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漢語國際推廣背景下的韓國高校漢語教學研究

2018-09-10 05:49:25解植永
華文教學與研究 2018年2期
關鍵詞:高校

[關鍵詞] 漢語國際推廣;韓國;高校;漢語教學

[摘 要] 漢語國際推廣戰略實施十余年來,韓國大學中文系的數量、中文專業碩士博士點數量以及學習中文的大學生、研究生數量都明顯增加了,中文系增加了與中國現代經濟、政治、傳媒、藝術等有關的文化類課程,以培養實用型、復合型漢語人才。不過,韓國大學漢語教學仍然存在缺少國家層面的監管與設計、師資結構不太合理、教材使用隨意混亂、漢語教學觀念陳舊、高校之間缺少溝通與交流等問題,需要韓國教育當局及漢語教學界認真研究改進。漢語教學積極的改進與積弊的延存背后都有著經濟、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內外因。

[中圖分類號]H195.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8174(2018)02-0030-10

1. 引言

韓國漢語教學歷史悠久,自高麗、朝鮮王朝時代就有了正式的漢語教學。大韓民國成立前后開始了現代意義上的漢語教學,標志是1946年首爾大學成立中文系,其后韓國外國語大學、成均館大學等也相繼設立了中文系。韓國大學漢語教學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處于起步階段,七八十年代有了一些發展,1992年中韓建交以來大學漢語教學得到了長足發展,漢語教學規模和質量有了較大的躍升。自創立至今,韓國現代的漢語教學也經歷了70年的歷史,70年來,韓國大學漢語教學從零星起步到蓬勃發展,至今形成了設立中文專業的大學眾多、漢語研究氛圍濃厚、教學與研究成果突出的蔚為大觀的局面。

韓國漢語教學的歷史,韓容洙(2004)、張敬、伍晨辰(2013)、孟柱億、張永緯(2016)等有過介紹,韓國大學漢語教學的概況與個案,寧稼雨(1998)、???(2004)、楊浩亮(2005)、焦毓梅、于鵬(2010)、丁存越、金建佑(2013)等也作過報道。進入新世紀以來的韓國大學漢語教學的情況學界雖然也有一些研究,但是以往的研究多以1992年中韓建交為節點,關注中韓建交給韓國漢語教學帶來的積極影響。我們注意到中韓建交至今已經過去了二十多年,二十多年來韓國大學漢語教學又經歷了不同的階段,呈現出不同的面貌。特別是2004年中國在韓國首爾設立了第一所孔子學院,國家確立了漢語國際推廣的戰略,其后伴隨著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中國政府也積極促成漢語與中國文化走出去,在這樣的背景下,韓國大學漢語教學也可能會受到一定的影響,本文即以漢語國際推廣為背景,考察“漢推”前后韓國大學漢語教學在規模擴張、質量提升等方面的變化,探討當前韓國大學漢語教學存在的問題,并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改進建議。

2. 漢語國際推廣前后韓國大學漢語教學的發展變化

韓國大學漢語教學既包括中文系開展的專業漢語教學,又包括作為公共通識課的教養漢語教學。中文專業漢語教學規模宏大①,基礎深厚,教學方式自由靈活。教養漢語教學普及度較高,幾乎所有高校都開設了漢語教養課,有的學校設為必修課,有的學校設為選修課。教養漢語教學比專業漢語教學更為靈活多樣。韓國大學漢語教學除了以上兩大類之外,近年來為培養“商貿 + 外語”的復合型人才,還增加了商務漢語教學。另外,韓國目前共設立了23所孔子學院,孔子學院的漢語教學也是韓國大學漢語教學的有益補充,成為韓國大學漢語教學的一道亮麗風景。

漢語國際推廣戰略實施十余年來,韓國大學漢語教學也發生了明顯的變化,下面分別從開設中文專業的大學數量、學習中文的大學生數量、中文專業課程設置、中文碩博點設立等方面比較“漢推”前后漢語教學的變化,并對其發展變化的原因作出分析。本文考察的時間范圍是從2003—2016年,考察的對象主要針對四年制本科院校,數據主要來源于韓國教育統計研究中心②。

2.1 開設中文專業的大學的數量變化

漢語國際推廣戰略實施之前的2003年,韓國開設中文系的四年制本科大學共有104所,到2016年開設中文系的大學達到149所,十余年來,開設中文專業的高校數量增加了40多所。根據韓國教育統計研究中心的統計,用圖表詳細展示14年來開設中文專業的大學數量的年度變化,見圖1。

從上表可以看出,韓國高校中文系的開設數量基本呈逐年增加的趨勢,特別是2003年至2006年期間增長較快,其后穩步增加,至2015年數量最多,達到152所,2016年減少了3所,計有149所。

