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敏(南京師范大學,江蘇 南京 210023)
設計是一門綜合性極強的學科,涉及到社會、文化、科學、技術、市場等諸多方面。對于一個企業來說,設計是為產品增值的重要途徑之一。對于大眾來說,設計也是提升生活品質的重要途徑之一。因此,何種是良好的、“美”的設計及對其標準的討論一直被關注、重視。
在我國市場上被普遍認可的優良產品的標準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生產制造方面。一個好的設計產品必須提供合理的結構和材料。二、用戶使用方面。好的設計對其目標人群的前提考察是必不可少的一環。三、視覺方面。設計的產品給大眾的第一映像不是使用方面,是視覺感受,因此,對產品的視覺方面有更高的要求才能更好的打動消費者。四、品牌方面。良好的品牌可以給消費者帶來歸屬感和認同感,并且會有很好的識別性,對于一個企業來說,這是至關重要的。五、社會方面。社會方面的要求對設計有了更好的要求,其不僅要考慮設計的成本、用戶等問題,還要關注社會當下與前沿的發展,比較為大眾所關注的諸如環保、未來科技等方面。這五個方面也是與馬斯洛所提出的人的五個需求是相對應的,同樣也是一個金字塔的結構。大眾普遍接受好的設計產品多以以上五個方面為基準來進行研發與制造。而隨著社會腳步不斷向前邁進,被普遍接受的設計標準也會隨之變化。此外,當我們采用不同的角度來審視設計時,會發現有不同的“美”的設計的產生。保羅·克拉克在其著作中認為,“設計”可以暗示許多不同的東西。它既可以與產品的外觀有關,也可以與產品的操作方式有關。如果強調的是前者,我們就可以把它理解成“裝飾設計”,后者我們就叫它“功能設計”。在克拉克的視角里,上述的標準就需改動,故而與其一味的追求統一的標準,不如通過對設計“美”不同評判角度的探究來審視設計,這樣既可以讓設計本身豐富化,也有利于我們更好的認識設計。
在阿德里安·福蒂的《欲求之物》中我們通過福蒂的視角,看到一個設計得以獲得大眾普遍認可并接受其“美”的另一層面。以福蒂在《欲求之物》的最后一章對雷蒙德·羅維設計的好彩香煙盒的分析來窺視福蒂眼中何為“優良設計”。福蒂在本章節中首先指出“我們不能否認這個設計之中包含了技巧和創造力,但很難相信只有羅維才能想出白色煙盒的點子?!奔催@個設計之所以取得成功并不是羅維個人的獨創性結果。后通過福蒂的揭示,我們知曉在美國人的生活標準中,健康的標準一直為其重視,因而身體上的舒適和潔凈的觀念在美國人的生活標準中也一直位居前列。此外,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期,美國涌入了大量的移民,他們渴望通過某些方面的習慣養成來標榜自己是美國人這一身份。這些作為羅維重新設計好彩香煙盒的前提,福蒂認為,羅維之所以能通過將原來的好彩香煙盒的背景色從綠色換成白色、改動“CIGARETTES”(香煙)一詞的字體,并將原先只有一面印有紅色圓靶標志的煙盒兩面統一等這些小的改動而取得巨大的成功,就在于羅維認識到簡化后的好彩香煙盒讓好彩香煙盒“顯得很干凈”,接連讓人似覺內裝之物也是干凈的。而其“干凈”的形象即是蘊含了美國人的生活習性,也通過這一美國代表性的文化傳遞為移民廣泛接受。在這個案例中,好彩香煙盒的設計美即在于其傳遞出的“干凈”。
我們看到福蒂筆下的羅維的設計之美是在于通過設計將社會內在文化的傳達,好彩香煙盒的“干凈”契合了美國人心中的“美”故而其取得顯著成功,而羅維和他的工作室只是通過一種圖像有效的傳達了美國族裔的特性,所以這里的設計美直白也可以說是一種“發現”美。
設計本身涵蓋諸多方面的內容,故而要尋找一種設計共用的標準本身即是艱難之舉。而福蒂為我們展示了設計的“美”一種考量角度,它不是空穴來風,而是對一種已存大眾普遍任何的事物的契合。從中我們看到福蒂筆下的設計之“美”是在于設計要將“人們對于世界和社會關系的看法轉變成物品的外形”。其傳達的設計之美是一種對社會存在的文化的一種發掘,一種完美展示,其契合人們心聲才能扣動大眾心弦。
大而概之,即設計的內涵決定了其有物質也有精神的層面的價值。不同的時代、不同的人群、設計師本身的價值取向等等,都賦予了設計不同的“美”的外形和內蘊。不同時期都會出現姿態各異的設計,其眼花繚亂的形態、晦澀的蘊意讓我們對何種設計是為“美”產生疑問。我們是真不知還是只是一直迷茫?大多數人更多是后者,短暫的風潮也許會擾亂我們對心中良好設計的選擇,也許也會我們掩蓋心中對“美”的鑒定,但其行為本身并無對錯,設計本身即是豐富的,生活本身也是多彩的,“美”的設計不僅是設計師通過抉擇后的產品,也是大眾自身的選擇。
對設計的標準評價不一而足,而設計定下固定的標準來左右設計本身即是一種冒險之舉。通過對不同大家筆下的設計“美”的探究,我們會發現他們對設計有不同的側重點,并且會讓我們對設計有更多元的視角來審視。之如福蒂的設計之美的落腳點是回到社會,設計師的“獨創性”也應是來自對社會的探索后的“新發現”,其本身的視角也會吸引大眾從更多的角度來看待設計。而最終設計是否是“美”,設計師僅僅是其中一環,大眾會通過其行為會給予回答。
參考文獻:
[1]阿德里安·福蒂.欲求之物.1750年以來的設計與社會.茍嫻煦,譯.南京:譯林出版社,2014.
[2]保羅·克拉克.朱利安·弗里曼.設計:速成讀本.周絢隆,譯.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4.
[3]黃曉靖《優良產品的設計標準》輕工標準與質量.20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