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玉紅 劉東國 劉清泉
摘要 流感流行對人類社會、經濟、人民健康影響大。流感季如何做好醫院防控工作是每家醫院面臨的重點與難點。本文以北京中醫醫院2017年冬季及2018年初流感防控為例,總結醫院做好流感防控的八大要點,以期為廣大醫院管理者提供可借鑒的醫院管理實踐。
關鍵詞 流感;中醫藥;傳染病防控;醫院管理;冬季流感;應急救治;傳染病管理
Abstract Influenza pandemic has a great impact on society,economy and human health.How to do a good job of prevention and control in the hospital during the flu season is a difficult problem for every hospital.Taking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influenza in Beijing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in the winter of 2017 and early 2018 as an example,eight key points of influenza prevention and control in hospitals were summarized,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hospital managers.
Key Words Influenza; Chinese medicin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infectious diseases; Hospital management; Winter flu; Emergency treatment; Communicable disease control
中圖分類號:R254;R373.1+3文獻標識碼:Adoi:10.3969/j.issn.1673-7202.2018.02.011
流感流行會對人類健康、社會穩定、經濟情況造成顯著影響。流感大流行是指在人群中出現流感病毒血凝素新亞型的毒株,具有較強的人傳人能力,大部分人群對新亞型毒株缺乏免疫力;毒株具有較高的感染率、發病率和死亡率[1]。
1 流感流行的危害
人類歷史上曾經暴發過四次流感大流行,即1918“西班牙流感”、1957“亞洲流感”、1968“香港流感”和2009“北美流感”[2]。每一次的流感大流行都給全球的公共衛生、經濟帶來災難性的打擊。根據SARS暴發流行的經驗,WHO和世界銀行專家們預測,流感大流行一旦發生將會在很短時間內波及全球,給世界帶來嚴重的社會和經濟損失,全球將損失3 000億美元,GDP下降8%~10%,其后果將比SARS嚴重[3]。
1918-1919年,“西班牙流感”導致4 000~5 000萬人死亡,由H1N1亞型毒株導致,被認為是人類近代史上最大的一次瘟疫流行[4]。1957-1958年,“亞洲流感”導致大約100萬人死亡,由H2N2亞型毒株導致。1968-1969年“香港流感”導致大約100~300萬人死亡,由H3N2亞型毒株導致[5-6]。2009-2010年,“北美流感”導致大約1.85萬人死亡,病毒株為新型甲型H1N1,包含有豬流感、禽流感和人流感3種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段[7]。此次流感大流行波及全球214個國家和地區,病死率極高,WHO認為其嚴重性與1957年“亞洲流感”相當[8]。
自2013年3月以來,我國上海、安徽等地發現人感染H7N9型禽流感,是全球首次發現的新亞型流感病毒[9-11]。自2013年3月31日首次證實H7N9禽流感病毒感染人類開始,截至2013年12月31日,我國大陸和香港、臺灣地區共確診H7N9禽流感病例148人,其中死亡48人,病死率高達32.4%[12-14]。根據北京CDC疫情月報,2018年1月流感發病率比前1個月下降,而2017年11月流感發病率比前一月上升82.41%[15]。
2 北京中醫醫院2017年末2018年初醫院流感防控經驗
2.1 監測到位 北京中醫醫院在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十三五”傳染病重大專項--突發急性傳染病中醫藥早期臨床救治體系及預案研究)及北京市科技計劃(北京地區流感病證特征監測及中醫預警指標體系建設)支撐下,每年流感季,自2014年開始通過9家協作醫院進行流感提前監測,主要監測流行性學、臨床表現、病毒學特點。通過大樣本監測,北京中醫醫院早期敏銳發現2017年北京冬季流感以乙型為主,該型以多年未占主導地位,與之后北京CDC監測結果一致,為后續防控及時提供了一手字資料。
2.2 防控體系完善 北京中醫醫院有完善的制度體系。根據流感監測結果,反應迅速,北京中醫醫院迅速啟動流感防控預案,相關處室分工明確。流感樣病例伴發熱患者集中診治,住院前進行快速篩查,住院期間發現的流感患者隔離治療,醫護人員標準防護,嚴格探視制度,防院內交叉感染。緊急備好替代人員,以防重點科室人員不足。做好調整床位使用率下降準備,時刻準備開設流感病房。通過以上措施,對避免流感在病房集中爆發及病區間蔓延進行了有效預防。
2.3 迅速制定流感防治中醫藥方案 北京中醫醫院前身是北京第一傳染病院,有積淀深厚的診治傳染病基礎與傳承。以當時的副院長張菊人為代表,在應對建國后歷次的麻疹、猩紅熱、水痘、乙腦、SARS、甲流、手足口等方面進行過大量的臨床實踐,經驗豐富,效果明顯。目前院長劉清泉教授等是衛生部突發事件衛生應急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有豐富的新發突發傳染病診治經驗。醫院在監測到流感疫情后,相關處室與臨床監測信息互通,及時迅速組織感染、急診、危重病、兒科、院感等專家根據監測的流感中醫特征,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制定了《北京中醫醫院2017年冬季流行性感冒中醫藥防治專家指導意見》,為有效救治流感患者指明方向。同時將流感監測情況及中醫藥診治方案及時向上級部門匯報,該方案在之后國家衛計委流感診療方案中被采納。