韓國大學中文專業的增加主要歸因于市場需求。近年來,中國經濟快速增長,中國的影響力日益擴大,韓國跟中國的經貿文化往來越來越頻繁,這就吸引更多的大學開設中文及相關專業,以培養通曉漢語、了解中國的人才。

2.2 中文專業在讀本科生數量的變化

根據韓國教育統計研究中心的統計,2003年韓國大學中文專業在讀本科生的數量為17590人,至2016年增加到25418人,增加了近8000人,增幅顯著。十余年來具體學生數量年度變化情況如圖2所示。

根據圖2,“漢推”之后學習中文的本科生數量呈大幅增加的趨勢,數量增加反映了十余年來中國經濟高速增長,中國綜合國力上升,國際影響力日益提高,韓國人認識到中韓交流日益密切,中國市場潛力巨大,與中文、中國有關的專業就業前景廣闊,所以越來越多的韓國年青人報考中文專業,積極投身到漢語學習與研究中來。

筆者注意到中文專業在讀學生最多的年份是2014年,達到27362人,其后兩年有所下降,這是因為整個韓國大學生生源減少,各專業學生數量都有所減少,比如2014年全韓本科生達213萬,而2016年下降到208萬,減少了5萬人。從選擇中文的學生在所有本科生中所占比例角度看,最近兩三年變化不明顯。

2.3 中文專業課程設置的變化

漢語國際推廣戰略實施十余年來,不但開設中文專業的大學數量大幅增加,而且中文專業開設較早的一些大學也適應市場需求,逐步調整了培養方案,其專業課程設置有了一些變化。下面分別以首爾大學中文系和漢陽大學中文系為例,分別比較“漢推”前后中文專業課程設置的變化。

首爾大學是韓國首屈一指的國立綜合性大學,首爾大學中文系也是現代韓國設立最早的中文系。2003年,首爾大學中文系開設了29門專業課程,其中漢語知識與技能類課程6門,分別是中級漢語Ⅰ、中級漢語Ⅱ、漢語會話作文Ⅰ、漢語會話作文Ⅱ、高級漢語Ⅰ、高級漢語Ⅱ;漢語語言學類課程3門,分別是漢語語言學概論Ⅰ、漢語語言學概論Ⅱ、漢語語法;文學類課程20門,分別是漢文精讀Ⅰ、漢文精讀Ⅱ、中國歷代詩歌精讀Ⅰ、中國歷代詩歌精讀Ⅱ、中國歷代散文精讀Ⅰ、中國歷代散文精讀Ⅱ、中國歷代小說精讀Ⅰ、中國歷代小說精讀Ⅱ、中國詞曲精讀、詩經楚辭、中國文學史Ⅰ、中國文學史Ⅱ、中國現代文學論、中國文學概說Ⅰ、中國文學概說Ⅱ、中國現代文學精讀Ⅰ、中國現代文學精讀Ⅱ、中國文學理論特講、中國文學特講、中國戲曲精讀。

至2016年,首爾大學中文系專業課程調整為27門,包括5門漢語知識與技能類課程,即中級漢語Ⅰ、中級漢語Ⅱ、漢語會話作文Ⅰ、漢語會話作文Ⅱ、高級漢語;3門漢語語言學理論課程,即漢語語言學概論Ⅰ、漢語語言學概論Ⅱ、漢語語法;15門文學類課程,即漢文精讀Ⅰ、漢文精讀Ⅱ、中國歷代詩歌精讀Ⅰ、中國歷代詩歌精讀Ⅱ、中國歷代散文精讀Ⅰ、中國歷代散文精讀Ⅱ、中國歷代小說精讀Ⅰ、中國歷代小說精讀Ⅱ、中國詞曲精讀、詩經楚辭、中國文學史Ⅰ、中國文學史Ⅱ、中國現代文學精讀、中國現代文學論、現代中國文學與社會;3門文化類課程,即中國社會文化論特講、中國演出藝術、中國傳統文化的意義與現代中國;另外還有1門論文寫作指導課,即中國語言文學論文寫作。

首爾大學中文系前后期課程設置的變化見表1。

語言類課程包括了漢語類課程及漢語語言理論課程,而凡是關于中國政治、經濟、文化、藝術、地理等方面的課程本文都歸于文化類課程。從上表可以看出,首爾大學中文系的教學重文學、輕語言,語言類課程在前后期所占比例都在30%左右①,而文學類課程比例雖然后期有所下降,但仍超過了一半。后期與前期相比,最明顯的變化是增加了文化類課程,2016年度的培養方案中增加了3門中國文化類課程。另外,后期還增加了1門論文寫作指導課,表1歸在“其他”類課程中。

