。
中國的“雙創”政策極大地推動了科技人員的創新和創業,也極大地提升了科技成果轉移和轉化的速度。政策中全力支持科研成果轉化收入向科研一線傾斜,科技創新團隊能處置的收入比例在50%以上,部分單位達到了99%,極大地激發了科技人員對科技成果轉化的熱情,對科研活動起到了很好的導向作用,為中國實現創新型國家提供了強大的動力源泉。一些科技團隊的科技成果轉化收入達千萬元以上,這些科技團隊成為科研機構的熱點人物,激發更多的科研人員參與應用型成果的研發和推廣。可以說,科技創新團隊一路高歌。
但與此不相適應的是,相關政策并未細化對單位留存下來的轉化資金指出使用的方向,只是籠統地指出給對科研成果轉化有幫助的相關人員。對“相關人員”的解讀有多方面的理解,有廣義的,也有狹義的,但同一單位,對相關人員也有不同的理解。由于理解的不同勢必會引起矛盾。為避免矛盾的激化,很多單位采取暫不分配的辦法,存在單位的基本戶中留存下來。黨的十八大以后,科研單位也加強了管理的規范性,各項費用的管理和開支更加規范,在無政策支持的情況下,不會對這些留存資金進行分配。這使得留存的資金無法合理開支和使用。科研單位對留存資金的管理現狀顯然不符合中央“雙創”的精神,有悖于激發科技人員積極性的初衷,也不利于提高科研單位的整體活力。
由于未對相關科研人員進行激勵,所以影響了科技成果轉化相關活動的推進。一些管理部門只是被動地配合科技人員進行科技成果轉化,以及被動地配合科技成果轉化團隊的工作,沒有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這種現象影響科技成果轉化的深入。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不但需要科技創新團隊的知識源,也需要管理團隊的宣傳、推介和服務。缺乏相關管理人員的配合,科技成果的轉移轉化很難實現。
這就要求我們對單位留存的科技成果轉化收入進行有效分配,以便進一步激發科技創新團隊的創新熱情,讓科技創新團隊更專注于創新活動,也有利于管理人員開展更好、更專業的科技成果轉化活動,擴大科技成果的宣傳面和影響面,將科技成果的轉化發揮至極致。本文在分析科技成果轉化留存資金使用分歧的基礎上,提出對留存資金的使用思路和措施,為留存收入的分配提出建議。
1 科技成果轉化資金留存部分使用困境
作為創新團隊直接支配的成果轉化收入,由于政策上直接給予分配說明,而且比例在50%以上,因此極大地刺激了科技創新團隊的成果轉化熱情。科技創新團隊在成果轉化收入的分配上,政策和實施細則具體明了,科技創新團隊在分配上的操作性強,成果轉化后,其團隊掌握的收入很快能分配完畢。與此不相適應的是,單位留存部分往往無法分配。讓人感覺政策未能充分展現和深入。由于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政策不一,所以其比例不一。但單位留存部分的比例越大,其面臨的困境越大,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
1.1 對留存資金使用缺乏政策支持
為加快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科技部和教育部聯合出臺了《關于加強高等學校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工作的若干意見》[4],此意見中指出:高校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收益全部留歸學校,納入單位預算,不上繳國庫;在對完成、轉化科技成果做出重要貢獻的人員給予獎勵和報酬后,主要用于科學技術研究與成果轉化等相關工作。此意見并未對留存部分的使用做詳細說明和操作方式。此外,也未見到統一對科研機構關于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相關政策,更無對獎勵后留存部分的使用說明。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也未對留存部分的資金做出說明或實施細則。黨的十八大以后,高校和科研機構也進一步規范了經費的使用,在經費支出方面,加強了經費開支政策支持的問責。缺乏政策支持的經費開支很難通過財務部門的審核。由于缺乏政策的支持,因此留存部分的資金無法有效使用。
1.2 分配單位缺乏科技成果的激勵機制
政策上未對留存資金做出說明并未代表不能使用,這需要管理單位對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激勵政策。激勵政策可以對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工作進行說明,對激勵的對象進行界定,對轉化收入的各個部分進行分配方案說明,對留存部分的資金可以根據各個單位的實際進行傾斜和激勵。但出臺科技成果激勵機制的機構不多,更多是采取保守的態度,被動地執行中央和地方的各種政策,并未能為了加快科技成果轉移轉化進行政策細化和說明。這些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激勵活動的缺失,影響了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行動的深入。
1.3 對留存資金的分配對象界定存在分歧
