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笑料密集型喜劇的一個顯著特征就是觀眾高頻度的發笑。而要取得良好的喜劇效果,不同角色之間關系的設定尤為重要。在性格方面,既要錯落有致、形成反差和層次感,又得使彼此的性格在相互的比照和“覺察”之下映襯出各自的偏頗、可笑、“不合社會”之處,從而有助于密集笑料的形成。角色之間的身份關系不僅暗示著他們在社會屬性方面的關聯,而且回答了他們為什么會聚集在這個戲劇情境中這個基本性的問題。同時,不同的喜劇角色常組合為一個行動單元,能否建構符合喜劇規律的角色關系并進行恰當的組合,是作品是否可以取得喜劇效果的關鍵。
關鍵詞:笑料;喜劇;角色;組合
在形式各異的喜劇作品中,有的是將喜劇橋段作為某種調劑和穿插;有的則是以喜劇性作為主要的訴求,即讓觀眾高頻率發笑,我們把這類喜劇稱為笑料密集型喜劇。典型的如:《夏洛特煩惱》《羞羞的鐵拳》和《大話西游》《美人魚》等喜劇類院線電影,《十二星座之上海灘》《山炮進城》等喜劇類網絡大電影,以《愛情公寓》《我愛我家》《武林外傳》為代表的電視情景喜劇,以及《萬萬沒想到》《報告老板》等網絡喜劇作品。它們的一個顯著特征就是笑料密集,讓觀眾高頻度地發笑。英壯在談到情景喜劇時說:“情景喜劇是比較純粹的喜劇,比一般的喜劇又高了一步,它要讓大家高頻率發笑……幾分鐘,甚至幾十秒就必須讓觀眾發出笑聲?!盵1]
柏格森曾說:“我們深信笑具有社會的意義與價值,深信滑稽首先表示人對社會的某種不適應,深信除了人以外無所謂滑稽,因此,我們研究的對象首先是人,是人的性格?!盵2]在情景喜劇中,營造笑料的手法多種多樣,但這一切首先是以人物為基礎。只有設計出符合喜劇規律的人物,才能最大限度地取得喜劇效果。從創作實踐來看,成功的情景喜劇作品也都有著個性鮮明且符合喜劇規律的角色塑造。
但是,敘事藝術中的角色并不是孤立的、靜態的,而是處在跟其他角色之間的互動中,處在某種關系里面。在論述情節時高爾基曾說情節“就是人物之間的關系、矛盾、同情、反感和一般的相互關系——某種性格、典型的成長和構成的歷史”[3]。在這個關于情節的定義中,他首先強調的是人物之間的關系、角色之間的關系和他們的互動是構成情節的基礎。很多情節上出現的問題其實是因為未能構建好適當的人物關系,而這也正是在創作和研究中常常被忽略的。對于笑料密集型喜劇而言,大都集中在對具體角色的形象分析方面,對角色之間的關系及其互動、角色之間的組合等問題則較少涉及。要取得良好的喜劇效果,就要建構起能夠帶來豐富笑料、促成滑稽有趣的喜劇性情節的角色關系,并進行恰當的組合。
一、角色間的性格關系
對于戲劇類藝術而言,一個角色最核心的要素是他(她)的性格,黑格爾認為性格是“人的完整的個性”,“是理想藝術表現的真正中心”[4]。在笑料密集類喜劇中,不同角色之間的性格搭配并不是隨心所欲的,既要錯落有致,形成反差和層次感,又要使性格里的“好笑”之處經由其他不同性格角色的映襯得以強化,彼此的性格在相互的比照和“覺察”之下呈現各自的可笑之處,從而有助于密集笑料的形成。例如《武林外傳》中李大嘴目不識丁,憨態可掬,又有著一些小狡黠;武功最高的白展堂則機靈聰明、愛耍手段;佟掌柜雖然是女性且不會武功,卻能統攝客棧里的所有人。這三個人之間的關系與《西游記》中八戒、悟空和唐僧的關系有些相似,容易被中國觀眾所接受。而郭芙蓉和呂秀才的性格剛好相反,兩人都有些性別錯位,這種性格搭配顯然也有利于笑料的產生?!段覑畚壹摇分泻竦赖闹緡c狡黠的志新構成鮮明的對比和反差,愛擺老革命架子、喜歡講大道理的傅老跟相對較為實際的和平之間也形成了對照?!稅矍楣ⅰ分凶訂逃行┩媸啦还У幕ɑü幼雠桑共﹨s剛好與之相反——內斂而含蓄,根本不懂如何與異性相處;胡一菲有些霸道的男子氣,而曾小賢卻細膩敏感,關鍵時刻優柔寡斷;美嘉懵懵懂懂稀里糊涂,婉俞則冰雪聰明……通過這些分析我們可以發現,在情景喜劇中,不同角色之間性格要有反差,這樣才能使不同性格的人物湊在一起時具有層次感,而且能相互映襯出彼此的偏頗、可笑、“不合社會”之處,從而形成喜劇效果。
