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建平
【摘 要】需求導向下的人才培養模式是促進大學生就業的有效方式,也是高校進行教育教學方式改革的有效途徑。需求導向下的人才培養模式將知識的學習與能力的運用結合起來,將有效提升我國高校大學生就業能力。稅收專業人才培養關乎國家稅務與經濟發展,更應該從實際需求出發,在教育理論與實踐上不斷進行創新。
【關鍵詞】需求導向;稅收;創新
【中圖分類號】F810.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688(2018)04-0267-02
高校的人才培養對于社會需求的關注比較少,只注重理論的教學,學生的動手與實際操作能力較差。因此,在需求導向下進行人才的培養才能解決大學生“就業難”、企業“用工難”的問題,才能為經濟的發展帶來助力。
1 需求導向下稅收專業人才培養的概念
需求導向就是以社會需求為標準進行人才的培養,在此基礎下培養出來的人才能夠快速地熟悉某一領域的工作,并能夠快速地在某一領域任職。從教育意義上來說,這與現實主義教育的觀念是十分符合的。現實主義的教育觀念在中外教育家的思想中都有體現,這也說明現實主義的教育理念是有很大的意義的。從生活的實際出發對學生進行教育,這實際上就是需求導向型教育。教育為了生活服務,為了社會需求服務,這樣能很好地提升學生的個人能力,不僅僅是知識上的,更多的是能力上的。
需求導向下稅收專業人才培養就是要根據我國經濟稅務中的實際需求對學生進行教育。為學生能力的提升搭建平臺,將理論學習、技能學習與職業生涯規劃及社會需求結合起來,形成科學的人才培養體系。稅收是政府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是國家進行各種經濟建設的物質基礎,同時,稅收工作還承擔著調節社會經濟、進行社會經濟監管的職能。在一定意義上,稅收工作決定著我國的經濟建設。為建立更加科學完善的經濟管理體系,我國在不斷進行經濟體系的改革,稅收工作作為經濟體系改革中的重要方面,其工作完善與否,直接影響我國的經濟結構。稅收體系不斷進行改革,稅收專業人才的培養也應不斷調整,根據稅收工作的實際需求對稅收專業人才進行知識和技能上的完善。
2 需求導向下稅收專業人才培養的必要性
2.1 提供高素質綜合稅務人才,滿足經濟發展需求
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經濟全球化不斷加強,我國在國際經濟中占據的影響力越來越大,這對我國的經濟發展既是機遇也是挑戰。面對國際化的經濟形勢,我國的稅收工作變得更加復雜,出現了稅收新形勢,稅收專業人才的需求不斷上升。各種類型企業、國家稅收機構、稅收代理機構對稅務專業人才的需求都不僅僅停留在稅務知識應用方面,更多的是對國家稅務政策的解讀。單一的只具有知識或技能的人才都不符合稅務工作發展的需要。以需求為導向進行稅務專業人才的培養,這樣培養出來的人才在知識技能及政策解讀方面都有獨特的見解,能夠很快地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滿足國家稅收機構及各種代理機構、商務公司的人才需求。人才需求得到滿足,為我國的經濟發展提供充分的人力資源支撐,能夠適應經濟結構調整的步伐,為建立高效的經濟模式提供后備支撐。
2.2 加強學校與社會的聯合,促進人才間的交流對接
大學生對社會的真實情況不了解,真正走入社會時,面對社會的壓力無法適應,這也是為什么很多大學生在學習方面很優秀,但卻難以就業的主要問題。在當下的稅務專業人才培養中主要還是學校的理論教育,實踐鍛煉機會還是比較少。學歷不等于能力,學習成績優秀的不代表能力就強,大學教育的關鍵就是要將學歷轉化為能力。在需求導向下進行稅務專業人才的培養,能夠加強學生與社會間的聯系,為稅務專業人才提供更多的社會實踐的機會,將在校園中學到的知識應用到實際工作中去,提升稅務專業人才的實際工作能力,為稅務部門提供更多、更實用的人才。在需求導向下進行稅務專業人才的培養,加強學校與社會間的聯系,學校的人才能夠找到合適的工作,用工單位能夠找到合適的人才,學校與用人單位之間良好的信息溝通,為校企間聯合搭建平臺,促進了人才的交流對接。
2.3 促進稅收專業的不斷發展
現在的高校大部分都屬于綜合性大學,但是在綜合性大學中也有一定的優勢學科,不同的大學對于自身的優勢學科都會有特別的關注。所謂優勢學科就是本學科的就業率及從該學科畢業的成功人士比較多。就業率高的學科在社會上都稱為熱門學科,會有更多的人才向這個學科靠攏,能夠更加促進該學科的發展。在需求導向下進行稅收專業人才的培養,提升稅收專業人才的實際工作能力,提升稅收專業的就業率,有助于稅收專業成為熱門學科,能夠為稅收專業帶來更多的優質生源及更多的國家基金支持,為稅收專業的發展提供智力及財力方面的支撐,有利于稅收專業的長期發展。
3 需求導向下稅收專業人才培養的理論與實踐創新
3.1 稅收專業理論創新