科技成果的產出單位也深知轉移轉化的重要性,但由于政策未對留存部分資金做詳細說明,各單位對這部分的分配對象的解讀多種多樣。政策提出獎勵對轉移轉化有功的相關人員,目的是加快科技成果的轉移轉化。但對“相關人員”的理解有廣義和狹義兩方面。廣義方面,相關人員可以指單位領導、中層領導、普通管理人員,以及相關輔助管理人員,即上至領導,下至工勤管理人員。狹義方面,僅僅指為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直接服務的成果推廣部門的工作人員和管理人員。在對政策理解不一樣時會產生諸多的矛盾,矛盾的積累是影響單位穩定的主要因素。為了避免矛盾的激化,更多的單位采取“留著不用”的辦法。這種辦法雖然避免了矛盾的積累,卻影響了服務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相關人員的積極性,違背了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大行動的初衷,影響著“雙創”行動的有序深入推進。
1.4 缺乏對是否計入工資和績效總額的說明
《關于加強高等學校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工作的若干意見》指出: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獎勵和報酬的支出,計入單位當年工資總額,不受單位當年工資總額的總量限制,不納入單位工資總量計數。但對科研機構還沒有相關政策做出說明。如果計入單位當年工資總量和納入單位工資總額基數,這種獎勵是無意義的。如果計入工資總量和納入單位工資總額基數,受獎勵人員其獎勵多了,其他未得到獎勵的人員,其收入不但沒有增長,反而收入減少。收入不增反降,這種行為勢必會引起沒得到獎勵人員的極力反對。對于留存部分的資金,也應與獎勵科技創新團隊的資金一樣,得到同樣的待遇,不受單位當年工資總量限制,不納入單位工資總額基數。否則會引起更多的矛盾,影響科技成果的轉移轉化和科技創新的有序推進。
2 科技成果轉化資金留存部分未分配的原因
2.1 對留存資金的分配使用缺乏主動作為意識
政策未具體化不能成為科研和高校機構對留存部分資金缺乏主動作為和擔當的理由。盡管中央相關政策未對留存部分資金直接做出說明和使用細則,但留了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制定相應的實施細則的口子,相關機構也有制定實施辦法的手段。但高校和科研機構由于多種原因,未能根據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中出現的問題,及時出臺相關辦法,解決實施中的問題。由于中央政策的宏觀性,相關要求不能也不可能面面俱到。地方和機構可以根據政策的方向和原則,主動作為和擔當,出臺相關的管理辦法,實現中央政策的全面落地。高校和科研機構可根據政策的指向,出臺相關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激勵措施,加快中央政策的全面實施,從而有效推進科技成果的轉移轉化。
2.2 對轉化成果權屬界定(貢獻)不夠清晰
科技成果的權屬不可能單一化,一個科技成果可能用到多個專利,也可能用到單位其他知識產權資源。成果來源的復雜性勢必帶來權屬的復雜性。由于權屬的復雜性,因此科技成果不但涉及單個創新團隊的貢獻,也有可能涉及其他創新團隊的貢獻。但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分配中,并未要求在分配前對成果的權屬進行界定,因此對科技成果的收益也很難清晰。科技成果的界定不夠清晰將給留存部分資金的分配帶來難題。此外,對多人組成的課題組完成的科研成果,有可能僅有部分科研成果完成人實施科技成果的轉化,也有可能有課題組以外的人員實施科技成果的轉化。在進行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收入的再分配,特別是對留存部門資金進行分配時,如果缺乏清晰的成果權屬界定,就很難對轉化收入進行清晰的分配,也將帶來新的矛盾,嚴重時將阻礙科技成果的轉移轉化。
2.3 對管理人員和支撐人員的貢獻認識不足
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不但涉及科研成果的工程化和產業化示范,也涉及科研成果的宣傳、推介、交易和服務等,這些環節是科技人員不太熟悉的,但又是科研成果轉化的關鍵環節。而且,有些服務還涉及很多專業知識,也需要很多管理人員的智慧和知識投入。科研成果的宣傳、推介、交易和服務是科技成果交易的重要環節,這些轉移轉化過程往往需要管理人員和支撐人員的付出和努力。但由于溝通和理解的不同,對管理人員和支撐人員的貢獻得不到充分認識,因此未能在留存部分資金中加強對這些人員的激勵和獎勵。
3 科技成果轉化資金留存部分的使用思路和措施
3.1 轉化資金留存部分的使用思路