2.4 通過醫聯體,同質化救治方案,分級救治流感北京中醫醫院有4家同一法人托管醫院(北京中醫醫院順義醫院、北京中醫醫院延慶醫院、北京中醫醫院平谷醫院、北京中醫醫院懷柔醫院),每家托管醫院有六七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共同形成北京中醫醫院醫聯體。醫院通過北京中醫醫院醫管中心,在醫聯體內同質化流感防控、救治方案。同培訓,同考核,輕癥在社區診治,重癥在三級救治,疏解大醫院壓力,合理分流流感患者。
3 總結經驗,中醫醫院做好流感防控工作有以下要點
3.1 思想上要高度重視流感防控的重要性 流感發病率位列傳染病之首,傳染性很強,并發癥重,不僅危害人類健康,對社會、經濟也有一定影響。醫院各管理層及臨床要高度重視流感防控的重要性,要將流感列為重點防治的傳染病之一,要定期研究與部署流感防控工作。制定流感防控策略。對每一次流感防控總結經驗教訓,持續改進。
3.2 制定完善的流感防控體系 流感防控需要醫院建立多處室協作的組織架構,多部門參與,各司其職,緊密協作。目標既要制定短期防控目標,又要有長期防控目標。運行框架要清晰,措施要持簡奴繁,瀝青關鍵。對于運行要按照PDCA進行評估,持續改進。
3.3 做好人才建設及人才儲備 做好醫院流感防控工作,人才是根本。要培養儲備醫政管理才次、感染專業人才、急危重病人才、兒科人才、藥學人才及科研人才。這些人才組成了流感防控的專業團隊。培養人才同時,醫護人員要及時進行預防接種,減少流感對醫護人員造成的危害,以免流感期醫護人員成為院感的傳染源,且影響醫院救治能力。
3.4 完善的專科學科建設有利于流感防控 對于與傳染病相關的專科學科要從醫院層面進行頂層設計。將新發突發傳染病作為方向專科建設方向之一。在建設過程中挖掘整理名醫經驗制定診療方案,形成臨床路徑,定期療效評價,不斷優化方案,提升臨床療效,發揮中醫藥及中醫技術特色優勢。
3.5 用科研的思路進行流感防控管理 新時代的醫院管理要注重用科研的思路進行管理。比如通過規范的研究方法,制定、評價并推廣診療方案。同時通過不同級別課題,注重對傳染病的科研支持,為流感季流感方案的制定奠定統計基礎。
3.6 注重平時流感監控預警 流感監測重點是流感發病情況、病毒亞型、中醫癥候特征,為流感防控提空科學依據。流感監測到位方可及時預警、啟動預案、制定方案、及時救治、降低死亡率。
3.7 要有完善的流感防控預案并演練 要注重平時多部門聯合傳染病演練,熟悉流感相關防控流程,演練中不斷完善流程。一旦疫情出現,預案及時啟動,變成方案,落實防控目標。
3.8 公立三級醫院的要充分發揮醫院的公益性,通過分級診療,帶動醫聯體做好流感防控流感季,緩解大量患者擁擠在三級醫院的關鍵是做好分級診療工作。醫聯體內的流感防控、救治同質化、宣傳、家庭醫生簽約模式可以使得分級診療有效落實。
綜上所述,在平時多維度流感管理積淀的基礎上,流感流行期通過科學的管理,可以有效控制流感院內交叉感染;可以通過醫聯體分級診療對流感患者進行分流;可以通過積極的監測,有針對性的制定方案,將預案充分落實。從而做好中醫醫院流感防控工作。
參考文獻
[1]柯昌文,林錦炎.新型流感病毒出現和流感大流行[J].華南預防醫學,2007,33(2):27-29.
[2]楊正時,張瑾.1918流感—近代流感大流行的先祖與啟示[J].中國微生態學雜志,2009,21(10):958-959.
[3]余宏杰,舒躍龍.流感大流行的威脅及中國的應對[J].疾病監測,2005,20(10):505-507.
[4]Smith GJ,Bahl J,Vijaykrishna D,et al.Dating the emergence of pandemic influenza viruses[J].PNAS USA,2009,106(28):11709-11712.
[5]WHO.History ofinfluenzaPandemics[EB/OL].http://www.euro.who.int/influenza/20080702_9,2010-09-01.
[6]Kilbourne ED.Influenza pandemics of the 20th century[J].Emerg Infect Dis,2006,12(1):9-14.
[7]曾祥興,李康生.流感百年:20世紀流感大流行的回顧與啟示[J].醫學與社會,2010,23(11):4-6.
[8]王金章,朱莉莉,張擁.2009年流感大流行H1N1毒株的起源和特性[J].海峽預防醫學雜志,2009,15(6):20-21.
[9]朱聞斐,高榮寶,王大燕,等.H7亞型禽流感病毒概述[J].病毒學報,2013,29(3):245-249.
[10]Gao RB,Cao B,Hu Y,et al.Human infection with a novel avian-origin influenza A(H7N9)virus[J].N Engl J Med,2013.
[11]Gao HN,Lu HZ,Cao B,et al.Clinical Findings in 111 cases of influenza A(H7N9)Virus infection[J].N Engl J Med,2013,368(24):2277-2285.
[12]Chen Y,Liang W,Yang S,et al.Human infections with the emerging avian influenza A H7N9 virus from wet market poultry:clinical analysis and characterisation of viral genome[J].Lancet,2013,381(9881):1916-1925.
[13]Li Q,Zhou L,Zhou M,et al.Epidemiology of human infections with avian influenza A(H7N9)virus in China[J].N Engl J Med,2014,370(6):520-532.
[14]Qi X,Qian YH,Bao CJ,et al.Probable person to person transmission of novel avian influenza A(H7N9)virus in Eastern China,2013:epidemiological investigation[J].BMJ,2013,347:10.
[15]Epidemic situation in November 2017 reported by Beijing CDC[EB/OL].http://www.bjcdc.org/article/49282/2018/1/15155508989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