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育生
嚴格來說,喜劇的創作需要濃厚的先天養分,喜劇的創造力比悲劇更具難度。魯迅先生曾經說過:“悲劇是將人生有價值的東西毀滅了給人看,喜劇是將沒有價值的東西撕破了給人看。”筆者認為,喜劇是把有價值的東西放大了給人看。
其實,幽默和滑稽無處不在,無論是生活中還是舞臺上。但是,幽默和滑稽是喜劇的一個元素,并不能完全代表喜劇。喜劇的藝術特征是“寓莊于諧”,簡單來說就是用詼諧可笑的表現形式體現深刻的社會主題,讓人們在抨擊丑陋事物的同時顯示出正義的力量,從而達到批判的效果。
縱觀近現代喜劇藝術,在浪漫的法國誕生了舞臺喜劇《費加羅的婚禮》和喜劇影片《虎口脫險》。在英國誕生了卓別林這樣世界頂級的喜劇大師。在我國,也有趙丹先生在《烏鴉與麻雀》中飾演的“小廣播”、韓非先生在《喬老爺上轎》中飾演的喬老爺、陳強先生在《魔術師的奇遇》中飾演的魔術師、嚴順開先生在《阿Q正傳》中飾演的阿Q等表演大師的喜劇創作。通過對以上不同國別、不同時代的喜劇大師的作品的總結,可以歸納出喜劇大師的共同點,那就是對社會底層人不屈精神的人文關懷。
在卓別林的全部作品中,他以查理這個紳士流浪漢的悲慘境遇和樂觀善良的人物性格塑造出底層人的人格力量。盡管查理是那樣弱小、貧窮,但是他完整的人格、善良的品格、不屈的精神和樂觀的態度贏得了觀眾的熱愛。我們簡要回顧一下卓別林的幾部作品,感受他不同作品的人文情懷。
如《淘金記》中從流浪漢到成為富翁并收獲愛情的查理。我們通過淘金途中在懸崖與黑熊之間命懸一線,懸崖邊上的小木屋,享受吃皮鞋,沉浸于面包舞,精神上的戀愛等橋段,感受到這看似荒誕滑稽的人生之路卻真實得可怕,殘酷得可憐。本來不可能實現的東西,但是只要敢去想象,敢于去嘗試,就等于有了生活下去的勇氣。所以,《淘金記》表現的不放棄就是大時代中的人文精神。
如《城市之光》,在美國經濟危機的大背景下,卓別林為我們講述了流浪漢查理與盲人賣花女的愛情故事。其間以醉酒老板與賣花女的故事作為穿插,更凸顯流浪漢人性的光輝。最后在流浪漢的支持與關愛下,盲女重見光明,她終于看到了自己心中的王子。而醉鬼老板出爾反爾的行為,顯現出資本主義的丑陋本質,同時也暴露出人性中天使與惡魔的兩種面目。所以,《城市之光》表現的關懷就是大時代中的人文精神。
如《摩登時代》,在美國工業浪潮迅猛發展的時代,機器代替勞動力,生活在社會底層的人們,隨時面臨著失業的生存危機。活著是多么的艱難,但是無論生活是多么的昏暗,人們依然努力地奮斗,依然向往著陽光,走在幸福的陽光大道上。查理對孤女的陪伴,恰是這個時代的希望。所以,《摩登時代》表現的善良就是大時代中的人文精神。
如《大獨裁者》,這是卓別林的第一部有聲電影。影片假借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夜的德國背景,刻畫了一個殘酷迫害猶太人、企圖統治全世界的大獨裁者。卓別林在人物造型上非常明顯地仿照法西斯頭子希特勒,并通過入木三分的表演對這個人物進行辛辣的諷刺。在影片的最后,理發師查理被當作元首向軍隊發表講話,他忍不住說出了他的,也是人民的心聲:“獨裁者會死去,他們從人民手里奪去的權力即將歸還人民。”所以,《大獨裁者》表現的正義就是大時代的人文精神。
無論時代怎樣的更迭,人文精神最高的境界是愛的主題。不放棄是愛,關懷是愛,善良也是愛,“正義”更是推動人類文明發展的博愛。卓別林的作品在今天依然放射著光芒,這就是在提示著我們,喜劇創作必定是以藝術家的人文關懷作為創作的主導和先鋒。我們或許能夠從卓別林的喜劇作品中得到更多的啟發并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喜劇人不斷地砥礪前行。
責任編輯 李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