中國對科技成果轉化收入改革的初衷是為了激發廣大科技工作者的活力,引導廣大科技工作者向中國產業和行業需要的技術攻關,引導科技工作者參與創新型國家的建設,將科技創新由量的突變向質的突變轉變。引導科技工作者根據中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需要開展科技創新活動,為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而提供充足的科技支撐。而要實現中央的改革精神,必須將留存部分的資金用于能最大限度滿足科技成果轉化的活動中,以服務于科技成果轉化為最終評價標準。具體而言,留存部分資金不但要考慮發揮相關人員的積極性,也要考慮科技成果轉化活動的可持續性和發展性;不但要提高相關管理人員的成果收入,也要夯實科技成果轉化的基礎,為科技成果的轉化提供強大的管理平臺和服務水平,使之與科技創新水平相適應。因此,在留存部分資金的使用上,不但要考慮績效的發放,也要考慮科技成果條件的基礎建設,不能采取“殺雞取卵”的行為。
3.2 側重和普惠兼顧的分配策略
科技成果轉化資金留存部分的分配必須采取側重和普惠兼顧的策略。側重分配策略指的是留存部分資金必須考慮科技成果轉化的可持續性和發展性。科研單位中仍有很多科技成果未達到轉化階段,但已接近轉化階段,這些成果需要經費的支持和項目的推動。如果科技單位能在“最后一公里”打通,將有更多的科技成果進入轉化階段。因此,為了打通“最后一公里”,建議留存部分的30%留作科技成果轉化基金,讓“雞生蛋,蛋生雞”的可持續行為得以發展。此外,再好的成果也要“吆喝”,科技成果的轉化離不開宣傳、推介和服務,而這些行為需要長期的、穩定的、可持續的投入。由于科技成果轉化是有收入的行為,不可能再從單位的財政資金中分配更多的資金,所以需要在留存部分資金中分配一部分作為科技的宣傳、推介和服務活動。建議可將留存部分的30%作為科技成果推廣發展基金,專門用于科技成果的宣傳、推介和服務活動。
科研成果轉化收入還要考慮兼顧的原則。中國公務員在績效工資發放時,充分考慮了公平公正的原則。在分配資金時,不但要考慮單位的管理層,也要考慮一些公共服務人員,必須采取普惠的政策,讓每一位管理人員及工作人員分享到科技成果轉化的快樂,從而直接或間接地為科技成果轉化提供更優質的和更到位的服務,也讓科技創新團隊感受到留存部分資金能發揮良好的作用,從而極大地推動中國創新型國家的實現。
3.3 第三方機構對轉化成果權屬(貢獻)進行界定
要避免科技成果分配的矛盾,其關鍵之一是對科技成果的權屬進行界定。這種界定最好是第三方機構,任何單方的界定都有失公平公正,也有失其合理性和合法性。第三方機構的界定有助于界定所轉化的科技成果的貢獻團隊和貢獻大小,提供貢獻比例,為轉化收入的分配奠定基礎。為避免第三方機構的疏漏,還要加強對權屬界定方案的公示,擴大公示范圍,以最大限度地得到廣大科技工作者的認同、認可,避免不必要的爭議。盡管科技成果權屬界定的第三方機構不多,機構對科技成果權屬界定的業務不熟,但隨著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業務的增多,勢必會有更多的資源加入第三方界定的工作隊伍中來。
3.4 出臺留存資金使用政策
科技成果的轉移轉化同樣需要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擔當和支持。在中央和地方政策未細化之前,高校和科研院所要根據中央改革的精神和方向,出臺相應的管理辦法。對留存部分的資金進行明晰,提出具體的操作措施,提出分配的方向、原則和辦法。中央對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收入更多傾向給科技人員,留存部分資金就更多傾向服務于成果轉移轉化的服務人員。因此,出臺留存部分資金的使用和分配時,要先考慮服務于成果轉移轉化的服務和管理人員,提高他們的積極性,鼓勵他們主動參與科技成果的宣傳、推介、交易和服務,最大限度地發揮他們的積極性,有效地促進科技成果的轉移轉化,提高單位科技成果的轉移轉化率,為實現中國創新型國家做出應有的貢獻。
參 考 文 獻
[1]新華社.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體制機制改革 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若干意見[EB/OL].http://www.gov.cn/xinwen/2015-03/23/content_2837629.htm.2015-03-23.
[2]新華社.中共中央關于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EB/OL].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6-03/21/c_1118398308.htm,2016-03-21.
[3]新華社.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實施方案的通知[EB/OL].http://www.gov.cn/xinwen/2015-09/24/content_2938314.htm,2015-09-24.
[4]科技部.科技部、教育部關于加強高等學校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工作的若干意見[EB/OL].http://www.most.gov.cn/tztg/201608/t20160817_127255.htm,2016-08-01.
[責任編輯:鄧進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