二、角色之間的身份關系
角色的身份,不僅僅是他們社會屬性的標簽,而且構成了人物的個性得以建構的背景。闡明角色之間的身份關系,其實也是在向觀眾回答這幾個角色為什么會一起出現在“這里”——這個作品本身所設定的時空和情境。這正是故事展開的前提。根據對這個問題的不同回答,可以對這些角色的身份關系進行各種不同的分類,現試舉以下三種在情景喜劇中極為常見的身份關系。
家庭關系:如《我愛我家》《家有兒女》《外來媳婦本地郎》《東北一家人》《西安虎家》《體育人家》《一家老小向前沖》等。這是中國情景喜劇中最早出現,也是最普遍的一種人物之間的身份關系。中國長期受傳統儒家文化影響,人們極其注重家庭觀念。家庭是一個人在成長過程中首先融入的社會單元,而觀眾在收看電視時也通常處在一種家庭氛圍中,所以以家庭為表現對象的情景喜劇自然容易讓觀眾產生親近感。
同事(同志)、同學關系:如《候車大廳》《心理診所》《向陽理發店》《中國餐館》《都市男女》《都市六人行》《衛生隊的故事》《炊事班的故事》《地下交通站》《大學士兵的故事》,以及古裝情景喜劇《武林外傳》《清明酒家》等。這是喜劇類作品中的又一大類型。進入現代社會以來,傳統鄉土社會的格局被打破,人們在經濟活動中形成了新的關系,因此同事之間的關系在人們的生活中變得極為普遍,也越來越重要,以此為題材的情景喜劇作品主要就是表現這樣一種身份關系。古裝情景喜劇《武林外傳》《清明酒家》等雖然是古代題材,但折射的是現代生活,實質上角色之間也可以算作一種同事關系。另外,像《炊事班的故事》《地下交通站》等主要角色因為共同的事業而聚集到一起,可以算作一種特殊的同事關系。同事關系打破了家庭關系的局限,能夠反映更廣闊的社會層面,展現更多來自不同社會背景的人物,因此也是情景喜劇中常見的一種。不過如果劇中角色從事的工作性質比較無趣,則會直接影響到整部劇的效果。
鄰里關系:如《新七十二家房客》《閑人馬大姐》《愛情公寓》等。這種身份關系兼具家庭關系與同事關系的優點,既有家庭環境放松、舒適的感覺,又能會聚來自不同社會層面、有著不同身份的人物,反映更廣闊的社會生活。而在工作環境中由于“工作”這一前提的限制,故事就不能頻繁地偏離工作太遠而做許多有趣的事情。而鄰里關系就避免了這一局限,因為沒有工作這一前提的限制,故事的取材可以更廣泛。另外,它也不像在家庭生活中,人物局限在一個家庭的內部,在對待彼此的態度上也可以更自由、隨意。家庭成員之間人與人相處的方式就相對單一。因此這種關系有其獨特的優勢,風靡全球的《老友記》《生活大爆炸》等都選擇了這樣一種身份關系。
三、作為行動單元的角色組合關系
在笑料密集類喜劇中,還有一種常見的現象——劇中的幾個角色經常是分組出現的,他們不可能總是一窩蜂地出現在同一個場合,而是常常兩三個人在一起經歷著一件事情,他們構成了一個小組,其他人再構成另外的小組,特別是在多線索敘事的美式情景喜劇中這種情形更為普遍,且由不同的小組來承擔不同的敘事線索。例如在《生活大爆炸》里面,謝爾登與倫納德經常作為一組出現,拉杰什與霍華德經常一起出現,當倫納德與彭妮戀愛后,這兩個人也常常作為一組出現。