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禹彤(大慶師范學院音樂與舞蹈學院,黑龍江 大慶 163000)
美聲的發展與歌劇的誕生有著密切的關系,如果說“閹人歌手”的出現奠定了美聲唱法的基礎,那么歌劇的誕生和發展則進一步促使了美聲唱法的產生。17世紀的歐洲,最具影響力的四大歌劇樂派對美聲唱法的發展作出了重要的貢獻,從而進一步規范了美聲唱法的演唱特點,即美聲唱法的音色優美,聲音富于變化;聲部區分嚴格,重視音區的和諧統一;發聲方法科學,音量的可塑性大;氣聲一致,音與音的連接平滑均勻。因此我們說美聲唱法隨著歌劇的誕生而得到了極大的發展。歌劇的出現,使美聲唱法趨于完善和更具審美特色。
美聲唱法科學的演唱技巧所表現的歌唱藝術效果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而美聲唱法區別于其他唱法的最主要的特點,就是美聲唱法是混合聲區唱法,即真聲與假聲兩者有機結合,形成一個完整的歌唱整體。在美聲唱法中,氣息通暢、聲音流暢是擴展音域、統一聲區最重要的前提。在這一前提下,我們才能進行“混聲”,即無論男聲還是女聲從自然聲區起步,建設好中聲區,過渡好換聲區,訓練好高聲區、消除聲區之間的痕跡,達到聲區的連接和統一。
不同的聲區訓練最終的目的都是為了統一聲區,統一聲區的藝術標準就是音域擴展時,始終保持聲音的完美性、一致性,也就是說,聲區雖然不同,但表現歌唱藝術的聲音效果應該相對一致,而不能在不同聲區里唱出完全不同的聲音。掌握了這種演唱方法,歌唱者就可以根據歌曲旋律高、中、低音的各種變化,隨心所欲盡情自如地演唱,不受音域、音區變化的限制,上下音區聲音始終保持優美、統一的音色,聲音上沒有任何負擔。因此,美聲唱法的歌手一般都能唱到兩個八度,而花腔女高音和一些歌唱家都能唱到兩個半八度,甚至能達到三個八度。如世界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卡拉斯,她的音域達到三個半八度,能唱花腔,能唱女高音,又能唱女中音。在這么流暢、寬廣而又統一的音域里,歌唱家可以充分自由地表現作品。因此,訓練美聲唱法時我們要以辯證統一的觀點,合理地處理好歌唱用嗓中真聲與假聲的關系,把真假聲有機地結合統一,比例恰當地混合成為水乳交融不可分割的歌唱整體。只要我們比例恰當地使用這種混合聲區唱法,就一定能夠獲得優美的音色、寬廣的音域、統一的聲區以及上下貫通、靈活自如的聲音,這是意大利歌劇美聲唱法的一大特點。
結實的聲音是有音量、有力度、有穿透力和致遠力的聲音。這是衡量歌唱者掌握美聲演唱技巧好壞的第二個重要標志。我們都知道聲音是由物體振動而產生。物體振動產生音波,音波在空氣中傳播,引起聽覺感受,就是我們聽到的聲音。人聲是靠聲帶振動而發聲,聲帶是發音體,是發出基本音的音源。聲帶位于喉頭的中間,喉頭是由軟骨組織組成。美聲唱法要求打開喉嚨,使之進入歌唱狀態。用意識有機地控制聲帶頻率的振動機能,充分發揮聲帶的優美音色及音質的統一,通過咽腔、口腔等共鳴器官使聲音更加擴大,集中到頭腔發出。這種妙不可言的聲音具有極強的穿透力、穿透樂隊“音墻”的致遠能力,使劇場里所有的觀眾都能聽到優美的歌聲。
以上我們談到了美聲唱法的特點:聲音連貫、音色優美、音域寬廣、音質純凈、聲音具有穿透力。而產生這些特點的重要基礎就是穩定、通暢的氣息。實踐表明,美聲唱法所采用的胸腹式聯合呼吸法是較為完善的呼吸方法。胸腹式聯合呼吸是一種運用胸腔、橫膈膜和小腹互相協調配合進行呼吸與控制氣息的方法。隨著呼吸——胸腔擴張與收縮的運動,橫膈膜同時也在做著上下運動,美聲唱法呼吸方法的優點就在于運用這種呼吸方法。首先在于全面地調動了歌唱呼吸器官的能動作用,因此吸氣深、速度快;其次,這種呼吸方法控制氣息的能力強,呼氣均勻而深沉,并能對呼氣氣勢的強弱進行調節,使聲音的高、低、強、弱變化控制自如;再次,由于吸氣時下降橫膈膜和張開肋骨同時并用,使胸腔全面擴大,氣息的容量大。另外,這種呼吸方法在膈肌處有吸與呼、上與下兩股氣流的對抗及所產生的壓力,因此形成了明顯的呼吸支點,即“橫膈膜的支持”,這就是美聲唱法所說的氣息的“支點”,也就是美聲唱法最重要的基礎。由于橫膈膜先天存在的機能特性,它的彈性非常好且運動穩定自如,這就使聲音發出時連貫、流暢.自如,更具爆發力。所以世界著名的歌劇大師們都強調意大利歌劇美聲唱法的靈魂是誰懂得歌唱的呼吸,誰就會唱歌。
總之,一切正確的發聲和美好的歌唱都是依賴于共鳴和最大限度地運用共鳴,因此美聲唱法的最大特點就是整體共鳴,這和其他流派的歌唱要求有著明顯的區別。整體共鳴的效果充分展示的是人聲充滿磁性,極具震撼力。這就是我們聆聽世界著名歌唱家演唱時,為其藝術造詣而瘋狂的關鍵所在。
參考文獻:
[1]百度文庫.淺談美聲法中的咬字、吐字技巧.
[2]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J].20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