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佳原
摘 要: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當今社會對于個人隱私的重視程度越來越深,強化對隱私權保護的呼聲越來越來越高。然而,隨著新聞媒體出現商業化的態勢,新聞工作者獲取信息的手段越發多樣化,導致侵權案也越來越多,新聞自由和隱私權保護之間的沖突引起了民眾的廣泛關注。因此,這兩者之間的平衡成為維護社會穩定的重要的任務。對此,本文針對新聞自由和隱私權之間的平衡進行了深入的分析,以期能夠有效的解決新聞自由和隱私權保護之間的沖突。
關鍵詞:新聞自由;隱私權;沖突;保護;平衡
引言
想要促進社會文明的發展,實現新聞自由是必要保障。另外,實現新聞自由對于實現言論自由具有十分積極的作用,而隱私權則使新聞自由受到一定程度約束。首先,隱私權是關乎當前社會公民自由、人格獨立及尊嚴的重要權利;其次,隱私權的保護對于實現人們高質量的生活,發揮著保護的作用。但是在當今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科技的不斷創新,和互聯網的迅速普及,使得相關信息的公開化程度逐漸加深,并且還會持續的深化下去。在這種時代背景下,民眾的隱私權被侵犯、信息被泄露的情況越來越多,也導致了新聞自由與隱私權發生沖突,更加難以平衡。所以,及時有效的解決兩者之間的沖突,尋求新聞自由和隱私權之間的平衡點,是社會和諧穩定發展的前提條件。[1]
1、平衡新聞自由與隱私權保護的前提條件
1.1、需要經過當事人的同意
當在一個事件報道之前一定要得到當事人的認可,這樣你才有權利進行報道而不會觸碰到別人的隱私權,如果當事人不知情就報道,那么很容易引發矛盾甚至糾紛。所以,爭取當事人的同意是平衡沖突最有效的途徑。
1.2、信息要公開發布
信息公開才能得到人們打的認可,增加人們對報道的可信度,也能進一步的促進第三人敢于出面作證,最終有利于防止小道消息扭曲事實,從而進一步促進媒體報道。
1.3、嚴格控制對于隱私的報道
在報道的時候要盡量回避對隱私的報道,做到最小程度的透露出別人的隱私,尤其是未成年人的隱私,他們的承受能力是有限的,所以對于這部分群體一定要更加的注意。
2、新聞自由與隱私權之間的矛盾
新聞自由的存在,是為了最大限度地保證民眾對新聞的知情權;而保障民眾個人信息和私人生活不被泄露和打擾,則要靠隱私權的維護。從本質上來講,新聞自由和隱私權存在著很大的對抗性,從大量案例來看,這一矛盾重點表現在公民知情權與公眾人物隱私權不能同時被維護。
3、處理兩者矛盾的措施
3.1、國家應該加強立法
為了有效平衡新聞自由和隱私權,必須針對這兩者之間的沖突問題,加強立法,借助于法律的保護和規范。相較其他國家而言,我國在新聞行業和個人隱私方面的立法和司法起步較晚,而且在新聞自由和隱私權兩者的定義和界限劃分方面,存在很多缺陷。所以,為了能夠實現新聞自由和隱私權之間的平衡,立法機關要積極的結合自身的立法經驗,并結合其他國家針對這一方面的立法工作,進一步完善我國立法規范。首先,要針對隱私權和新聞自由的定義內容進行規范,并針對侵權的方式、范圍、責任、賠償等方面進行更為具體的規定,甚至可以針對公民的隱私權進行單獨立法。其次,通過立法,媒體以及新聞工作者的工作手段和內容可以受到法律約束。進而在新聞自由和公民隱私權發生沖突時,法律可以為二者提供一個利益平衡點。
3.2、社會媒體也應該提高自身警覺度
法律的約束是必要的,但是除了運用法律手段保護隱私權不受侵犯外,還要積極地強化道德的約束,不斷地提高新聞工作者的新聞自律意識。當前社會背景下,新聞行業出現了商業化的趨勢,某些媒體為了利益盲目追求獨家新聞,這些新聞很大可能會觸及到他人隱私,尤其是公眾人物的個人隱私。在實際的生活中,社會輿論、道德規范以及內心信念,對于約束新聞工作者的行為,能夠產生積極的正面作用。這意味著,在進行新聞采訪和報道的過程中,新聞工作者要提高自律意識,當新聞自由與被報道者的隱私權發生沖突時,要建立在尊重他人隱私權的基礎上,以尊重他人隱私為前提,采取恰當有限的措施來實現新聞自由。所以,建立健全新聞自律機制,時平衡新聞自由和隱私權的重要手段。
3.3、不能損害公共利益
新聞工作者的主要職能之一是傳播社會信息,揭示社會現象。但是當相關信息的傳播與個人隱私發生沖突時,必須以社會公益為原則,也就是在個別人的行為或言論損害社會和國家安全的情況下,為了社會公益,新聞機構以及新聞工作者應當進行相關信息的傳播[3]。在現實生活中,社會公益的界限只具有宏觀意義,在具體的新聞采訪過程中,很難把控。因此,平衡新聞自由和隱私權,需要一個明確的判斷社會公益的標準。例如,當個人信息和社會公益或公共安全產生關聯時,個人隱私則不受隱私權的保護,為了維護公眾和國家的利益,相關事件可以被新聞工作者進行采訪報道。
4、結語
總之,新聞自由和隱私權的存在有各自的現實意義,兩者之間存在沖突,但絕非完全對立。平衡新聞自由和隱私權是社會經濟和文明發展的需要。新聞工作者要有限制的進行他人的隱私的曝光,以法律為準繩,以保護社會公益為原則,強化新聞自律意識,正確處理好新聞自由和隱私權保護之間的關系,進而找到二者之間恰當的平衡點,達到對這兩種權益的最大保護,促進社會文明的和諧發展。
參考文獻
[1]王鈺.淺析如何平衡新聞自由與隱私權保護[J].新聞傳播,2014(12):117-118.
[2]黨日麗.論新聞自由與隱私權保護的沖突和平衡[J].新聞傳播,2014(14):132-133.
[3]王肅之.自媒體時代新聞自由權與隱私權的沖突與平衡[J].太原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