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雨
【摘 要】文章以燕山大學在校生為例,研究新媒體使用對大學生的影響,綜合分析新媒體對大學生價值觀影響的內在原因和外部表現,以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元素在大學生中的接納和融合度,利用新媒體做好核心價值觀在大學生中的傳播、培育工作。
【關鍵詞】新媒體環境;大學生;價值觀;影響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688(2018)04-0217-02
新媒體(New Media)是利用數字技術、網絡技術、移動技術,通過互聯網、寬帶局域網、無線通信網、衛星等渠道及電腦、手機、數字電視機等終端,向用戶提供信息和娛樂服務的傳播形態和媒體形態,是相對于報刊、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發展起來的新的媒體形態,也稱數字化媒體。羅曼·羅蘭曾說:“標志時代最靈敏的晴雨表是年輕人。”2017年8月,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布第40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顯示,截至2017年6月,互聯網普及率為54.30%,中國網民中20~29歲年齡段的網民占比最高,達29.70%,網民學歷結構“學生群體占比為24.80%,其中大學生網民占比20.70%”,大學生是這一年齡段網民的重要組成部分,從統計學角度印證了羅曼·羅蘭的論斷。
1 調查對象基本情況
調研共發放問卷1 052份,回收1 015份,有效回收率96.50%。調查對象男女生占比分別為47.20%、52.80%;大一至大四比重分別為37.85%、34.65%、25.50%,2.00%;人文學科學生占23.31%、理工科學生占76.69%。針對大學生新媒體的使用情況及新媒體對大學生價值觀影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傳播、培育現狀等重點內容展開調查研究。
2 大學生群體中新媒體工具的普及程度和參與特點
信息化時代,大學生獲取信息的渠道種類繁多,大眾傳播占比高達91.04%,毋庸置疑地成為大學生獲取信息的主渠道。手機、電腦作為新媒體的主要載體,以98.00%、22.10%的使用率遠超電視、報刊、廣播的4.18%、2.59%、0.99%的占比。新媒體中微信、QQ等手機軟件使用概率為96.60%,在網絡媒體中獨占鰲頭。以上數據表明大學生作為新媒體工具主要使用和受眾群體,對信息獲取的敏感度強,網絡參與活躍度高,極易受新媒體信息變量所影響,其價值觀也會產生變化。
3 大學生使用新媒體工具的內生動力和關注傾向
網絡等新媒體工具、平臺內容,可謂包羅萬象、無所不有,新媒體傳播的元素影響大學生的思想和價值觀,調查顯示大學生中87.30%選擇新媒體用來休閑娛樂,63.90%、49.60%、39.80%、35.50%、14.30%的大學生用以擴展知識面、聯絡他人、作為專業知識學習生活必要工具及其他用途。有71.30%的大學生看重新媒體的“實用性強”。此外,“便于攜帶”占64.90%、“就是喜歡沒有理由”占27.50%、“用來提升品位”占26.90%、“跟風使用”占13.10%、“其他”占11.40%。這與另外一項調查“在新媒體上的信息,你瀏覽最多的是”所得數據結果中“娛樂資訊”占66.50%、“新聞交通天氣”占64.30%、“社交工具”占54.80%等位列前三反映情況一致。兩者相互印證、互為佐證,表明大學生受新媒體影響,更多地看重新媒體的娛樂、實用和便捷功能,而對新媒體傳播內容的性質沒有過多的甄別和選擇,甚至部分大學生出現了生活娛樂化、實用化、從眾傾向。
4 新媒體環境對大學生價值觀影響的狀況及具體表現
(1)新媒體環境中的“正能量”助力大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調查顯示,63.75%的大學生通過新媒體了解社會、熟悉社會,19.72%的大學生借助新媒體工具增長知識、拓展眼界,另有9.16%、7.37%的大學生表示新媒體環境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自己的思想狀態、單純用來放松娛樂。這表明多數大學生面對新媒體環境能夠保持“定力”、不為“雜莠”所惑,呈現出相對理性的價值觀取舍傾向。另外對于新媒體傳播的“草根”創業成名、名牌大學生回鄉“養豬”“養雞”致富等具有激勵和榜樣作用的內容,85.46%的大學生認同其中的“正能量”,會吸收、借鑒典型人物事件中的“營養”,結合自身實際助力自我成長,另有11.35%的大學生特別推崇新媒體中的網紅事件。對于網絡等新媒體傳播“正能量”,多數大學生選擇理性認知并逐步認同。
新媒體環境在客觀上對大學生正確價值觀的形成起到了一定的引導和激勵作用。新媒體所傳播的信息中,內容積極健康、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的仍占據主流,可為大學生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供健康土壤。
(2)新媒體環境中的“負能量”侵蝕抵消大學生健康價值觀。“誠信”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社會公民道德品質的元素,網絡等新媒體中虛擬人際關系的真實性、網絡參與主體的誠信現狀值得人們重視和深思。調查顯示,對新媒體傳播信息和內容“抱有懷疑態度”“無法分辨真偽”“不會盲目輕信”的大學生比例之和占99%,與另外一項調查顯示82.60%的大學生在瀏覽媒體信息時基本“會有意識地辨識信息的真實性”、85.56%的大學生認為“最應當加強新媒體信息的真實性”的結論一致。新媒體環境的局部失信現象會產生放大效應,誠信等“正能量”價值觀的“失聲”進一步加劇了大學生在參與新媒體環境時體現出的誠信素質,新媒體環境的復雜性也催生大學生對“誠信”問題的拷問。“魚龍混雜”“良莠不齊”是新媒體傳播內容的典型特征,對于娛樂圈的“八卦”“網紅”及其他爆料事件,有54.30%的大學生表示會對現有價值觀進行修正。59.96%的大學生認為新媒體不良信息會對大學生價值觀的形成和發展產生消極影響。
