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津
【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飛速發展,綜合國力的日益提高,在全球化的浪潮中融入的愈發深入,我國的經濟也與世界經濟的聯系日益密切,在帶來眾多機遇的同時也使得競爭愈發激烈和復雜。如今,在經濟新常態背景下,企業管理模式也發生了新的變化,企業管理更趨向于采用科學和高效率的管理模式。企業如何進行管理模式的改進成為打贏新常態下企業競爭的關鍵。文章闡述了傳統管理模式的不足,提出了一些企業管理的創新路徑。
【關鍵詞】經濟新常態;企業管理;企業創新;路徑研究
【中圖分類號】F2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688(2018)02-0279-02
1 經濟新常態下企業管理創新路徑的研究背景
在經濟建設過程中,我國緊緊抓住了發展的機遇,經濟發展進入了一個嶄新的階段,企業運行的各個方面發生了重大的變化,對企業管理模式提出了更多的挑戰,對企業管理的創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1 經濟新常態下企業管理創新的機遇
2014年以來,我國經濟發展逐步發生了不同以往的變化,在發展良好的基礎上同時出現了一些前所未有的特點及新的問題。在2014年年底的APEC峰會上,習近平主席基于經濟發展新常態的背景提出了我國經濟發展出現的三大特點,分別為發展速度變化、發展結構優化、發展動力發生轉化。我們應該充分地去認識和適應經濟新常態的變化,同時盡可能地去引領它。深入貫徹國家的發展理念,在企業管理改進的過程中融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理念,在推動企業發展的過程中同時注意對環境的保護,協調各方面的平衡。摒棄傳統粗獷的發展模式,更加注重質量。我們應深入了解國家的一系列政策,以政策為指引,實現經濟發展質量與效益的全面發展[1]。實現這一目標,必須對企業的管理模式進行改革,這將有助于國家經濟體系的穩定運行,對經濟發展與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意義。
1.2 信息技術下企業管理進入了新時代
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互聯網技術引發了經濟發展新變革,企業的信息化水平越來越高,我國的經濟發展進入了新時代。企業在數據收集、整理、分析等方面都發生了本質上的變化,這對企業管理的模式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企業的管理只有適應時代的變化,在管理思想、管理應用、業務管理等方面充分融入信息技術,完成根本的轉變,才能使企業的發展更有活力和競爭力,使企業的管理水平得到質的飛躍。“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使我國的對外開放達到了更高的水平,為我國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方向,開拓了新的領域。但是,在“一帶一路”倡議帶來更大機遇的同時也不可避免地會面臨一些挑戰,這對企業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國企業的管理要從管理理念、管理方法及如何進行管理等方面進行全面改進,從而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背景下更加具有競爭力。
2 經濟新常態下我國企業管理模式的問題
2.1 當前許多企業對管理模式的創新缺乏足夠的認識
理論可以對實踐進行指導,一個企業的管理模式想要進行大刀闊斧的創新,那么首先就應該在管理的理念上面做文章。只有企業具有創新的氛圍,那么一系列新奇而有效的思想才會迸發出來,企業的管理模式才能得到有效的改進,企業才會平穩發展,在新時代市場競爭的風險與挑戰中才能愈發沉穩。如果企業的領導者缺乏對創新的深刻認識,沒有將創新理念放在舉足輕重的地位,那么這個企業將會如一潭死水,這個企業的發展將會深陷泥潭,難以在當今愈發激烈的競爭中生存[2]。當前,部分企業由于管理者過于保守,管理者的素質與專業技能不過硬,或者受到一些其他方面制約,在企業管理的工作中缺乏創新意識,或者雖然理論上提倡創新,但是實際工作中還是墨守成規,拘泥于傳統。企業工作的重心盲目地放在追求經濟效益上面,并沒有將創新元素充分融合,這樣雖然可取得一時的成績,但是對于企業的長遠發展是極為不利的。
2.2 管理制度與體系不合理
