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和鳴
摘 要:民族傳統體育是不同民族在一定歷史時期創造出來滿足人們身心發展需要的體育活動方式。民族傳統體育對于高校體育教育而言有很豐富的借鑒意義,而且在體能與修為上的要求有異曲同工的作用。高校體育教學在于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養成運動生活的習慣,以及培養學生堅定的意志和積極的心態。因此,在高校體育教學中有效地融入民族傳統體育項目既是一種大膽的嘗試,又是傳承體育精神,豐富體育教學的有效措施。
關鍵詞:高校;民族傳統體育;問題;策略
體育鍛煉伴隨人類發展的始終,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對于健康的要求越來越深入,高校就學是對于社會發展的有效接軌,因此,健康的體魄與堅毅的品格是高校輸出人才的標準,關系到學生的未來發展。基于這樣的思考,我們認為應該賦予體育教學更為深刻的內涵和源源不絕的發展動力,民族傳統體育的引入,正是給當今的高校體育教學注入一股新的生命力。
一、民族傳統體育在高校體育教學中的應用思考
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發展,育人機制步入新的發展軌跡,對于學生的自我發展與社會責任的培養都提出了明確的要求。體育教育是塑造人格、強健體魄的根本,只有讓高校學生培養善于運動的好習慣,才能促進學生在學習與發展中飽有活力與追求卓越的意志[1]。民族傳統體育有著悠久的歷史,我國體育發展在古代就已經先進于西方國家,從文化與日常生活中衍生出許多適應人民需求的體育項目。我國民族傳統體育主要包括技擊壯力類比如武術、摔跤、射擊等;休閑娛樂類包括球類和舞蹈等;養生健身類比如太極。無論是哪種體育項目都能促進教學的有效開展。高校體育教學一般會采用選課制度,那么就應該在體育項目上有所擴充,以此來滿足不同學生對于體育教學的需求。眾所周知,高校教學體系較為龐雜,各項目在教學環節中存在相互割裂的問題,達不到協調的效果,讓高校體育教學散漫缺乏系統性,而借助民族傳統體育教學的開展能夠充實體育教學系統,讓學生各得其所,促進高校體育教學的有效開展。隨著課程發展的不斷深入,我們越發重視傳統文化對于當今教育的影響,對于體育教學來說也是如此,對于優秀傳統項目的傳承與發展,就是對優秀民族文化的正視和采納,優秀的文化需要借助現代化的創造去發揚光大,這也是在高校體育教學中引入民族傳統體育的意義所在[2]。
二、如何做好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引入
(一)尊重學生的個性追求
學生的個性與追求是體育教育應有的現實價值。因此,要促進體育教學的提升,就要提高學生的自主意識,從根本上滿足學生自我發展的需要。為此,教師在日常工作中要充分認識到體育教學與學生發展的關聯性,鞏固體育鍛煉與道德修養、學生發展間的關系。也就是說,教師要重視體育課教學的設計與德育教學間的關系,充分信任學生的能力,尊重學生在體育項目選擇上的自由權力。教師需要考慮到學生體育鍛煉的需求,重視體育發展的重要意義,并積極鼓勵學生參與到體育運動中來,提高高校學生自身對于體育課的在意程度,促進學生在體育課堂上發揮自主訓練的作用,借助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引入促進德育目標在體育課上的落實,有效化解高校體育教學存在的思想固化的問題。
(二)保證現代體育教學與傳統體育教學的融合
體育教育是高校課程的常規形式,民族傳統的引入只能適量,要掌握好尺度,不能代替甚至超越常規體育教育在高校培養中的作用[3]。體育教學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自然承擔著素質教育的基本責任。高校體育教學為學生提供了更多的磨練機會,民族傳統體育就是為學生提供更為豐富的選擇權力,對于學生的發展有重要的意義。因此,無論是進行體育教育還是傳統體育項目教學都要以學生的需求作為根本出發點,發揮自主、互助學習的重要作用。為此,我們要在學習中向學生滲透現代體育教學和傳統體育教學相互融合的價值與意義,提高學生對于體育教育的重視,促進傳統體育教學的有效開展。
(三)重視活動對于民族傳統體育的推動作用
我們常說活動是推動教學的有效手段,對于民族傳統體育教學而言,要想獲得足夠的發展空間,就要重視活動的作用。比如借鑒傳統體育項目的比賽形式,進行學生間的競技,提高教學的新鮮感,讓學生在了解活動規則的同時,對傳統體育項目中蘊含的道理有所了解,提高學生對于自身的約束力,強化體育訓練的目的性,促使學生能動性的發揮,讓民族傳統體育教學在高校體育課程中得以發揮作用,讓體育教育回顧歷史精粹,展望未來發展,步入一個更為深刻的發展階段。
結語
綜上所述,民族傳統體育在提高高校體育教學水平上有很大的促進作用。長久以來,我們對于體育課的認識都不夠深入,甚至降低了體育課在人才培養上的作用,其實高校體育課仍大有作為。因此,民族傳統體育教學的引入點應放在與時代發展的同軌道上,著力提高傳統體育項目對學生身體和思想上的積極影響,為高校學生的綜合發展提供有利的保障。
參考文獻
[1]張艷.高校民族傳統體育課程建設之審視與優化[J].武術研究,2017(10):108-110.
[2]賈瑞光,于作軍.民族傳統體育項目采茶舞如何引入高校藝術體育課堂[J].福建茶葉,2017(6):176-177.
[3]戚虎,李永強.民族傳統體育與高校體育教學[J].當代體育科技,2017(6):217-218.
[4]韓帥帥.對高校開展民族傳統體育活動的思考[J].運動,2017(20):89,72.
(作者單位:武昌理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