漢陽大學也是韓國的一所知名重點大學,屬于私立大學,漢陽大學中文系學科實力也較為雄厚,我們分別考察了2005年度和2016年度漢陽大學中文系的課程設置情況。前期2005年中文系的專業課程共有42門,其中漢語知識與技能類18門,即基礎漢語練習、初級漢語練習、漢語聽力與會話、漢語閱讀與寫作、漢語作文Ⅰ、漢語作文Ⅱ、初級漢語會話Ⅰ、初級漢語會話Ⅱ、中級漢語Ⅰ、中級漢語Ⅱ、中級漢語會話、高級漢語會話、高級漢語Ⅰ、高級漢語Ⅱ、現代漢語閱讀、實務漢語、時事中國語聽力練習、漢語交際溝通練習;漢語語言學課程6門,即漢語與漢字、現代漢語語法、漢字理解、中國語言學理解、中國音韻世系、中國語言與文化;中國文學類課程14門,即中國古代文學理解、中國散文理解、中國散文鑒賞、中國近代文學理解、中國詩歌鑒賞、中國現代文學鑒賞、中國小說世系、唐宋詩歌鑒賞、中國現代文學理解、經書理解、中國小說鑒賞、詩與中國文化、中國文學批評與理解、諸子百家理解;中國文化類課程4門,即中國戲劇與媒體文化、中國民間歌謠與大眾文化、中國快速了解、現代中國科學技術談論閱讀。

后期2016年中文專業課程有38門,包括漢語知識與技能類12門,即漢語入門、集中漢語練習、漢語作文Ⅰ、漢語作文Ⅱ、實用漢語會話Ⅰ、實用漢語會話Ⅱ、中級漢語Ⅰ、中級漢語Ⅱ、高級漢語練習Ⅰ、高級漢語練習Ⅱ、現代漢語閱讀、實務漢語;漢語語言學類8門,即漢字漢文理解、中國語言學選讀、現代漢語語法、漢字理解、中國語言學理解、中國音韻世系、韓中語言比較與商標命名、中國語言與文化;中國文學類10門,即中國古代文學理解、中國散文理解、中國近代文學理解、中國小說世系、中國現代文學鑒賞、諸子百家理解、中國古典文獻閱讀、中國詩歌鑒賞、現代中國文學與社會文化、唐宋詩歌鑒賞;中國文化類8門,即中國演劇創作實習設計、中國演出藝術與媒體文化、現代中國政治經濟、中國各地商人與商業文化、中國市場營銷論、中國文化深入理解、中國都市發展與地域文化理解、中國營銷與創業實踐。

前后期各類課程的數量及所占百分比見表2。

漢陽大學中文系比較重視語言類的課程,前后期語言類課程所占比例都超過了一半,前后期主要的變化是語言類和文學類課程都有所減少,而增加了文化類的課程,后期文化類課程的數量及所占比例與前期相比翻了一番。特別是后期文化類課程中商務類的課程比較多,顯示出復合型人才培養的傾向。

以上兩所大學中文系,雖然文學與語言課程設置各有側重,但是其共同點都是十余年來增加了與中國有關的經貿、文化、傳媒等方面的文化類課程。考察其他高校中文系也有類似變化,比如高麗大學中文系與十幾年前相比增加了中國的表演藝術、通過人物看中國文化、現代中國社會理解等3門課程。這種變化反映了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及中韓交流的密切,韓國大學更加側重培養既懂漢語,又了解中國,且能從事與中國有關的商貿文化活動的人才。

2.4 中文專業碩博點及在讀碩士生、博士生的變化

韓國大學除了培養專科、本科層次的漢語人才,還著力培養中文專業的碩士、博士等高層次人才。韓國碩士、博士的培養由研究生院負責實施,一般研究生院開設全日制課程,培養學術型碩士、博士;專門研究生院和特殊研究生院主要提供夜間課程,培養專業型碩士。

2003年韓國中文專業碩士點有63個,博士點有29個,到2016年中文碩士點增加到70個,博士點增加到38個,具體增幅變化如圖3所示。

碩士點的數量2010年前或升或降,有反復,而2010年后基本呈上升趨勢,到2016年數量達到最高,為70個,與2003年相比增加了7個。而博士點的數量基本呈年度增加的趨勢,增幅比碩士點明顯,2003年時僅有29個,到2015年達到43個,增加了14個,只是2016年又減少了5個。

