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利民
人文素質教育是高等教育的基礎,人文素質教育的狀況直接關系著各工科高校教育的質量。研究工科高校人文素質教育的意義,就是通過提升工科高校人文素質教育發展質量,加大對工科高校人文素質教育投入支持力度,加強人文素質教育在學生中的推廣,統籌推進工科高校人文素質教育與其他學科的融合發展、完善人文素質教育體制機制等多種措施并舉,促進工科高校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的健康、持續發展。
一、樹立人文素質教育新理念
提升理工科高校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質量,是抓好高校素質教育工作的必要條件。只有重視人文素質的教育,才能促使學生擁有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才能培養出有社會責任感的學生并且將其才華貢獻給社會。正如馬克斯·韋伯所說:“人文科學(包括社會科學) 和自然科學、人文文化和科學文化、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就其終極價值而言, 在人類社會生活中具有同等重要的意義。只有堅持科技與人文并重的教育觀念,我們的大學才有可能培養出像愛因斯坦這樣的哲人科學家和像馬克思那樣的科學的人文主義者。”
樹立新理念,就要廣泛開展工科高校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的宣傳,營造濃厚的輿論氛圍,使之成為全體學生的共識;改變包括教師、學生在內的高校主體的舊有觀念,就要順應時代的變化,不斷更新人文素質教育的內容,使工科高校人文素質教育的內容和形式與時俱進;要大力發展工科高校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就要求各工科高校開闊眼界,轉變思想理念,與日新月異的世界接軌,改變陳舊老套的教學方法,建立與社會發展相適應的人文素質教育體系,樹立人文素質教育新理念。
二、注重人文關懷,創新人文素質教育教學方法。首先,提高人文素質教育認知認同度
高校綜合素質教育離不開人文素質教育,工科高校大學生的教育同樣離不開人文素質教育,這就給各工科高校提出了具體要求:一方面,各工科高校要開展人文素質教育的工作,必須提升對人文素質教育的認知認同度,讓學校主體真實深刻地體會人文素質在高校素質教育建設中的重要性,工科高校必須有與人文素質教育課程配套的教學設施和教學制度,創新教學理念,為工科高校大學生的人文素質教育創造優良的教育條件。當今社會要培養文化知識廣泛、專業技能扎實的大學生,更要懂得培養想象力豐富、藝術涵養高、意志力堅強和品德高尚的新世紀大學生,所以在平時的教學安排中,建議以自然科學教學為主與包含社會科學理論的人文精神教育緊密結合;另一方面,工科大學生作為高層次的知識分子,理應意識到人文素質對自身發展的重要性,應當廣泛地認識人文素質的內涵及其相關意義,在學習好專業知識的同時,注重提升自身人文修養。學生在平時學習過程中多分配一點時間用于人文素質相關知識的學習,在日常生活中多注重對自身人文素質的提升。其次,結合時代特點,關懷學生需求。進入人文素質教育課課堂的學生更喜歡聽一些故事類和時政新聞的內容,這符合了年輕人好奇心重、對新鮮事物敏感的特點,現代工科高校中大學生通常對枯澀乏味的理論性知識不太“感冒”,而愛好趣味性和情節性強的知識。針對當今工科大學生喜歡在課堂上聽取一些趣味性強、新鮮知識的特點,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嘗試采用寓教于故事、寓教于新聞、寓教于熱點事件的方法,將政治理論、素質修養、思想品德、藝術涵養等一系列有關人文素質教育的知識貫穿于故事情節、新聞案例中,既增強了課堂氣氛又達了實際的教學效果。因此,工科高校教學者更要時刻關注課本以外的世界,不斷補充新鮮知識。第三,充實傳統教學內容,改革傳統教學模式。當前我國工科高校的人文素質教育要做到與時俱進,符合學生身心、社會發展和科技變革的需求。首先,要善于借鑒其他國家成功的實踐經驗,將工科高校人文素質課程內容深化、擴展。擴充人文素質教育課程在理工科高校課程中的比重。其次,要在傳統教學模式和內容上做改變,改變并不意味著全盤拋棄,我們必須承認, 目前我國傳統的教學模式是教育工作者長久以來的智慧積累和工作經驗實踐所得,傳統的工科高校人文素質教育的內容是按照國家政策、主流思想而專門設計,所以我們要在保持優秀傳統經驗過程中尋找突破、改革創新、與時俱進。
三、塑造良好人文環境,促進人文素質教育改革
社會環境是人文素質形成的溫床,是人文素質形成的基本條件。20世紀七、八十年代以來,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國民的經濟生活、文化生活和政治生活正面臨著空前的變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在中國社會的確立和發展,引發了經濟結構、分配方式、利益主體和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尤其是市場經濟奉行優勝劣汰、追求經濟效益的特點,使得我國原有的價值觀受到了激烈的沖突,發生著深刻的變革。我國發展尚不完善的市場經濟結合其自發性的特點,催生了部分群體急功近利思想,誘發了人們拜金主義價值觀的形成。這股“物質至上”之風也刮進了大學校園,嚴重地影響了當代大學生價值觀的形成,迷惑了部分大學生的心智,削弱了大學生的斗志。文化全球化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帶來的影響、價值取向多樣性所帶來的變化等很容易使人們受利益的驅使違法亂紀,不擇手段。浮夸而嘈雜的社會環境給當代工科高校大學生帶來了巨大的誘惑,嚴重影響著工科高校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的形成。塑造良好的社會環境,對當代工科高校的大學生來說是當務之急。
研究工科高校如何提升人文素質教育,強化工科高校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要做好工科各大高校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的工作,不僅需要全社會和學校的努力,還需要各高校中的人文素質教育工作者以身作則,提升自身素質,更需要各工科高校的大學生真正的意識到人文素質教育的重要性。工科高校的大學生要將人文素質教育的相關內容融入平時的實踐當中,開闊思路,銳意進取,讓人文素質教育融入日后生活和工作中,實現自身的全面發展。
(作者單位:重慶大學城市科技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