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衛麗 吉衛衛
【摘 要】文章從商丘所轄的六縣兩區進行實地考察研究,分析了當前商丘運用“互聯網+”推動基層黨建工作的現狀,從“互聯網+三大平臺”助力基層黨建工作,在互聯網上筑起流動黨員“溫馨之家”;到運用“互聯網+”打造“智慧黨建”服務平臺,借力“互聯網+”推動非公企業黨建創新;再到“互聯網+黨建”助推農村電商發展等,這些都表現出“互聯網+”助力當前商丘基層黨建方面所取得的成效。因此,把互聯網運用到基層黨建中有重要的意義,可以達到傳統手段無法實現的效果。
【關鍵詞】基層黨建;“互聯網+”;成效
【中圖分類號】D26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688(2018)05-0246-02
市場經濟對民眾的思想和價值觀產生了一定的影響,而在此過程中很多消極負面的思想也大量地涌現;流動時代創造了活力,也加速了人口的流動,這也增加了人口管理難度。而在此形勢下如何創新黨組織的管理方式,提高治理效果將成為目前此方面的研究重點。面對復雜的工作形勢,要想加強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做好相應的黨建工作,與時俱進,跟上時代的步伐,就很有必要應用新型的工具。運用“互聯網+”推進基層黨建工作創新有著強烈的現實針對性。
“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各行業都出現了明顯的變化。使新媒介在黨建工作中“發酵”則是目前基層黨建工作應重點處理的問題。商丘市各縣區在“互聯網+黨建”工作中進行了多方面的嘗試和探索。
1 “互聯網+三大平臺”助力基層黨建工作
民權縣在長期實踐中探索出利用“互聯網+三大平臺”助力黨建工作。該方式在互聯網技術的幫助和支持下將黨的方針政策及時地傳達,既為群眾解憂排難,又顯著地提高了黨員的管理效果。
(1)這種平臺催生了教育方式由傳統向現代轉變。通過這種平臺,可以方便地進行專題教育、在線考試管理和監控。在傳統網站的基礎上推出新型的學習和交流模式,目前已有4 000名黨員實名注冊,在黨建和黨員學習方面起到很好的效果。
(2)“互聯網+黨員”微平臺,催生黨群交流由單向向互動轉變。該平臺線目前已經有6萬余名黨員群眾關注,且20多家公眾微信也積極地加入進來,組建了“民權黨員微信聯盟”,在此基礎上一個特色黨建服務體系已經建立起來,且符合黨建的趨勢。
(3)“互聯網+村村通”平臺,擴增了服務模式,開始向多元轉變。這種平臺可以方便地為民眾服務,且服務的內容也豐富多彩,變成了現在的服務“一條龍”。實際結果表明,民權縣建立了“村村通平臺”之后,全縣的全部自然村都可以通過其領會政策、掌握技術,起到了多方面的效果。
2 互聯網上筑起流動黨員“溫馨之家”
近年來,針對流動黨員的現狀,商丘市梁園區積極創新流動黨員管理思路,因勢利導,主動作為,圍繞“互聯網+黨建”“信息化+管理”“新常態+創新”的黨建工作體系,著力走好外出流動黨員黨支部“覆蓋、教育、服務、凝聚”四步棋。
(1)著力建好組織,讓黨旗在創業地飄揚。為確保流動黨員離鄉不離黨,隨時“安家落戶”,梁園區堅持對務工創業黨員實行動態跟進服務,在流動黨員相對集中的地方建立黨支部,做到“三結合,三覆蓋”。即流入地與流出地結合,加強組織覆蓋;建組織與建制度結合,加強制度覆蓋;抓管理與抓服務結合,加強工作覆蓋。
(2)發揮引領作用,讓身份在崗位上擦亮。為了讓流動黨員在崗位上展示自己的良好形象,教育引導流動黨員佩戴黨徽,亮明身份,作出表率,樹好形象,發揮共產黨員先鋒模范帶動作用,做到“四個引領”,即思想引領、創業引領、作風引領、風尚引領。
(3)凝聚多方力量,讓合力在互助中彰顯。在外流動黨員黨支部的成立,讓許多流動黨員找到了依靠,有了“主心骨”。他們定期召開組織生活,與黨員同志開展談心活動,大家互相排家庭之憂、助創業之困、解思想之惑,讓流動黨員由孤雁難飛變成群雁齊飛。主要采取組織互動、黨員互助和鄉親互助的方式。
3 借力“互聯網+”推動非公企業黨建創新
近年來,虞城縣以“微信小平臺,黨建大服務”為主題,開通了“虞城非公黨建”微信公眾號,搭建了“互聯網+宣傳+教育+管理+服務”為一體的黨建工作新平臺。
3.1 “互聯網+宣傳”,搭建黨建宣傳新載體