2003年在讀碩士生為581名,博士生為205名,至2016年,在讀碩士生增長到845名,博士生306名,具體變化過程如圖4所示。①

2016年與2003年相比,在讀碩士生增加了200多人,博士生增加了100多人,并且我們注意到,在讀碩士生數量2014年達到最高,是865人,在讀博士生2012年最高,達到328人。漢語國際推廣戰略實施后,在讀碩博士生的數量整體上呈穩中上升發展的趨勢。

總之,“漢推”十余年來,韓國大學中文系的數量增加了,培養高層次漢語人才的碩士、博士點增加了,學習中文的大學生、研究生也明顯增多了,同時中文系的培養方案也有了調整,開設的課程多了語言類、文化類的課程,以培養通曉漢語、了解中國、能夠勝任中韓經貿、文化交流的實用型、復合型人才。

3. 漢語國際推廣對韓國大學漢語教學的影響分析

中國漢語國際推廣戰略的實施,對韓國大學漢語教學產生了積極的影響,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孔子學院直接參與韓國大學漢語教學,對其產生直接影響。從全球第一家孔子學院落戶韓國,到目前國家漢辦陸續在韓國開設了23所孔子學院。這23所孔子學院除首爾孔子學院之外,其他全部設立在大學。孔子學院為所在大學開設了各類型漢語課程,有的是提供通識性公共漢語教學,如又石大學孔子學院、東亞大學孔子學院開設了覆蓋全校的漢語教養課;有的提供商務漢語教學,如順天鄉大學孔子學院為所在大學國際商學院開設商務漢語課,保障該校國際商學院相關培養項目的順利施行;另外還有一些孔子學院直接參與了所在大學中文系的專業漢語教學,比如忠北大學孔子學院、啟明大學孔子學院等。孔子學院漢語教學融入大學,為韓國大學普及漢語教育,提升漢語教學質量做出了較大貢獻,詳見解植永(2017)的介紹。

第二,孔子學院、孔子課堂在中小學進行的漢語推廣活動對韓國大學漢語教學產生間接影響。孔子學院一般立足高校,輻射高校周邊地區。除了在大學開展漢語教學,孔子學院一般還要在當地中小學開展漢語教學及文化推廣活動。而孔子課堂一般就直接設立在中小學,目前韓國共有13所孔子課堂,這些孔子課堂為中小學生提供豐富多樣的漢語課程。在孔子學院、孔子課堂學習的中小學生,既打下了一定的漢語基礎,又了解了中國與中國文化,往往對漢語和中國產生一定的興趣和好感。幾年后這些學生考大學時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就會選擇漢語專業,這無疑為大學中文系的招生打下了基礎。另外,學生入學后因為中小學階段漢語學習的基礎,往往更快更好地適應大學漢語課程,近年來韓國大學中文系普遍反映新生漢語基礎一級比一級好。

第三,CPIK項目教師志愿者在中小學開展的漢語教學也對韓國大學漢語教學產生間接的積極影響。為紀念中韓建交20周年,為幫助韓國提升中小學漢語教學的質量,根據中國國家漢辦和韓國國立國際教育院達成的協議,自2012年起,中國每年派遣200名左右的教師志愿者赴韓,深入韓國中小學任教,該項目稱為CPIK(Chinese Program in Korea)。CPIK實施五六年來,千余名漢語教師志愿者進入韓國各地中小學課堂,與當地教師合作,實施“協作漢語教學”,提高了當地中小學的漢語教學水平,擴大了漢語與中國文化在中小學的影響,同時跟孔子學院、孔子課堂在中小學的漢語教學一樣,提升了大學中文專業生源的數量和質量。

第四,孔子學院獎學金為韓國大學生提供了來華留學的機會,幫助大學生提高了漢語水平。漢語國際推廣戰略實施后,國家漢辦/孔子學院總部設立獎學金,鼓勵學習成績優異或對漢語和中國具有濃厚興趣的學生來華留學。每年韓國都有相當數量的大學生獲得孔子學院獎學金而來到中國學習,這其中既有中文專業的學生,也有經貿、文化等與中國相關專業的學生。這批大學生通過在中國為期半年或一年的學習,往往能大幅提高漢語水平,特別是有些原來學習吃力的學生,留學回國后能夠跟上正常的漢語教學,這無疑對韓國大學漢語教學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另外,隨著赴韓任教的中國教師的增加,中韓教師之間的合作與交流也增多了,中國教師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等也會對韓國大學教師的授課產生積極影響。

4. 韓國大學漢語教學存在的問題及改進建議

韓國大學漢語教學基礎較好,漢語教學成績突出,近年來隨著中韓交流的增加及中國漢語國際推廣戰略的實施,韓國大學漢語教學在合理性、實用性等方面也有明顯的改進,但是仍然存在一些影響教學質量提升的問題。

