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欣歡
【摘 要】本文主要從中等生的特點出發,闡述在教育教學中如何做到以班級為單位,通過樹立信心、培養興趣、跟蹤輔導等教育教學方式,幫助并提高中等生的學習熱情和學習效果。
【關鍵詞】中等生;信心;獎勵;輔導
中等生,在每一個班級中都占有較大的比例,這部分同學進步與否,學習態度端正與否直接關系到班風好壞,特別是對于小學中年級學生,中等生的培養就尤為重要,為樹正班級氣,培養積極向上的學風奠定基礎,結合多年教育教學實踐,我認為對中等生的培養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去努力。
一、確定培養目標,明確任務
每個班級依照本班實際情況,對學生學習思想、表現、長處與短處、存在的具體問題應有較詳細的認識和了解,對學生進行分類建檔,確定培養目標,明確對這部分同學的培養目標,以班級為單位,與各科任老師互通信息以便協作與家長取得聯系,取得家長的支持,為進一步做好中等生培養工作做準備。
二、開展期望教育,明確學習目標,樹立信心
中等生容易在成績徘徊時煩燥不安,對學習目標認識模糊,甚至盲目定目標,或自暴自棄、破罐子破摔,或有的同學較敏感的現象。因而,對于中等生要善于發現他們身上的亮點,并對此為基礎對學生提出近期容易達到的目標要求,并與家長取得聯系雙管齊下,在老師適時的思想引導,家長的信任鼓勵與學生自身努力下,先幫助學生進步,讓學生看到希望,樹立學習的信心。在此基礎上,與學生共同制定容易完成的階段性期望目標,逐步提高,取得良好成績就成為可能。對學生來說,有可能就有希望,有希望就會有更大的信心。
三、建立健全激勵機制,及時獎勵
對于優秀生來說,表彰是習以為常的,而中等生平時各方面的表現平平,獎勵距離他們較遠。相反,又往往成績平平,易被老師和同學疏忽,成了被遺忘的角落。其實任何一位同學都有表現的欲望,都有被人認可表揚的愿望,因而建立全面的獎勵制度非常必要,以滿足絕大多數同學的成就感。曾有一位學生家長,因小孩各方面有進步,獲了獎,他和小孩一樣激動,他說:“小孩自上學以來一直很頑皮,成績平平,從未拿過學校的獎狀。想不到,他今天有這么大的進步,還拿了獎狀。真該好好感謝老師鼓勵了他。”老師表揚,家長表揚,激勵了這位同學,而激勵給了他動力,也給他帶來了促使自己進步的壓力。因為這樣的獎勵消除了學生思想上“中等生”的陰影,取而代之的是“我是優秀的,各方面都應努力做好”的思想。經過一兩個學期的努力,該同學以優異的成績進入重點中學,所以針對中等生實際情況,可增設文明守紀獎、學習進步獎、助人為樂等,讓中等生的進步得到認可,增加中等生表現的機會,促進中等生的轉化。
四、化整為零,以興趣小組小范圍培養代替班級集中培養
在教師指導下,依照學生興趣愛好和學科優劣,本著取長補短,相互促進的原則,以班級為單位,在同學中組織三至五人的興趣小組,幫助后進生,老師要注意學生間的協調,設立完善的興趣小組間的競爭機制,培養學生自覺競爭的意識。比如以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學習成績的進退,參與集體活動等方面小組成員的表現得分進行評比,以月為評比周期,以獎勵進步,促進中等生轉化,以優秀帶動后進。在小組內部以及小組與小組之間獎優的實施可以產生鯰魚效應,激活整個小組,乃至整個班。在學生課余學習中還可以利用學生不同的興趣愛好,開展有益的文體活動,智力游戲,豐富學生課余生活,開發智力,培養學生的膽識和主見,利用周末可以到同學家中集中學習,廣泛交流,增進與同學之間的友情,培養團結互助的集體主義思想。
五、定期輔導與不定期跟蹤輔導相結合
人才的培養與制造產品的區別在于他的不確定性,特別是班主任工作。中等生的培養與抓優等生和待進生工作一樣需要老師細致入微的關懷,從思想上,學習上、生活上等多方面進行全面幫助,在確定中等生之后,前期思想工作的重點在于激勵學生的上進心。中等生有多種,應區別對待,短期內進步的,可以告訴他失敗乃兵家常事,,李鴻章屢戰屢敗,最終也能取勝。而對于長期居于中等的同學,就應當根據學生心理細致地加以剖析,如偏科,對老師有情緒,因方法不當或急于求成、粗心、浮躁、自信心不足等情況,就應對癥下藥。用淺顯的道理,善意的溝通去幫助他們。首先是老師給他們以信心,鼓勵他大膽正視不足,迎頭趕上,希望就是他們的導航燈。其次,平時思想上關心也不能放松,學習進步時,鼓勵他穩中求進,穩定在一定程度時應引導學生不要泄氣,應知箭在弦上,蓄勢這一過程需要耐心、恒心、毅力。成績經過一段時間穩定之后,就會發生質的改變——長足進步。再次,學習方面,在及時對學生作業,單元測試進行反饋分析,在總結中提高。這些深入淺出的引導,或許學生心里明白,但在失敗和徘徊不前時,同學往往卻在這些簡單道理上犯糊涂。因而及時的思想點撥,不僅必要,而且易收效,起到警示作用。
總之,中等生的培養是培優促優全面發展學生的關鍵,在以學生興趣小組活動為主的基礎上,班主任與任課教師齊心協力,加上有針對性的指導,因材施教,中等生轉化就有望能促進班級、年級乃至學校的班風學風的整體改觀。
參考文獻:
[1]任衛杰.淺談農村小學素質教育中如何轉化“中等生”[J],好家長,2015.34.
[2]楊惠玲.教師的愛心是轉化潛能生的關鍵——淺談素質教育中潛能生的教育[J],開封教育學學報,1998.04.
[3]姚俠琴.素質教育中潛能生的轉化[J],文學教育,20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