開通微信平臺,在微信上設置一些版塊,開設信息專欄,用來傳播黨建信息、展示黨建成果、介紹工作動態、巡查先進典型,讓廣大黨員群眾隨時隨地都能了解黨建方面的信息和動態、增強黨建工作的時效性和廣泛性。同時,定期發布企業生產經營成果和黨建工作中的好做法、涌現出的好典型等,讓廣大黨員職工學習借鑒,共同進步;讓更多的黨員、職工了解到平凡崗位中的點滴感動,不僅傳遞了正能量,而且調動了廣大黨員、職工參與企業各項工作的積極性,擴大了黨建工作在企業的影響力和覆蓋面。
3.2 “互聯網+教育”,構建黨員學習新平臺
該平臺還設置了“黨務指南”板塊,整合了“遠程教育”“智慧黨建”等教育資源,其中包含黨務知識、黨員教育、創業技能等方面的知識和信息,讓職工隨時可看、隨時可讀、隨時可享,拓展了學習的空間,延伸了學習的時間,滿足了不同行業、不同類型黨員的需求,解決了集中學習困難、教育資源不足、學習方式不活等問題。
3.3 “互聯網+管理”,拓展黨建工作新陣地
依托微信,把支部搬到了網上,設置“支部在線”版塊,通過“我要入黨”“組織關系轉接”“流動黨員登記”“黨日活動”“志愿服務”等模塊,以靈活、開放、便捷的方式,初步實現了入黨申請網上提交、組織關系網上查詢、流動黨員網上傳遞,進一步暢通了聯系渠道。同時,通過“在線互動”模塊,企業黨員、職工可以和黨建指導員在線互動、實時交流,對黨員、職工的意見建議隨時解答,形成全時、互動的開放式工作格局。
3.4 “互聯網+服務”,創新便民服務新途徑
依托微信,將服務延伸到網絡,設置“微服務”版塊,開設《惠企信息》《辦事指南》《便民查詢》等欄目,通過定期發送各項惠企政策,讓黨員及時地了解各項政策,查詢相關辦事程序,節省了辦事時間,避免了多跑腿的麻煩,真正把服務進行了前移,顯著改變了傳統的服務模式。同時,在全縣20多家規模較大的企業建立了微信群,組建了微信聯盟,公開了代辦事項,實行了8小時代辦、交辦等制度,黨員、職工可以通過平臺請求組織幫助、申請待辦事項,進一步縮短了服務距離。
4 運用“互聯網+”打造“智慧黨建”服務平臺
寧陵縣依托“互聯網+”手段打造“智慧黨建”,在具體的工作過程中,則基于這種工具而建立了黨員教育“六上”手機平臺。通過這種平臺可以進行相關的網絡服務、集中培訓、學習管理、聲音交互等各方面的處理,可以更好地滿足民眾的各方面需求。“智慧黨建”手機APP跟蹤服務,簡化相應的服務流程,可以通過其為群眾提供各方面的信息。而該縣注重把“智慧黨建”服務功能擴展之后,相應的駐村工作隊服務群眾都可以通過其進行相關的學習、溝通,很好地滿足他們各方面的服務要求。根據實際使用結果表明,該縣24個試點村運用該平臺之后,目前已經發送致富信息500余條,在解決群眾脫貧方面起著很好的效果,可以將致富信息傳遞到群眾手頭上,對實現精準脫貧目標也起著一定的促進作用。
5 “互聯網+黨建”助推農村電商發展
柘城縣充分利用黨員干部遠程教育的平臺基礎和資源優勢,緊緊抓住發展農村電子商務的有利時機,把電子商務與遠程教育平臺有機結合起來,整合網絡資源、注重產業培育、優化宣傳載體、共享人力資源,不斷提升遠程教育服務實效,大力發展農村電子商務致富之路。
一方面,充分發揮紅色網絡教育家園的平臺優勢,強化了對電商從業人員的培訓。截至目前,共組織開展14期電子商務人才培訓,直接受益群眾達2萬余人次。另一方面,通過引導農民利用遠教電商共享平臺發布農產品信息,促進產銷對接,拓展了網上銷售渠道,實現農產品網上交易,完善了農村網絡購物環境。特別是促使廣大農村青年抓住信息化進程對農業農村發展帶來的市場機遇,實現了創業致富。據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柘城縣網銷企業銷售額近10億元,當地網購金額在12億元以上,2017年“雙11”當天,農村淘寶服務站共下訂單6 000余件,在全省各市縣排名第三。
參 考 文 獻
[1]劉榆芳.“互聯網+”時代基層黨建工作創新[J].中共山西省委黨校學報,2018(2).
[2]劉毅.“互聯網+”基層黨建探析[J].領導科學,2016(12).
[3]劉麗娜,高潔.“互聯網+基層黨建”的探索[J].石家莊鐵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3).
[責任編輯:高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