《老友記》里的錢德勒與喬伊通常會在一起作為一個行動單元,瑞秋、莫妮卡與菲比三個人常在一起,其中這三個女孩子之間也常常兩兩組合。另外,異性之間羅斯和瑞秋兩人常在一組出現,在錢德勒跟莫妮卡戀愛以后,他們兩人經常一起行動。國產情景喜劇《都市男女》中湯姆和杰瑞合租房子,他們通常會被分在一組,而能力較強的英雄相對比較獨立。這種情形跟《武林外傳》中比較相似。呂秀才和大嘴住在一起,自然也經常被分作一組,而武功高且比較干練的白展堂則更為獨立,也不存在固定的搭配關系?!稅矍楣ⅰ防锖环聘≠t、展博跟婉俞、美嘉跟呂子喬這三對人物經常出現在一組。另外,展博跟呂子喬這對性格迥異的人也常常在一組出現,曾小賢與婉俞也常出現在一組。而曾小賢跟呂子喬單獨出現在一組的情形相對較少,美嘉跟展博、呂子喬跟婉俞都極少單獨出現在一組。
整體看來,在笑料密集類喜劇中,角色在分組時,通常有如下規律。
首先,應用多線索敘事時,分組現象比較普遍,而在傳統的單線敘事的喜劇作品中,分組現象并不明顯。例如在20世紀90年代以后的美國情景喜劇中,往往采用多線敘事,角色的分組現象也較為普遍。因為較之于單線敘事,同時展開的幾個故事必然會要求把人物做不同的分組,讓各自的故事分別展開。而在國產喜劇作品更為常見的傳統單線敘事中,故事的推進沿著一條主要的線索,劇中的人物都凝聚在這條主要的故事線索周圍,因此通常也就不需要對他們進行單獨的分組。
其次,同性角色之間,分作一組的兩個人通常性格有較大的反差,這樣才能映襯出對方的“不正常”之處,增強滑稽效果。例如《武林外傳》里的呂秀才與大嘴,《愛情公寓》里的展博跟呂子喬等,《都市男女》里的湯姆與杰瑞等,每組中的兩個人都有著迥異的思維方式和性格特征,這種搭配更能映襯出對方的可笑之處。
最后,異性角色之間,通常是有著情感曖昧或已經確定的夫妻、情侶關系的兩個人經常被劃分到一組,另外性格、為人較為相近的男女有時也會作為朋友在一組出現,但是兩個性格不同、人生態度迥異的男女通常很少分作一組。例如《愛情公寓》里的展博與婉俞,曾小賢與胡一菲;《武林外傳》里的呂秀才與郭芙蓉,白展堂與佟湘玉,以及在郭芙蓉走后的呂秀才與祝無雙;《西安虎家》里的虎常德跟他的老伴,二毛跟他的妻子……經常在同一組出現。而像婉俞跟呂子喬,美嘉跟展博都很少單獨作為一組出現,這是因為一對人生態度迥異的男女在一起時,觀眾的態度會變得“認真”起來,傾向于對其中的角色做出道德評判。比如觀眾這時會對那個輕浮的角色產生厭惡情緒,這種情緒會抑制笑的沖動,破壞情景喜劇中的游戲氛圍,從而削弱了喜劇效果。
注 釋:
[1]董海雅:《情景喜劇的幽默翻譯研究》[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11.P30?31
[2][法]柏格森:《笑——論滑稽的意義》[M],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1980.P81
[3][俄]高爾基:《文學論文選》[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58.P297
[4]劉濤:《性格:理想藝術表現的中心——論黑格爾的人物性格學說》[J],《北方文學》,2017(8).P178
(作者簡介:王曉通,男,博士,廣州大學講師?,F為廣州大學人文學院戲劇與影視學系副主任。本論文系廣東省社科項目《“互聯網+”背景下網絡喜劇的喜劇性建構及其心理機制研究》研究成果,項目編號:GD16YYS03)
責任編輯 王彩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