雖然我國的各個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發展,但是在長期的實踐中發現,我國的市場經濟體制與管理制度存在著一些問題,這些問題如果得不到有效的解決,將會極大地阻礙企業管理的創新發展。我國的市場經濟體制需要大家共同維護與自覺遵守,在實踐中發現問題應及時地進行修正。同時,在企業的管理制度方面,也有許多缺陷,這樣損害員工的利益,勞動者的積極性無法得到充分的激發,將極大地降低公司的發展質量。例如,有的公司工資隨意性比較大,沒有一個科學合理的薪金制度,沒有制定規范的薪金下發標準,老板可以隨意掌控員工的薪水,薪水的發放不以業務水平高低為準,而是以是否取得老板的青睞為準,這樣一來,一些務實的工作者即使工作優秀也很難得到相應的回報[3]。還有,有的企業規章制度不完善,經常發生變動,這樣導致員工很難及時地理解公司的制度,相應的規章制度不能得到落實。企業的發展離不開有效的、人性化的管理和經營。目前,我國企業管理模式的創新尚不成熟,因此,我們應加強企業管理創新的力度。
2.3 企業管理創新缺乏一定的條件且在創新方面面臨一定的風險
在企業的發展過程中,企業的管理者關于企業管理創新所做的一切決策都需要有相應的條件進行輔助,如果缺乏必要的條件,那么一切將會成為空談。比如,部分企業的管理方式存在不足之處,缺乏科學有效的管理方式,而管理方式的不科學將很難使創新的活力迸發出來。同時,有的企業不能夠積極地培養人才,無法提供有利的環境,人才的缺失將導致更多創新思維被遏制,企業的管理創新將很難實施下去。
企業管理創新面臨的風險表現在以下方面:首先,任何事物的創新都會有一些保守的因素造成阻礙,我國先前存在的計劃經濟具有一定的強制性,而隨著我國改革開放,與世界溝通愈發密切,先進的管理理念不可避免地會融入進來,但是因為多方面的限制很難在企業中廣泛地實行。其次,企業的管理不科學,由于發展環境的限制,許多企業具有前瞻性的思維難以施行,企業的管理能力也不足。同時,企業的領導方面也存在著不足,部分企業管理者的管理權限界線不清楚,管理職責混亂,管理專業性人才缺乏,這些都使得企業在管理創新的過程中受到阻礙,無法高效地進行企業管理的創新。
3 經濟新常態下企業管理的創新路徑
3.1 加強企業管理理念的創新
管理理念的創新對企業管理的桎梏具有很大的突破作用。當前,企業產品的成本未降,但是產品價格卻下降,這樣使得企業的利潤減少,企業間的競爭更加劇烈。因此,應該盡快實現管理理念的創新。企業的管理者應該積極應對新常態下的挑戰,充分分析當前國家的經濟政策,經常深入市場實踐,對市場的運行有一個宏觀的把握,盡可能地提高企業的效益和發展質量。對于經營理念的轉變,應打破傳統的管理模式,在增加企業經濟效益的同時,要將企業的聲譽打造出來,使企業有良好的聲譽,進而推動企業的品牌的發展,為顧客提供周到的服務,最大化地滿足顧客的需求。在企業的管理中逐漸形成完善的創新機制,使管理者與員工、員工與客戶、企業與社會形成一個整體,使企業與各方面進行互補,互惠互利,使員工才能盡情地發揮,資源發揮最大的價值,使企業得以蓬勃發展。
3.2 改變傳統的管理體制
企業管理的創新應該有制度上的保障,與時俱進的管理體制對于企業的管理具有積極的作用。制度上的創新對企業管理的創新具有重要的先決作用。企業應根據自身特點,進行穩扎穩打地創新,盡量規避風險,促進企業發展。在傳統的管理體制中,基本上企業的上層領導掌握著企業的一切權利,是典型的金字塔式的管理。由于其他的分級冗余,信息的傳遞需要經過許多層級,這樣就使信息傳遞的效率大打折扣,準確性也大為降低。在經濟新常態的背景下及信息化的競爭中,企業競爭局勢瞬息萬變,稍有延誤可能就會失去一個機遇,企業的發展將被拉開差距,因此信息傳達的速度與精度成為基本要求。對傳統的金字塔式的管理模式進行扁平化的處理,使傳統繁雜的層級結構精簡,基層與管理者的距離拉近,信息的傳達更加簡便而快捷,企業可以更加及時地得到員工的反饋,同時可以更好地應對外部的風險與挑戰。對管理結構精簡以后,還要創新傳統的管理制度,對于先前刻板剛硬的制度進行適當調整,使企業更趨向于柔性管理,激發員工積極性,降低企業管理過程中的不必要的消耗,使公司的運轉更加高效。
3.3 加強創新型人才的培養
人才是企業管理進行創新的重要條件,沒有創新型的人才,就無法談企業管理的創新。當今經濟新常態的背景下,企業的發展越來越依靠專業的高素質人才,企業的管理模式和經濟模式都趨向于知識型。企業必須從根本上發揚創新精神,大力培養高素質的人才,為人才的成長提供一個適宜的環境,對于在創新的過程中造成的失誤能適當包容,對優秀人才的待遇適當提高,這樣才能對優秀的人產生巨大的吸引力。同時,企業的管理要遵循以人為本,適當地舉行相應的活動,豐富員工的下班生活,同時對公司業務做出巨大貢獻的員工要給予相應的獎勵,按勞動成果下發工資,使員工的積極性得到極大的提高,使整個企業體系充滿活力,在經濟新常態下的企業競爭中更有優勢。
參 考 文 獻
[1]高繼斌.管理會計在我國企業中的應用[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5(22).
[2]鄭曉丹.“互聯網+”思維對企業管理創新的啟示[J].人民論壇,2015(35).
[3]周曉紅.論中國制造業的地位和出路[J].江蘇行政學院學報,20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