綦軍
我們這次年會的主要任務是,貫徹落實全國藝術創作工作會議和下午召開的全省藝術創作工作會議的精神,明確目標任務,拿出辦法措施,凝聚力量,開拓創新,履行好省文化廳賦予我們的職能,完成好各項藝術創作任務。今年的創作中心年會有兩個特點:一是在全省上下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省委十二屆二次全會精神、建設文化強省和文明新龍江的熱潮中召開的,創作中心迎來了新的春天和發展機遇;二是產生新的理事會,重新確定了中心成員,將音樂、舞蹈、曲藝和雜技等藝術門類納入工作范疇,進一步擴大了職能作用,為推動全省藝術創作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礎。
剛才,大家進行了熱烈發言和討論,從不同角度表達了對創作中心的關愛和希望,提出了意見與建議,都很好。我想先就省舞臺藝術創作中心做一簡要回顧。
1987年2月,我們在全國首創戲劇創作中心,將全省有才華的專業劇作家組織起來,用一整套嶄新的集約聯絡措施,通過競爭機制和激勵機制,賦予中心以重大職能和活力,充分調動了創作積極性。1990年組織龍江劇《荒唐寶玉》、京劇《趙王與無容》、話劇《野草》、評劇《半溝月》《身外有個世界》和折子戲《江祭》《砸佛堂》《打冤家》8臺戲晉京展演,引起全國戲劇界的震驚,被稱為“戲劇舞臺上的黑龍江現象”。1992年推出話劇《女大十八變》《北京往北是北大荒》、評劇《大山里》《金兀術》4臺戲晉京,1994年年底1995年年初推出龍江劇《木蘭傳奇》等4臺戲晉京,1996年、1997年之交又組織話劇《地質師》《一人頭上一方天》《大森林》、京劇《魂斷五國城》、龍江劇《梁紅玉》、舞蹈詩劇《托起明天的太陽》6臺戲晉京,這種大規模的兩年一次的晉京演出,被稱之為“黑土戲劇向首都舞臺發起的集團軍式的進軍”。晉京劇目的所有編劇、部分導演,甚至個別主演,都是我們創作中心的成員,創作中心對當年“戲劇舞臺上的黑龍江現象”和我省成為戲劇大省起到了極大的支撐作用。
回顧創作中心31年的發展歷程,凝聚和培養了一批優秀創作人才,創作出一批精品力作,在藝術理論、評論方面頗有建樹,積累了豐富的藝術創作經驗,對我省的藝術繁榮發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和影響,做出了不可磨滅的突出貢獻。
但隨著形勢的發展,創作中心原有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已經不能適應環境和任務的要求,特別是經過文化體制改革,我省市一級的專業藝術院團特別是戲曲院團受到嚴重沖擊,幾乎不再排戲,創作中心幾年沒能有效開展工作。對創作中心,省文化廳高度重視,現在更是寄予厚望。原因很簡單,一是藝術創作是文化工作的重頭戲,打造精品力作更是建設文化強省和文明新龍江的根本要求。抓好藝術精品創作,必須有強有力的創作隊伍來承擔重任。二是創作中心擁有一支經過多年磨煉的藝術創作隊伍,是目前我省藝術創作的中堅力量。三是創作中心是我省文化改革的重要產物,極大地調動了藝術家的創作積極性,聰明才智充分發揮,優秀作品不斷涌現。進一步加強創作中心建設,是創新藝術創作體制機制、解放藝術生產力的重要舉措。
總結創作中心成立以來藝術精品創作工作,我們取得如下寶貴經驗:
一是始終堅持按藝術規律辦事,重視精品策劃創意,狠抓一劇之本,夯實創作基礎工程,充分發揮藝術家的創作個性。從一度創作到二度創作,一抓到底。
二是堅持“為優秀劇院寫戲、為優秀演員寫戲”。楊立民與大慶話劇團、張明媛與齊齊哈爾市話劇團、費守疆與省直三個戲曲院團的成功合作證明了這一點。
三是通過專業藝術教育和繼續教育培養創作人才。在省藝術學校(即現在的黑龍江藝術職業學院)連續開辦五屆編劇班,培養編劇人才。我省優秀的戲劇,約三分之二是前兩期編劇班畢業生的作品。還有一部分優秀作品產生于到中央戲劇學院、上海戲劇學院深造的編劇之手。
四是發揮群體優勢打造藝術精品。創作中心之所以創作出一大批優秀作品,除了劇作家個人的聰明才智,也是集體智慧反復融合的結晶,是領導和專家與劇作家共同創意的碩果。
五是建立激勵機制。對有突出貢獻的藝術家給予一定的補貼和獎勵。
同志們,推動我省藝術創作工作,促進我省藝術繁榮興盛,我們使命光榮,責任重大,必須要擼起袖子加油干,不辜負省文化廳黨組的重托,不辜負全省文化系統的希望。下面,我就省舞臺藝術創作中心下一步的工作講三點意見。
