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永 衛敏艷 呂品
【摘 要】當前我國已經進入大數據時代,我國的高等教育也應當隨之進行相應的工作改革。目前,我國全面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如何在這個背景之下,促使我國高職院校的學生符合當前社會發展的規律,幫助大學生利用互聯網思維,提升其創新創業能力,找到適合展示其才華的平臺,促進其發展等,成為當下高校所面臨的重要問題。文章基于這種情況,對利用大數據思維幫助高職院校提升其“雙創”工作的能力,改革工作模式進行相應的探討。
【關鍵詞】大數據;高職院校;雙創;工作模式
【中圖分類號】G711 【文獻標識碼】 【文章編號】1674-0688(2018)02-0201-02
當下,全球已經進入信息化時代,隨著我國互聯網科技的不斷發展,大數據、云計算不斷向前推進,并在社會生活當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促進我國高職院校的“雙創”教育,增進我國“雙創”教育與大數據的融合,從而提升我國大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并進一步激發我國大學生的“雙創”熱潮,大數據起到了相當重要的作用。
1 我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工作的發展現狀
1.1 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資源的缺失
對于高職院校來說,幫助學生發掘其身上的實踐操作的潛力,并引導其能動性與創造性,培養其創新創造意識,是當下高職院校對學生進行“雙創”教育的主要方式。但是,從目前的現狀來看,高職院校在對學生進行實踐性教學的過程當中,常常會因為創新創業教育資源的缺失而失去自主性。比如,高校的教師隊伍是高校對學生進行創新創業教育工作的重要環節,是幫助學生發揮其主觀能動性的最重要方式,但是對我國高校尤其是高職院校來說,引進高素質教師構建創新創業教育工作模式,已經成為它們最大的短板。因為,高校在引進人才的機制上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傳統上,我國高校在引進人才的機制上仍舊以學術型人才為主,沒有自主引進實踐型人才的意識,因而在教育資源層面上就很難滿足對學生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的要求,學生也無法發揮其創新創業的意識,從而也無法真正走入實踐。
1.2 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觀念的落后
誠然,當前高校在對學生進行培養的時候都意識到了當今社會對于人才的要求,并且為了適應社會對人才的要求,都對學生進行了相應的實踐性教育,但我國依舊有一些高等院校培養人才的理念相對滯后,這也是造成我國高校創新創業工作一直無法深入開展的一個重要原因。雖然當前很多院校,尤其是以應用型教育為主的高等職業院校已經把創新創業的人才培養模式作為其人才培養的理念,但是這種理念常常以功利性存在,忽略了創新創業理念的本質是為了培養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內在素養、激發學生創新創業的意識,幫助學生形成創新性思維,完善其個人的發展。不少高校基于功利目的,對學生只進行就業層面的培養,抑或是簡單的創業培訓,并沒有真正地將創新創業的理念吃透,并將之融入自身的教育工作模式當中,因而讓學生一直處于混沌不清的狀態,使創新創業的工作成為空談。
2 大數據驅動高職院校“雙創”教育實踐變革的意義
2.1 為高職院校的教育改革提供動力
由于我國對高等教育不斷地進行改革,高校不斷擴大的招生規模使我國當代高校在校大學生的數量非常巨大,每天學生通過網絡進行的各項行為都會產生巨大的數據量。高校通過對這些龐大的數據進行分析就能夠發掘出學生的行為、愛好、偏好等方面的不同。大數據模式的構建有利于幫助高職院校采集學生們的志愿,完成對學生不同模式的構建,了解學生們的需求與特點,為高職院校的“雙創”教育提供可供實踐的個性化培養方案,從而提升高校“雙創”教育的實踐效果。同時,由于大數據的共享性,高職院校能夠迅速掌握當下社會上創新創業的熱點與動態,并據此做出相應的反應,積極采取行動,變被動為主動,從而增強高職院校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時間的針對性,提高準確率。
2.2 為高職院校的教育改革提供依據
數據收集與整理是高校“雙創”教育工作的重要內容,應用大數據可顯著提高這項工作的效率。教師可以建立科學合理的調查問卷體系,并通過網絡平臺的應用將此公開,這樣可以提升數據樣本的覆蓋范圍。同時,加大對問卷體系的宣傳與推廣,在一定時間內廣泛收集與大學生“雙創”教育相關的內容,隨后及時對收集的有效信息進行整理分析。這樣能夠幫助高校的指導教師與大學生了解到各自在“雙創”教育工作當中存在的不足,從而不斷完善與調整教育實踐工作的方案,促進大學生“雙創”素養的提升與完善。