4.1 國家層面缺少監管與設計,教學活動隨意性強

韓國教育當局沒有對大學層次的漢語教學進行適當的監控,對各類漢語教學沒有提出統一的目標和要求,對中文專業漢語教學也沒有提供基本的教學大綱,漢語教學過程缺少監督,教學評價也缺少規范的測試。

因為教育部對高校漢語教學沒有明確的目標和要求,各大學往往自行設定教學目標,自己制定培養方案,各大學的學分要求、開設課程的門類和數目往往差別很大,這使得大學漢語教學顯得較為凌亂。又因為國家對漢語教學項目缺少評估,對課堂教學過程缺少監管和督導,漢語教學質量難以保證。在教學測試方面,國家也沒有研究組織相對統一的成績測試,現在各大學中文系基本就拿中國的漢語水平考試作為測查學生能否畢業的標準,一般要求通過HSK五級或六級才能畢業。

韓國對大學漢語教學缺少監管的另一個集中表現就是中文專業名稱混亂。中文系的名稱方面,目前有中語中文科、中國語科、中國學科、中國語言文化學科、中語中國學科、中國語中國學科、觀光中國語科等幾十種名稱。據張敬、伍晨辰(2013)有24種之多,而根據孟柱億、張永緯(2016),本科大學與漢語有關的專業竟達到130個。混亂的學科名稱后面反映的是國家對學科發展缺乏規范與監管,反映了國家對漢語的外語地位和漢語教育的性質還缺乏統一的科學的認識。孟柱億(2008)曾指出韓國尚未建立科學的屬于應用語言學的漢語教育學。

韓國大學漢語教學自由混亂的情況不利于教學質量的提升,為保證漢語教學質量,韓國教育當局應當盡快研究規范學科專業名稱,對各類漢語教學進行頂層的設計與監管,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大綱、測試大綱等。①

4.2 師資構成、教材編選及教學方法等不夠科學合理

首先,師資構成方面。一者韓國高校沒有漢語教師資格證制度,漢語教師入職高校沒有統一的標準和要求,博士學位幾乎就是唯一的一個參考。入職后也沒有業務考核與業務培訓,教師沒有機會接受漢語教學方面的繼續教育。二者目前韓國大學中文系教師的專業結構不夠合理。韓國屬于漢字文化圈國家,歷史上曾長時間借用漢字,繼承并發展儒家文化。現代韓國建立以來所設置的中文系,初期培養目標主要是培養識讀漢字漢文,能夠繼承并光大韓國歷史與文化的人才,所以早期中文系的教授多是古典文學專業,少數是文字、音韻等古漢語專業,總體上從事文學研究的教授遠遠多于從事語言研究的教授。近年來,基于培養掌握漢語交際技能的實用型漢語人才的需要,中文系注意吸收語言類的師資,引進了一些漢語語言學專業的博士。不過上個世紀80年代或90年代初期在韓國獲得學位或從中國臺灣地區

獲得學位的教授仍然是目前中文系師資的主體,他們的專業多是古典文學,所以整體上看韓國中文系的師資構成上文學類教師還是多于語言類教師,比如首爾大學中文系有專任教授10人,語言類教授只有2人;高麗大學中文系專任教授共有9人,語言類教授僅3人;漢陽大學中文系專業教授7人,語言專業教授也是3人。可以說,語言類教師在師資隊伍中所占比重過低。

韓國大學漢語教師的現狀不利于中文學科的發展,不利于漢語人才的培養,韓國教育當局應當盡快研究出臺大學漢語教師標準,加強對漢語教師的考核與監督,同時應該督促各大學中文系優化師資專業結構,提高語言類教師或漢語教育類教師在師資中所占比例。

其次,教材編選方面。韓國大學中文系教材使用較為隨意混亂。一是教材的使用缺乏連續性、系統性。因為教授具有較大的自主權,任課教師換了往往教材就換了,這樣就缺乏階梯性和系統性。二是缺乏高質量的適合韓國本土教學的漢語教材。過去,韓國大學漢語教學對使用的教材不太重視,使用的教材或者是教師自選,或者是借用中國出版的教材,偶爾有人編寫并出版了韓國版的教材。但是近十余年來,隨著對漢語交際技能及漢語教學質量的重視,越來越多的人投身到教材的研發中來,目前韓國市場上各類漢語教材或輔導書達幾百種。不過雖然目前自編教材或翻譯中國的教材數量大大增加了,但是適用于韓國本土的高質量的教材仍然不多,尤為重要的是專業漢語教學教材仍然缺乏計劃性、系統性、系列性。金鉉哲(2010)曾指出韓國市場上初級漢語教材多,而中高級漢語教材少;應試性的漢語輔導書多,高質量的漢語教材少。