一、牢記使命責任,展現新面貌實現新作為
近年來,雖然我省的藝術工作在出作品、出人才、出效益方面有一些新成果,但正如麗娜廳長指出的那樣,缺“高原”少“高峰”的問題依然十分突出,真正演得成、留得住、傳得開的作品并不多見,我們必須補上這個短板。
下午召開的全省藝術創作工作會議,將為我們進一步明確藝術創作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發展目標和創作主題與重點任務。我們要認真落實和完成好各項工作內容,充分發揮創作中心在全省藝術創作中的導向性、示范性作用,創作出具有時代精神和藝術魅力的精品力作,帶動和促進全省藝術繁榮發展。
面對新時代、新特點和新要求,我們要進一步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凝聚力量,強化責任擔當。要自覺站在時代高處,始終秉持藝術信念,胸懷赤子之心,把社會責任感和心靈自由和諧地統一起來,在社會主義審美理想的指引下,聚焦中國夢的時代主題,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唱響愛國主義主旋律,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到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實踐中淬火磨煉,汲取靈感,鑄就藝術,成就大家,鍛造大作。要以現實題材創作為重點,講好龍江故事,傳播龍江聲音,塑造龍江形象,弘揚龍江優秀精神。
所有的舞臺藝術精品力作,無一不是以深刻的思想、獨特的題材開掘角度、新穎豐富的藝術手段和審美品位較高的舞臺語匯打動觀眾的。我們要超前謀劃,選好題材,抓牢項目,強化創新意識,煥發創新精神,提升創新能力,將群體創作優勢與個人創作優勢相輔相成,形成藝術合力。
藝術創作是非常艱苦的工作,也是最富于個性化和創造性的勞動。能不能出作品、出精品,并不完全取決于年齡,而在于創作欲望是否旺盛,創作心態是否平和,創作功力是否深厚,生活閱歷是否豐厚。既要在堅守傳統中敢于創新,又要適應現代科技的新發展。我們必須堅持扎根生活,堅持不斷學習,堅持探索突破。希望大家能夠潛心耕耘,擯棄浮躁,甘于寂寞,厚積薄發,以飽滿的熱情、深厚的底蘊,創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二、牢固樹立精品意識,實施重點現實題材藝術創作工程
“要繁榮文藝創作,堅持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相統一,加強現實題材創作,不斷推出謳歌黨、謳歌祖國、謳歌人民、謳歌英雄的精品力作。”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對中國社會主義文藝精神品質的準確凝練與定位。
藝術的繁榮發展要靠精品來支撐,藝術精品在文化建設上具有標志性意義,競爭力、影響力、輻射力大,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好,具有很強的導向性和帶動性。一兩個真正的藝術精品,就足以把一個院團或一個地區的文化品牌樹立起來。我們要牢固樹立精品意識,突出表現“中國夢”時代主題,結合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黨100周年等重大活動和習近平總書記對黑龍江提出的“三篇大文章”、脫貧攻堅、全面振興發展黑龍江等實踐活動開展藝術創作,重點扶持現實題材、愛國主義題材、重大革命和歷史題材、青少年題材、軍事題材等創作。
成功的藝術創作離不開好的題材。對創作題材的選擇和開掘角度的把握是一種文化創意,也是藝術創作中一個十分關鍵的環節,決定著“寫什么”的問題,也制約著“如何寫”的問題,影響著作品的藝術水平、社會效益和經濟效果。只要為時代立傳,為人民放歌,受百姓歡迎,為中華復興、為龍江全面振興發展能夠發揮正能量的,都是好題材。現實題材創作是當前藝術創作的難點和關鍵,不能停留在一般性的號召、倡導的層面,要讓現實題材成為我省舞臺藝術創新的第一動力。要調整創作方向,投入更大的力氣關注現實題材,以更廣闊的視野聚焦“中國夢”時代主題,重點反映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和我省改革建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以藝術作品反映時代精神,傳遞精神力量。
