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瑞芳(河南師范大學,河南 新鄉 453000 )
什么是主觀性色彩?色彩本身其實并不具備主觀與客觀的特性,它的主觀性其實是作畫人自身的情感想要通過色彩表達出來,這樣表達出來的顏色就稱為主觀性色彩。大部分的情況下,主觀色彩并不一定與自然色彩相一致,因為其中凝聚了大量的作畫者的感情,一般都是與作品想要表達的主題相匹配的。主觀性色彩是能夠表達作品或者作者真實意圖的最直接的手段,是油畫里“意”的真諦。
在油畫藝術里中,構圖是創作者創作作品的基本,圖形和色彩是將創作者自己的情感與觀看作品者的感想連接起來的橋梁,色彩所帶來的沖擊力遠遠大于圖形。所以大部分的創作者包括一些知名畫家在創作油畫的過程中往往在作品的主觀性色彩上下一番苦功。主觀性色彩在整體色彩中占絕大部分,畫作的價值往往不是根據作畫的精細程度來衡量,所想要表達的主題才是作品的靈魂。沒有靈魂的作品只能稱為寫實畫作,不能稱為畫家心血的結晶。畫家在創作時往往是因為想要宣泄出當時的情感于創作之中,將創作者的情感因素與作畫時想表達的主題相結合,通過主觀性色彩的運用從而豐富畫作的內涵,是如今大部分創作者都需要了解的。
中國是一個文明古國,不同于西方的直接與奔放,就像古時候中國的毛筆畫,不同于早期歐洲的油畫所描繪的真實具體,毛筆畫是一種注重繪畫者思想,主要是表達繪畫者情感的一種畫風。所以中國藝術中主觀性色彩是根深蒂固的,比起對現實的臨摹,強調作品的神韻和意境是中國藝術的標志。
一幅畫是二維的平面,但是如何呈現出三維的感覺就是靠創作者的功底。創作者可以通過構圖,線條的粗細等來表示空間的立體感,色彩同樣是體現立體感的一大手段。色彩的變化可以引發出許多有意思的現象,遠處的景色用比較淡的顏色,到了近處就用飽和度相對較高的顏色從而形成由遠及近的空間感。由于顏色本身就具有運動的特性,這是由于我們的心理對于色彩的色相,明度,飽和度的變化產生的距離感,這種距離感就使我們感到它是無時無刻都在動的。比如當我們看見比較溫暖的顏色時例如紅色,橙色,黃色等,我們不由自主會對它產生親近感,而當我們看到一些冷色調的顏色時,像藍色,青色,紫色等,我們內心就會主動和它保持一定距離。當我們的目光由暖色調的顏色中轉到冷色調的顏色中時,視覺上的差異以及心理的差距使得我們感到色彩的運動。而正是這些運動感使得我們能夠看到創作者所想要表達的三維畫面
世界各地有著多種多樣的民族和文化,不同民族不同文化內,關于不同色彩所表達的含義也不盡相同。由于有著不一樣的歷史,所處的環境也不相統一,使得不同文化的色彩觀念有著很大的差異。但是即使是文化不同,色彩本身就與有一定的象征意義,只是說每一種文化對不同的色彩的含義是不一樣的,就像中國對于紅色的熱愛受到其他文化的不理解,可是色彩可以使一種文化的精神內涵,觀念,信仰得以表達,一種顏色可以表示喜悅,另一種顏色表示圣潔等,它是文化的寄托處。油畫創作中,通過運用色彩也可以表達一種文化的信仰,觀念,精神內涵,這形成了一種獨有的表現形式。
中國油畫的發展史其實很短暫,油畫是在90年代之后再逐漸發展起來的,之前我國普遍都是水墨畫,在油畫傳入我國后,在當時的圈內引起了不小的反響。一部分是主張國畫的發展,另一部分則希望可以引入西方文化中西結合,當時的油畫注重意境的很少,傳入我國以后,受到水墨畫的影響,目前的油畫已經很重視神韻的表達了。目前我國的油畫作品都帶有著強烈的個人特色,因為每個人的主觀性色彩是不同的,每個人都在構建自己的主觀性色彩系統,形成獨一無二的個性藝術,這是每位畫家成功的必須要求,不能一味的模仿,要具有自己的個性是現在所提倡的[1]。油畫中的主觀性色彩可以將情感與畫家特色通通融入進來,再結合客觀世界進行主觀性的創作,這樣創作出的作品無論是情感的表達還是畫作的細致程度都會有很高的藝術水平。但是色彩并不是決定畫作價值的唯一標準,構圖結構,圖形等都是能夠體現畫作價值的關鍵,色彩與圖形的相結合,從而保持畫面的整體感,三者的關系是互相凸顯的,良好的構圖,色彩與圖形完美的契合才能將色彩的主觀性淋漓盡致的表現出來。人的審美是隨著時代是在不斷發展的,藝術不是一成不變的,只要審美在進步,也是與時俱進的,主觀色彩需要跟隨時代的腳步,不斷創新并結合傳統才能更好地發展。