針對韓國大學漢語教材使用現狀,一方面各大學中文系要注意教材的連續性和系統性,另一方面韓國漢語教學界應當加強與中國對外漢語教師的交流與協作,中韓合作編寫出更多適應韓國國情的高質量的漢語教材。

再次,漢語教學理念與教學方法方面。大學漢語教學界的教學理念與教學方法稍顯落后。韓國漢語教學有著久遠的歷史與傳統,到了今天世異時移,過去形成的一些理念已經不合時宜了。有些理念韓國漢語教學界已經更新了,比如由側重培養傳統文化的繼承者與研究者,轉到側重培養實用型的交際人才。但是有些落后的理念與方法仍然存在,比如相當多的韓國教授上漢語技能課,課堂語言全盤使用母語,教學方法主要是翻譯。相當多的人仍然堅定地認為學好外語必須要去目的語國家研修,特別是口語能力的培養必須要去目的語環境下鍛煉,這樣無形中就忽視了韓國教師應當起的作用,沒有很好地開發本土教師的潛力。韓國大學漢語教學在重視引入原語民外教、鼓勵學生去中國留學研修等方面有良好的傳統,但是同時不能過分地依賴漢語母語教師或中國實地語境。

韓國大學漢語教學界應當拋棄陳舊的教學方法,及時更新教學理念,以適應新時期漢語人才培養的需要。隨著自身漢語交際能力較強、教育觀念較新的新生代博士加入到大學漢語教師隊伍中,韓國大學漢語教學可望呈現新的教育風貌。

總之,韓國大學漢語教學作為教學核心的教師、教材、教法“三教”問題還有許多不足之處,需要相關教育管理部門及各大學加以研究改進。

4.3 韓國各高校間缺乏溝通,與中國高校也缺少教學交流

韓國多是私立大學,各大學中文系都是根據自己的情況制定培養方案,開展教學活動,各大學之間針對漢語教學缺少必要的溝通與交流,教學信息不能互通,教學資源不能共享。另外,韓國大學與中國大學之間也缺少交流與合作,以漢語教學為主旨的研討會舉辦不多,中韓教師也較少合作編寫高水平教材。雖然中韓高校之間經常有交換教師項目,但交換去的中方教師經常是高水平的學者、非一線教學的漢語教師。而韓方一般要求交換教師承擔基礎的漢語知識課或漢語技能課,這樣非專業的師資對其漢語技能教學沒有太大幫助。

今后韓國高校之間應加強溝通與協作,設立漢語教學合作與交流項目,共享教學資源,交換教學經驗,共同提高漢語教學質量。韓國大學與中國大陸高校也要增加交流與合作,注意充分利用優質師資,探索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特別是要利用好孔子學院這個平臺,充分利用孔子學院在師資、教材等方面的優勢資源。

5. 結語及啟示

中國漢語國際推廣戰略實施十余年來,韓國大學中文系的數量及學習中文的大學生、研究生的數量都明顯增加了,中文系的培養方案也有了調整,增加了中國經濟、地理、傳媒等方面的文化課程,注重培養實用型、復合型人才。不過,韓國大學漢語教學仍然存在缺少國家層面的監管與設計、師資結構不太合理、教材使用隨意混亂、漢語教學觀念陳舊、高校之間缺少溝通與交流等問題,需要韓國教育當局及漢語教學界認真地總結與改進。

同時,本研究也給我們以下幾點啟示:

第一,漢語國際推廣是促進韓國大學漢語教學改革與發展的重要因素。韓國大學漢語教學中出現了規模擴大、課程改革等變化,這其中的原因既有內因也有外因,內因主要緣于韓國社會對大量的精通漢語、了解中國的高端人才的需求,外因緣于中國綜合國力提升基礎上的漢語國際推廣戰略的影響。一方面中國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吸引韓國人學習漢語、關注中國,另一方面中國政府以設立孔子學院為標志的積極主動的漢語國際推廣戰略也進一步促進了韓國大學漢語教學的改革與發展,這其中既有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方面的交流與碰撞,也有具體的漢語教學活動的幫扶,比如孔子學院在大學開設的各類型漢語課產生直接的積極影響,孔子學院、孔子課堂等在中小學開展漢語教學產生間接的影響。