對現實題材藝術創作要把握時代精神,強化地域特色與優勢,豐富和創新藝術手段,推出一批弘揚龍江優秀精神、凝聚龍江力量的優秀舞臺藝術作品。
關于藝術創作的具體內容和要求,麗娜廳長將在全省藝術創作工作會議上十分全面地來講,我們要把所有的藝術資源向精品項目集中。一是在結合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等4個重要的時間節點上有精品;二是在中國藝術節等國家重大藝術活動中有聲音;三是在國家舞臺藝術精品創作扶持工程、國家藝術基金、文化部劇本扶持工程等國家重要扶持工程中有項目。
舞臺藝術精品創作的關鍵是要制定出符合舞臺藝術自身發展規律的整體規劃和布局設計,這就是劇目建設問題,也是藝術院團的生命之所在。要通過有計劃、分步驟的工作,力爭每年都能精心組織創作出一部或幾部優秀舞臺藝術作品,進而打造出有較大影響的龍江藝術品牌。
藝術創作本身是一種文化積累,藝術精品是經歷多次藝術加工提高之后篩選出來的。在具體創作中,不能存在急功近利的心理,以及圖解政策、圖解生活和標語口號式的狹隘功利主義,一定要按藝術創作規律進行。
三、切實加強自身建設,充分發揮龍頭與主導作用
我省藝術創作要重振雄風,創作中心建設上必須更上層樓。要與時俱進,開拓進取,煥發創新精神,提高創新能力。在省文化廳的堅強領導下,不斷改革和完善自身,在管理機制、運行機制、激勵機制和人才提高上增強力度,創造條件,優化環境,為各位中心成員服好務,不斷激發藝術創作的生機活力。要專注于龍江特色,充分挖掘整理文化資源,建立創作聯動機制,抓好藝術創作采風、創作班子組建等重要環節,發揮藝術評論引導藝術創作的作用,提高作品質量,提升審美情趣,擴大社會影響。保障藝術創作步入良性軌道,真正使創作中心成為我省出作品、出人才的保障機構。
一是把握導向,科學規劃藝術創作。要建立和完善重大藝術創作項目策劃制度,遴選有價值、有潛力的重點題材,對重大題材進行統一規劃、協調,策劃、組織、協調全省重點劇(節)目的創作,增強藝術創作工作的前瞻性。加強藝術論證和市場論證,充分利用市場和觀眾調查結果,體現導向性,具有科學性,減少創作的盲目性。
二是加強管理,建立精品創作的長效機制。從藝術創作的基礎和源頭抓起,推動各類資源向精品創作集聚,加大原創力度,采取點對點、競標等多種形式,確定重點創作。通過組織重點作品研討會等方式,分別對各類備選作品問診把脈,在全國范圍內“對光”, 有針對性地對重大創作項目進行集體攻關,進一步加工提高。要跟蹤搞好精品創作的指導和檢查驗收,在一度創作中精雕細刻,在二度創作中精益求精。
三是突破體制和區域界限,有效利用現有的創作力量。要整合和優化藝術資源,實現院團資源配置、藝術需求與中心成員的創作有機統一,促進創作成果轉化,保證重點藝術院團的劇目貯備和重大演出的實施。
四是建立常態化、規范化的激勵扶持措施,尊重藝術家的勞動。從采風、創作、作品修改、宣傳推介等多方面給予大力扶持。今年創作中心將組織兩次較大規模的創作采風活動,其一是深入農村基層一線;其二是組織重大藝術活動和優秀劇目的觀摩,開拓創作視野,拓寬創作思路,為創作主題突出、個性鮮明、彰顯時代精神的現實題材作品做好前期準備。
軟肩膀挑不起硬擔子。藝術精品是有標準的,古今中外都一樣。要出精品,創作者不僅要在專業上強,在思想境界上也要強,要有很高的修養。同時,藝術創作的組織者也要尊重藝術規律,按藝術創作規律辦事。
只有在藝術創作上不斷創新,才能打造好精品。藝術創新不以動機論英雄,而是以結果論英雄。如果等著別人原創之后再跟上去,我們就永遠做不到領先。創作中心要形成一個尊重原創、鼓勵原創的藝術氛圍,打破一些傳統的思維定勢,為全省的藝術創作樹立好榜樣。
讓我們團結一致,共同努力,為創作中心打造出一支門類齊全、結構優化、梯次合理、素質優良、實力不凡的創作隊伍,造就出一批德藝雙馨、成就突出的藝術家,為龍江文藝的繁榮興盛提供堅實的基礎。
希望大家要以今天的起點為動力,認真落實好全省藝術創作工作會議精神和創作中心年會精神,全身心地投入到藝術創作之中,早日創作出更多令人振奮、與文化強省相符的優秀作品。
責任編輯 姜藝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