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晶
【摘? ? 要】音樂游戲是孩子們最喜歡的音樂活動之一,它是一個能讓孩子積極發現并勇于探索的過程,幼兒在游戲活動中能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進行,它并不受命于教師,而是在教師引導下獨立而主動學習的。但在實際教學中,許多問題也困擾著我們。例如教師在引導中,如何處理“教與學”、如何真正激發幼兒的興趣,使幼兒在活動中真正得到藝術享受,感受藝術魅力。
【關鍵詞】幼兒音樂教學? 音樂游戲? 游戲教學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13.197
奧爾夫認為,音樂應該是人人參與的,在快樂和諧的氣氛中共同享受音樂。音樂游戲是幼兒音樂教育的一部分。隨著我國幼兒音樂教育的發展,音樂游戲成為了幼兒感興趣且易于接受的一種教育的形式,老師應從音樂游戲入手,合理安排運用,從而充分發揮音樂游戲的價值,確保音樂課堂的質量。因此,結合多年的教學經驗,我對幼兒的音樂游戲教學也做了一定的探索研究,以便讓他們更好的獲得發展。
一、音樂的加入使游戲充滿靈動,加強了幼兒游戲的主動性
沒有音樂的活動是枯燥的,音樂使整個活動充滿靈動。游戲的第二部分是“小豬練本領”,采用的音樂是節奏適中的純音樂。這種音樂的節奏剛好能配合幼兒做技能練習的節奏,既激發了幼兒游戲的主動性,又不至于使幼兒活動過量而喧賓奪主。技能練習中,“小豬們”伴隨著音樂主動而積極地練習平衡、跳躍等技能,仿佛就是那一只只積極向上的“小豬”。這段音樂的加入,使幼兒的活動和音樂相得益彰,使整個活動場地充滿了靈動氣息。也正是有了音樂,幼兒在場地中樂此不疲的進行鍛煉,活動的興趣也隨之增長。
在游戲第三部分中,音樂更是起到了激發幼兒主動游戲的重要作用。游戲部分的情景設置是――大灰狼要來了,小豬們運石頭蓋房子。體育游戲中,這一環節是幼兒體能鍛煉達到高潮的部分。這段音樂歡快、跳躍,更能襯托出大灰狼要來了,小豬們要快點運石頭蓋房子略帶緊張的游戲情境。在音樂的感染下,幼兒真把自己當成了小豬,積極地、投入地參與游戲,體能也達到了活動密度和活動量的要求。
二、對比游戲策略
《綱要》中指出:“在支持、鼓勵幼兒積極參加各種藝術活動并大膽表現的同時,幫助他們提高表現的技能和能力。”幼兒游戲蘊涵著豐富的教育資源,能為幼兒的發展提供各種機會。游戲是幼兒最感興趣的,針對這一特點,我有意識地選擇了一些形象、生動帶有對比性的音樂游戲活動,讓幼兒通過對比,幫助他們提高辨別音樂的能力,加深對音樂作品的體驗與感受。如音樂游戲《小兔和大象》,小兔和大象音樂形象鮮明、單一,貼近有的生活經驗,符號幼兒的年齡特點,便于幼兒想象與表達。《兔跳》音樂輕快、活潑;《大象》音樂沉重而緩慢,彼此間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便于幼兒對比性地理解與感受。針對幼兒愛模仿的特點,活動開始時,我重點引導幼兒能較合拍地和兔媽媽一起聽著音樂歡快地做動作(傾聽《兔跳》音樂),感受音樂歡快與活潑的特點。在引導幼兒傾聽《大象》時,我重點提問:“這個朋友走路的聲音是什么樣的?”“這個朋友走路的音樂和《兔跳》的音樂聽起來一樣嗎?”“哪里不一樣?”讓幼兒大膽想像,自由表達自己的想法與感受,然后讓幼兒分角色扮演進行游戲,進一步引導幼兒感受兩種音樂的不同性質。通過這種對比游戲的開展,孩子們學會了打開盡可能多的感知通道,充分調動自己的多種感官去感受和理解音樂。
三、學會觀察,把握時機
幼兒是游戲開展的主人。教師應當相信幼兒的能力,少參與,多觀察。在觀察過程中,要針對觀察到的情況及時分析,并決定自己的引導和方法。如在《小貓睡覺》的音樂游戲中,總能發現有個別小貓找不到躲的地方,或者是違反的游戲規則,于是我以小貓的身份出現,去游戲中親自體驗了一下,結果發現音樂確實有些快了,于是就及時地調整了游戲的要求。在游戲中,幼兒也常常會遇到一些困難和挫折,那教師是否需要介入呢?一般情況下,為了使游戲進行下去,幼兒總會自己想辦法解決。這是幼兒獲得經驗的過程,但有時候,當幼兒遇到自己不能解決的困難時,往往就會因此而放棄原來的游戲行為,此時教師的介入是非常有必要的。
四、以音樂為引導,增強游戲的秩序
音樂是無聲的指揮家。當游戲接近尾聲時,幼兒參與游戲的熱情時要適當收回。這一部分不好把控,收的不好,幼兒的熱情要么還未減退,要么下次活動的興趣被打擊。我們在結束部分以幼兒在教室中收玩具的音樂來收回幼兒的熱情,讓幼兒在舒緩的音樂中慢慢放松下來,因為音樂是熟悉的,給幼兒與活動區活動中的銜接相吻合的感覺。
這段音樂的使用,成為無聲的指揮,引導幼兒慢慢在豬媽媽的引導下放松自己的身體,不是以往的豬媽媽用語言告訴幼兒要做放松活動,幼兒主動地跟隨豬媽媽進行活動,做到了收放自如,保證了活動的有序性。
五、自我調控策略
音樂是一種善于描繪情感的藝術,要想幼兒真正從音樂中獲得美的熏陶,就必須準確而深刻地體驗作品中所蘊含的情感內涵。幼兒是人群中情緒情感最易受到感染的群體,教師在音樂游戲教學活動中要以教育目標為出發點,有意識、有目的的隨時將自己的情緒情感調控在與教學目標和音樂作品相匹配的狀態上。如果作品寧靜安詳,教師的情緒就不能太夸張,如果作品詼諧幽默,教師的情緒就不能憂傷甚至面無表情,所以,教師要學會靠自己的個人魅力來渲染氣氛,還要靠自己的表情、動作、神態、嗓音等和作品所要傳達的思想相統一。如中班音樂游戲《草原上的舞會》是一首充滿熱情、歡樂氣氛的音樂,在教學開始環節,教師可創設“篝火晚會”意境,讓幼兒聽音樂做身體律動來感受晚會的熱鬧氣氛,然后再用夸張高興的表情告訴小朋友老師也要舉行一場晚會,參加晚會的小朋友要跳舞,會編動作,當聽到哨聲的時候輪流編一個和別人不一樣的動作,然后跟著小朋友一起做。沒想到孩子們很快就能做出多種動作,有的甩頭,有的甩袖,有的做騎馬動作,甚至還有的張開五指做各種鬼臉動作,整個活動在一片歡呼聲中結束。
在幼兒園的音樂游戲活動中,以上的引導策略并非孤立的、靜止的,相反,它們是相互融合、互為一體的。同一個活動既可單獨使用某一策略,也可綜合使用多種策略。教師只要靈活運用,用在最恰當的地方,用在最切合幼兒需要的地方,就能成為最佳策略。
參考文獻
[1]王晨.探索幼兒音樂教育中奧爾夫教學法的有效應用[J].藝術評鑒,2018(18):104-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