第二,政治、經濟、外交等因素影響一國的語言政策、教育理念。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韓國主要跟中國臺灣地區交流交往,韓國人學習漢語主要是去臺灣攻讀中文學位,這批在臺灣留學的韓國學者回國后成為中文系的中堅,其從事的教學活動深受臺灣學風的影響,比如“重文輕語,厚古薄今”等,時至今日仍然是造成韓國大學中文系師資專業結構不合理、授課方式不科學的重要原因。而進入90年代中國大陸改革開放后,政治、經濟活躍,社會穩定,大批韓國人來到中國大陸留學,攻讀碩士、博士學位,其中很多優秀人才學成回國,加入到中文教授的行列中,這些人的學養、學風無疑深受中國大陸的影響,他們的教育活動對韓國大學中文系的師資構成、教學方式等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第三,漢字文化圈國家從事漢語教學既有優勢,同時也存在教學桎梏。漢字文化圈國家歷史上長期使用漢字,深受儒學思想的影響,這對漢語學習來說有積極的一面,比如漢字漢文基礎好,文化認同較易等。另一方面,由于歷史淵源關系,韓國等漢字文化圈國家長期以來把漢語漢字教學作為讀經明史的基礎,而不把漢語教學看作真正意義上的外語教學,這樣就會束縛漢語作為外語教學的學科建設與學科發展,也影響實用型漢語人才的培養。韓國大學中文系長期以來“重文輕語”,多古典精讀、經書選讀類課程,少現代漢語技能與現代漢語理論類課程就是其中的表現。

[參考文獻]

丁存越,金建佑 2013 漢語國際推廣背景下的韓國漢語教學[J]. 漢語國際傳播研究(2). // Ding Cunyue & Jin Jianyou 2013 Study on Chinese education in the Republic of Korea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ternational promotion[J]. Chinese Language Globalization Studies (2).

韓容洙 2004 韓國漢語教學概觀[J]. 漢語學習(4). // Han Rongzhu 2004 An overview of Chinese teaching in South Korea[J]. Chinese Language Learning (4).

郝琳琳 2011 泰國北部地區高校漢語教學現狀及質量控制研究[D]. 暨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 Hao Linlin 2011 A Study on the Status Quo and the Quality Control of Chinese Teaching in the Universities of Northern Thailand[D]. M. A. Thesis of Jinan University.

焦毓梅,于 鵬 2010 韓國漢語教育現狀分析及發展前瞻[J]. 長江學術(3). // Jiao Yumei & Yupeng 2010 An analysis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Chinese teaching in South Korea and its future development [J]. Yangtze River Academic (3).

金鉉哲 2010 關于韓國的漢語教學現狀與發展[A]. 載許嘉璐(主編), 第九屆國際漢語教學研討會論文選[C].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Jin Xuanzhe 2010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futur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teaching in South Korea[A]. In Xu Jialu (ed.), Proceedings of the 9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hinese Teaching[C]. Beiing: Higher Education Press.

孟柱億 2008 韓國漢語教育的現狀與未來[J]. 云南師范大學學報(對外漢語教學與研究版)(2). // Meng Zhuyi 2008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Chinese education in the Republic of Korea and its future programs[J]. Journal of Yunnan Normal University(Teaching and Research on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2).

孟柱億,張永緯 2016 韓國高校與漢語相關的專業設置現狀[A]. 載第六屆東亞漢語教學研究生論壇暨第九屆北京地區對外漢語教學研究生學術論壇論文集[C]. // Meng Zhuyi & Zhang Yongwei 2016 The status quo of Chinese subjects in universities of South Korea[A]. In Proceedings of the 6th Postgraduates Forum of Chinese Teaching in East Asia and the 9th Postgraduates Forum of Teaching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 in Beijing Area[C].

寧稼雨 1998 關于韓國大學中文系的漢語教學[J]. 固原師專學報(1). // Ning Jiayu 1998 Chinese teaching in the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departments of South Korean Universities[J]. Journal of Guyuan Normal College (1).

解植永 2017 韓國孔子學院漢語教學融入大學研究[J]. 華文教學與研究(2). // Xie Zhiyong 2017 A study on integration of Chinese teaching by Confucius Institutes into local university education in South Korea[J]. TSCOL Studies (2).

楊浩亮 2005 韓國仁濟大學的中文教學[J]. 世界漢語教學(4). // Yang Haoliang 2005 Chinese teaching in Inje University of South Korea[J]. Chinese Teaching in the World (4).

張 敬,伍晨辰 2013 韓國高等教育中的漢語科目設置情況調查報告[J]. 漢語國際傳播研究(2). // Zhang Jing & Wu Chenchen 2013 Report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Chinese subjects in universities of South Korea[J]. Chinese Language Globalization Studies (2).

