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望 南昌大學共青學院
目前,我國高校排球的教學工作取得了較大的進展,但是在實際的教學中還是存在有一定的問題,具體表現在以下幾方面:學情關注力度不夠,大學生參與到排球運動的積極性受到了影響;教學內容、方式和模式上,仍然受到了應試教育的限制,很難得到突破;教學思想未革新,仍將重心放在了理論和技能上,極大的影響了排球課堂的轉化率的提升。本文重點分析了目前排球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聯系教學實踐給出了一些可行性的建議。
高校排球課程改革至今已經有十余年的歷史,和之前的排球教學相比,已經有了明顯的進步,這主要表現在教學方法、理念以及手段上,尤其是目前的教學都是以學生為主體,老師積極的探究新的教學手段,希望能夠提升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這也是高校排球新課改取得的重大成就。但是隨著學情的不斷變化,對排球的教學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會的進步以及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大學生的成長氛圍以及消息的獲取、接受能力和學習的需求有了明顯的變化,但是作為排球老師并沒有根據學生學情的變化調整教學的內容,教學大綱和課程的相關細節也沒有調整,學生參與到排球運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得不到提升,嚴重影響了老師的教學成效,所以必須要要對高校的排球教學加以改變,提升運作效率。
排球屬于對抗性、集體性的競技活動,所以學習排球運動的同時,還需要重視排球動作和排球戰術的學習,這也是排球選修課教學的前提。但是從現今的排球的教學來看,隨著選修學生數量的增加和學生鍛煉需求的增加,已經從單一的排球專業教學走入了各個專業,出現了排球選修課程。排球教學對象也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從專業排球運動員轉變成不同專業的學生,培養目標也有了明顯的變化,從提升運動員的水平轉變成提升普通學生的身體機能,建立起“終身體育”的鍛煉意識。
目前,高校學生一直處在應試教育的環境下學習,缺乏鍛煉,身體機能不佳,普通高校的排球教學中掌握排球技術基礎的學生數量較少,所以實際的教學中老師必須將教學中心放在排球基本動作的練習以及講解上,忽略了學生體能訓練。作為體育老師,不重視學生體能的訓練,他們認為自己已經竭盡全力教學生了,但是還是有很多學生的動作不標準,排球技術水平比較低;而作為學生則認為排球學習起來難度大,動作枯燥乏味,兩者在認識上產生了偏差,課堂教學效果大打折扣。
要想從根本上改變我國排球選修課不理想的局面,提升教學效果,首先需要在內容上加大課程的開發力度,要根據學情的需求不斷的調整教學內容,增加理論教學內容,削減排球運動的競技性。高校排球老師要對學生的接受能力以及排球的需求有一個認識,要對教學的重難點進行調整,減少教材中的競技性。增加排球的理論教學,讓排球更快的推廣開來,學生對排球運動有一個直觀并且全面的認識,運動興趣大幅提升,老師關注學生的興趣愛好和身心發展,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為“終身體育”意識的提出奠定堅實的基礎。
大學是大學生學習生涯最后階段,在大學可以培養學生的“三觀”,提升體育鍛煉意識不僅可以養成大學生在大學階段自主鍛煉的好習慣;而且可以產生更加深遠的影響,建立起“終身體育”的意識,保證大學生在畢業之后,堅持鍛煉,能夠保持一個良好的體魄,產生積極的影響。因此,大學排球選修課另一個策略就是要將排球意識轉變成為終身鍛煉的技能,注重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培養。尤其是需要在普通高校的排球教學中,要把排球理論作為重點,要給大學生灌輸正確的排球意識,讓學生能夠認識到排球意識在排球運動中的重要性,能夠積極主動的參與體育鍛煉,將排球作為一項終身鍛煉技能,確保“終身體育”的鍛煉意識得到強化。
現今是科技化社會,雖然排球教學是體育教學,但是也是科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大學生的年齡大多是90后和00后,這部分學生是隨著網絡迅速成長起來的特殊群體,思維活躍,能夠接受新思想,這樣的時代,知識的更新只需要三年時間,學生更加重視自我需求,具有較強的自我、參與和話語權意識。在這種學情之下,分析目前的排球教學情況,大約有87%的老師感受到了新學情給他們帶來的壓力,一致認為備課難度大大增加、工作量相較之前,翻了幾番。所以,目前排球教學改革的另一個重點是要讓學生認識到其角色對未來選修課發展的意義,老師在教學設計以及教學內容的選擇上能夠尊重學生,將其主體作用充分的發揮出來,并根據需要適時的調整教學方法和手段。
綜上所述,排球的教學改革已經有十余年的歷史,在大家的努力下,不管是教學內容還是教學手段,都有了明顯的改變,為排球教學的順利展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但是因為學情變化速度快,目前的排球教學還是存在有諸多的問題,影響了教學內容和課程的發展,所以,在這一背景之下,我們要與時俱進,順應學情的變化,從多個角度分析問題,剖析原因,尋找策略,積極推動高校排球教學的順利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