2.3 為高職院校的教育實踐變革嚴控質量
高職院校的“雙創”教育是一項科學而系統工程,而大數據的特性能夠為其提供更為多樣和準確的樣本,并對其進行研究,從而發現“雙創”教育信息與內容的實際關聯性,并找到數據背后隱藏的實際教育功率,使高職院校的“雙創”教育在教育實踐層面更細化、合理、可行,并提高其本身的可操作性。同時,大數據還能夠為我們及時更新與反饋信息,在實踐的過程中進行動態監控與反饋,從中發現問題,未雨綢繆,保證“雙創”教育的工作質量。
3 大數據背景下高職院校“雙創”工作模式的實踐途徑
3.1 注重利用網絡平臺,培養學生創業意識
當前,網絡已經是當代大學生獲取信息與知識、進行自主學習的一個重要途徑,是大學生日常生活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大數據作為一種信息時代的重要工具,不僅是信息時代的一個重要特點。目前,從當代大學生在高校當中的個體發展情況來看,利用大數據能夠了解高校大學生的心理訴求、行為偏好、興趣愛好,對這些數據進行深入地分析,可促進培養高校大學生的創業意識。網絡是大學生日常使用的一個重要平臺,高校教師應對大學生進行系統及科學的引導,幫助他們正確利用網絡獲取相關的信息與知識,同時利用網絡的優勢,充分培養學生的創業意識。
3.2 推行個性自主的創業教育
成長背景、家庭環境的不同,造成每個學生在個性、氣質甚至在思維方式上都存在著非常明顯的差異。因此,這就要求高校能夠對大學生“因材施教”,在“雙創”教育方面尤其如此。學校需要將學生的興趣、潛力、偏好、優勢及學生在創業上的愿望和需求等方面都結合起來,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雙創”教育。大數據的背景能夠給“雙創”教育帶來數據上的支持,促進教育個性化的實現。學校能夠根據學生在圖書館、網站等方面的借閱、瀏覽記錄,對學生的需求及信息進行分析,并可以從整體上對“雙創”教育的課程進行相應的評估,及時對課程進行完善與調整,從而保證“雙創”教育的實效性。同時,學校還可以利用互聯網大數據平臺模擬創業實踐活動,鍛煉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
3.3 提高教師的大數據教學能力
高校的師資隊伍是學校構建“雙創”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高校應該努力培養師資隊伍,對現有教師進行相關的培訓。另外,教師也應當主動進行一定的能力方面的提升。教師要主動增強自己的大數據意識,除卻自己的本專業,還要了解互聯網大數據。高校應該幫助教師進行相關的培訓,引進專業領域、具備相關經驗的人士,構建一支高水平的師資隊伍,從而對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技能進行真正的有實效性的指導。教師還應當積極利用互聯網形式,和學生進行良好的互動,利用互聯網搭建各種社區等服務載體,讓學生既能夠通過互聯網進行相關的學習,還能夠進行互動互助。
3.4 改革職業教育教學模式
高職院校要幫助學生擺脫思維的束縛,從而使學生在創新能力方面得到最大的發展。高職教育很多時候依然帶有傳統教育的模式,受到很大的框架性的影響,而大數據的出現能夠促進高職院校改革其教育模式,利用大數據分析學生在學習方面的傾向,為課程的改革增添了新的血液。利用大數據對課程及教學進行改革,能幫助學生改掉其厭學情緒,提升其學習的實效性。因此,大數據的加入,使高職院校在“雙創”教育學生的過程中,不斷出現新的教學方式與課程內容,從而使得教學內容更具有先進性,也正是因此,在高職院校中,網絡教學成為一種獨特而普遍的教學模式,不僅幫助學生進行自主學習,而且使高職院校的“因材施教”得以落地。
3.5 發揮優化資源的助推作用
利用大數據進行教育,可以不斷地對教育教學的對象進行相應的偏好分析,大數據的不斷更新迭代,并綜合人工智能技術、云技術及教育當中的專家和相應領域的佼佼者,能夠為高職院校的學生提供更為精準的服務與學習,并在教學的過程中發揮監督與跟蹤的作用,成為一個系統的工作分析流程。大數據分析技術能夠使高校的管理系統以智能化和信息化的技術手段,減輕教師的工作量,并將學生數據信息,如學習成績、讀書愛好及網絡瀏覽偏好等提供給教師,方便教師對學生進行了解,綜合優化其教學課程,指導學生的學習、監督能力,從而促進教育資源的優化配置。
參 考 文 獻
[1]徐敏.高職院校貧困生創業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西部素質教育,2017,3(22):214-215.
[2]鄭杰.基于“雙創”人才培養的“互聯網+教育”模式下高職院校產學研改革研究[J].教育現代化,2017,4(27):9-10.
[3]郭飛軍.“互聯網+”雙創教育對高職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的啟示[J].職教論壇,2017(14):5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