大學生還處在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階段,還不具有較強信息“免疫力”,在新媒體環境中豐富知識、增長見識的同時,不可避免地會受到不良信息的侵擾甚至腐蝕,給自身價值觀形成帶來消極影響。
(3)新媒體對大學生價值觀影響喜憂參半。關于新媒體對大學生原有價值觀影響和沖擊的整體反饋,調查顯示只有29.48%的大學生對新媒體的信息攻勢表示具有免疫力。另有26.89%的大學生表示會仔細甄別新媒體信息的真偽、是非,并通過此環節進一步樹立新的價值觀,有43.63%的大學生對此不確定。45.02%的大學生表態信任官方媒體,47.01%的大學生有自己的判斷,7.97%的大學生會傾向于自媒體等。新媒體對大學生的影響表現在多個方面,面對新媒體信息的變量,大學生在自身“內因”的作用下做出不同“反應”,價值觀變化呈現相對理性的狀態,但也有相當一部分大學生不能正確適應和把握新媒體環境的“良莠不齊”而導致價值觀淪陷。
5 新媒體環境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大學生群體中的培育踐行機遇和挑戰并存
(1)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青年大學生中影響勢微,有待提升。認為新媒體傳播主流價值觀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大學生僅占25.50%,另有36.45%的大學生認為新媒體傳播內容中無所謂主流價值觀,各種價值觀交互混雜,24.30%甚至認為資本主義腐朽價值觀充斥新媒體。而中華傳統樸素價值觀和儒家價值觀的認同率僅為11.95%、1.79%,這一結果反映出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中華傳統價值觀在青年大學生群體中的認同率令人擔憂,對青年大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亟待加強,形式亟待豐富。科學運用新媒體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傳播是當前價值觀研究方面的重大課題,用好新媒體對于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大學生群體中的培育踐行作用不可低估。
(2)新媒體等傳播形式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傳播意義重大。在新媒體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播的問題上,97.61%的青年大學生認為占領新媒體傳播陣地,對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旋律,提升核心價值觀的“青年認同率”意義重大。新媒體是為大學生所喜聞樂見的傳播形式,新媒體所傳播的信息和價值觀無處不在、無時不有,要想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入腦入心、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及價值觀融入青年大學生血液,成為民族基因的正能量,新媒體必須為我所用,成為宣傳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強有力武器。
6 結語
新媒體的普及帶來了后喻文化時代,給青年大學生的價值觀帶來了深刻影響和沖擊,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大學生意義感的消失、共識度的下降、距離感的拉大、位置感的改變。這一切都催生了大學生價值觀的劇烈演變,大學生價值觀總體上還是端正的,但如果不給予足夠重視和管束,新媒體魚龍混雜信息傳播的雙刃劍可能會變得愈發不利。因此,必須通過占領新媒體傳播陣地,加強對青年大學生的價值觀教育,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勇于發聲、善于發聲,在新媒體傳播領域“無時不在、無處不有”,進而實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入腦入心的目的,為馬克思主義主流意識形態在新媒體等網絡意識形態領域的主導地位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 考 文 獻
[1]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M].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譯.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鄭永廷等.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研究[M].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2001.
[3]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第40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R],2017.
[4]王華斌.構建當代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若干思考[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09,27(4):79-83.
[責任編輯:陳澤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