稅收工作關系國計民生,關系我國經濟的發展,稅收專業人才在學習中要追求先進的理論,在先進理論的指導下進行稅收方面的工作。稅收理論知識涉及范圍特別廣泛,并且稅收工作關系整個國家的經濟發展,在經濟全球化的形勢下,一個國家的稅收政策也可以影響整個世界經濟的發展,所以先進的稅收知識理論是要立足于全球來進行考慮的。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我國的投資空間比較大,越來越多的外國公司瞄準中國市場,希望能在廣大的市場中分到一杯羹。面對外來公司,我們需要征收一定的賦稅,這個賦稅征收的標準及征收的范圍就屬于稅收專業人才研究的問題。一方面是經濟全球化的沖擊,另一方面我國又屬于社會主義的市場經濟,與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相比存在很大的差異性,而很多外來的企業來自資本主義國家,面對這樣的稅收征收差異,外來公司會存在一定的疑問或者不滿。為深化改革開放,深入融入經濟全球化的浪潮中,我們又需要引進外來公司,需要制定出能夠符合經濟全球化需求的稅收政策。稅收政策的制定就是稅收專業的理論創新,在需求導向下進行稅收專業人才的培養,首先就是要進行理論的創新,在先進理論的指導下進行稅收的實際操作工作。稅收專業理論創新要立足于全球,在全球化經濟形勢下研究稅收政策及標準,不能將稅收理論局限在所謂的教材中,要根據實際經濟狀況不斷改進稅收理論,要使學生具有創新精神,積極鼓勵學生提出新的理論。要給學生足夠的空間與時間對某一種經濟事件進行專門的研究,并給予一定的引導,讓學生的研究能夠順利進行。或許并不是所有的研究都能成功,或者并不是所有的研究都能得到比較科學的理論,但是通過研究學生可以對不同的經濟形態有比較清晰的認識,在實際的操作中能夠有比較先進的認識。在需求導向下進行稅收專業的理論創新,能夠為稅收專業提供更多的更加貼合我國實際的稅收政策,為稅收專業人才的培養提供更加科學的思路,能夠有效地提升稅收專業人才的科學理論水平。
3.2 需求導向下稅收專業人才培養的實踐創新
3.2.1 為稅收專業人才的培養提供平臺
高等教育的目的就是要為社會的發展提供人才,我國稅收事業的發展需要稅收方面的專業人才,要保證稅收事業的不斷發展,就需要為稅收專業人才的培養提供一定的平臺,保證稅收專業人才培養的連續性。在需求導向下為稅收專業人才的培養提供平臺就是要加強校企間的聯合,增加學生的社會實踐機會,為學生的社會實踐提供廣闊的平臺。校企聯合模式在國外是一個非常受歡迎的方式,學生在學校接受系統的理論知識后能夠將學到的知識快速地應用到實際工作中,對于理論的理解更加深入,同時,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有利于提升人才的綜合素質,能夠使學生的能力更加突出。我國的稅收專業人才的培養也要學習這種校企聯合模式,將理論學習與實踐相結合,提升稅收專業人才的綜合素質。
3.2.2 將社會需求與職業規劃結合起來
學生的學習是為了就業,在工作中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因此職業規劃是大學生活中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各大高校都會開設一定的職業規劃課程,讓學生及時了解職業區別,對以后的職業有一定的規劃。在需求導向下進行稅收專業人才的培養,為提升稅收專業人才的就業率,需要將稅收專業人才的社會需求及職業規劃結合起來,在社會需求下進行一定的職業規劃,提升職業規劃的科學性,讓學生在進入社會時有更多的信心與勇氣,提升稅收專業人才的社會適應性。
經濟全球化形勢下,我國的經濟發展水平不斷提升,但是經濟形勢也越來越復雜,經濟結構調整在不斷進行。面對這樣的形勢,在需求導向下進行稅收專業人才的培養是一件迫切的任務。為使稅收專業人才能夠適應實際經濟發展的需要,需要在稅收理論方面及稅收工作實際操作方面進行一定的創新,不斷提升稅收專業人才的綜合素質,為我國稅收事業的發展提供堅實的人才基礎。
參 考 文 獻
[1]譚艷平,沈宏.需求導向下的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中國西部科技,2013,12(7):94-95.
[2]谷彥芳,李林,曹佩琪.需求導向型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研究——以本科稅收專業為例[J].河北軟件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18(1):38-40,58.
[3]楊楊.地方財經院校應用型本科稅收專業人才培養課程體系優化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3(16):161-162.
[責任編輯:高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