宗世海 2010 簡論海外華文教學的質量及其控制——以美國和東南亞為例[J]. 華文教學與研究(4). //Zong Shihai 2010 On quality and its control of the overseas Chinese language and culture education and Chinese teaching: Taking American and Southeast Asia as examples[J]. TCSOL Studies (4).

??? 2004 ?? ???? ???? ?? ?? ??[J]. 中國研究(33). // Park Heung Soo 2004 Types of university departments related to Chinese in Korea[J]. China Research (33).

Key words: Chinese international promotion; South Korea; universities;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Abstract: More than ten years into the progress of the Chinese international promotion strategy, there has been an increase at South Korean universities in the number of Chinese departments, Chinese masters and doctors degree programs and undergraduate and graduate students learning Chinese. The Chinese departments have put in place additional culture-oriented courses related to modern Chinese economy, politics, media and art to cultivate practical and comprehensive talents. But Chinese teaching in Korean universities still suffers from the lack of supervision and design at the national level, an unreasonable structure of the teaching staff, randomized use of teaching materials, an outdated concept of Chinese teaching and the lack of communication among universities. Korean education authorities and the Chinese teaching community need to closely scrutinize these problems to improve the situation, paying special attention to the economic, political and cultural causes leading to the positive improvement of Chinese teaching and the persistence of its drawbacks.

【責任編輯 蘇 政】

猜你喜歡
高校
大數據時代高校學生知識管理
科技視界(2016年21期)2016-10-17 18:42:37
淺議高校儀器設備信息化管理體系建設
科技視界(2016年21期)2016-10-17 18:18:56
高校安全隱患與安全設施改進研究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5:02:12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眾平臺傳播效果的幾點思考
新聞世界(2016年10期)2016-10-11 20:24:04
新常態下高校檔案工作發展研究
大學教育(2016年9期)2016-10-09 09:06:22
中日高校本科生導師制的比較
考試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8:28:06
高校輔導員職業認同提升的策略研究
大學教育(2016年9期)2016-10-09 08:19:43
弘揚雷鋒精神與轉型期高校校園文化教育整合性研究
大學教育(2016年9期)2016-10-09 08:16:34
試論高校黨建工作中的黨史教育
大學教育(2016年9期)2016-10-09 08:14:28
學研產模式下的醫藥英語人才培養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07:49
主站蜘蛛池模板: A级全黄试看30分钟小视频| 午夜福利网址| 99re热精品视频国产免费| 四虎成人在线视频| 欧美日韩中文国产| 好吊妞欧美视频免费| AV网站中文| www.99在线观看| 色综合天天综合| jizz国产在线| 日韩精品成人网页视频在线| 国产精品yjizz视频网一二区| 无码国产伊人| 99在线视频网站| 亚洲有码在线播放| 久久毛片基地| 国产成人91精品| 欲色天天综合网| 日本精品中文字幕在线不卡| 欧美精品亚洲二区| 精品国产一二三区| 露脸真实国语乱在线观看| 2019年国产精品自拍不卡| 亚洲区欧美区| 日韩在线观看网站| 国产chinese男男gay视频网| 丁香婷婷久久| 国产99久久亚洲综合精品西瓜tv| 日韩欧美国产中文| 亚洲色图综合在线| 日韩 欧美 国产 精品 综合| 国产地址二永久伊甸园| 一级高清毛片免费a级高清毛片| 久久久久青草线综合超碰| 97视频免费看| 日韩av无码精品专区| 一本大道AV人久久综合|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免费看京| 国产福利免费在线观看| 国产农村妇女精品一二区| 亚洲日韩AV无码精品| 亚洲第一在线播放| 亚洲精品在线影院| 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播放| 最新国产网站|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一级爱做片免费观看久久| 女同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久久综合色视频| 91午夜福利在线观看精品| 久久精品一卡日本电影| 狠狠色婷婷丁香综合久久韩国 | 欧洲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免费视频在线2021入口| 中文字幕自拍偷拍| 天天色综网| 思思热精品在线8| 国产视频 第一页| 国产精品手机在线播放| 欧美a√在线| 国产91小视频在线观看| 在线免费观看a视频| 亚洲二三区| 网友自拍视频精品区| 一级高清毛片免费a级高清毛片| 91精品亚洲| 亚洲国产成熟视频在线多多 | 99热最新网址| 曰AV在线无码| 九月婷婷亚洲综合在线| 久久久久久尹人网香蕉| 久久成人国产精品免费软件 | 九九九久久国产精品| 91久久精品国产| 99在线观看视频免费| 国产91熟女高潮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影院| 国产永久在线视频| 色偷偷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欧美日韩另类精彩视频| 日本尹人综合香蕉在线观看| 国产嫖妓91东北老熟女久久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