有是畫家的靈感往往來源于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創作的目的本身就是情感的自然流露,畫家首先需要有想要表達的情感,若是創作者自己都毫無興趣的又怎能創作出一幅有靈魂的畫作呢。如果說情感是一幅畫的靈魂,那么色彩就是這幅畫作的血液。單一的一種顏色很難給予欣賞的人造成沖擊,它只會使人感到單調,色彩是需要組合運用表達的,當兩種顏色同時出現在一幅畫作中時,創作者可以通過調整兩種顏色的明度、飽和度等,突出某種顏色或者降低某種顏色顯眼程度[2]。這在現實生活中是很難看到這種人為調整過的色彩所形成的景象,所以畫作可以讓人們看到許多夢幻般的景象,好比印象派畫家可以將冬日的太陽表現的溫暖,耀眼,可是事實上冬日里的陽光并沒有畫作中的那般溫暖,這就是靠的色彩的對比,通過色彩的調整可以表現出許多意義。在油畫的繪畫過程中,許多東西都是由繪畫者為了表現主旨或者突出中心思想而繪畫而出用來對比的。
我國的油畫的發展已經初具規模了,其中也有許多人創作出了不同凡響的作品,其中有很多作品都包含主觀性色彩的運用。《紅燭頌》是我國當代畫家聞立鵬創作的,這幅畫畫的是聞一多先生的肖像圖,整幅畫作的顏色主要是紅色與黑色,畫面里聞一多的背景是紅色的,而背景的紅色再向外延伸就是大面積的黑色,看上去就像聞一多先生靠著自身散發的光與熱同當時的黑暗斗爭到底,與當時聞一多的形象相符合[3]。《夜》是由妥木斯所創作的一幅不符合常理的繪畫作品,畫中有許多頭牛,妥木斯將這些牛涂成藍色,雖然不符合常理,但是整體畫面則因為藍色而更突顯出夜的寂靜與漆黑。還有吳冠中有一幅風景油畫,那幅畫是繪畫出了當時江南的美麗景色,整幅畫面大部分是空白的,在水鄉之中又使用變化的墨色和些許櫻紅將當時江南水鄉的柔美表現的淋漓盡致,這就是結合了客觀現實再加以主觀色彩描繪而成的。
再現性色彩是基于客觀世界所上染的顏色,秉持的是保證事物的原始面貌所上染顏色。文藝復興時期的畫作大多都是以再現性色彩為主的作品,因為當時是崇尚現實為理念,所以當時的畫派為了凸顯出這個理念,所以所畫的畫作都是充斥著現實主義的光輝為了否定當時的神權所作。后來到了印象派時期,色彩在繪畫中被認為是一種繪畫的方法,當時的畫家通過使用顏色的對比,也運用了以一些顏色差異形成的突出表現給當時的人們表達出了許多現實中難以見到的景象,引起了一時轟動。直到后印象派的結束,顏色的組合產生的不同的意義,以及顏色本身所具有的意義引起了當時人們的重視,在畫作中顏色賦予的意義也越來越多。康定斯基說過;“色彩不但影響著人的身體,也影響著人的精神。”油畫家們已經慢慢重視其色彩的主觀性,他們發現通過色彩來表達主旨比起通過構圖與線條等表達的更具有沖擊性,觀眾也能一下子就理解所表達的意味[4]。荷蘭藝術家梵高就是表現主義的靈魂人物,他常常使用一些顏色的對比比如《向日葵》,大量的暖色調包括黃色,橙色等充滿他的作品,以及使用夸張的圖形是,是他的作品極具表現力,讓人印象深刻,這時就已經是帶有主觀性色彩的意思在里面了。隨著時代的發展,再現性色彩已經遠遠不及帶有主觀性色彩的畫作了,主觀性色彩已經是藝術發展的下一個階段了。
眾所周知,印象派是最能體現出主觀性色彩的一個畫派,許多的印象派大師都是主觀色彩運用的大師。這個畫派的許多知名畫家的作品都充斥者夢幻的色彩,使他們既具有個人特色。像維米爾,他是以繪畫陽光而出名的畫家,他所畫的陽光讓人覺得耀眼美麗的同時,更讓人覺得真實,他有一幅畫著被陽光照耀下的房間,在當時還沒有印象派這一畫派,但是這個作品一經發表,他就將印象派這個萌芽種入到人們心中,他可以說是印象派的先驅。印象派的畫家同過去的古典主義有著明顯的區別,他們建立了一種新的藝術表現形式,主觀性色彩在印象派的畫作中大放異彩。
色彩是油畫藝術創作的靈魂,是油畫創作中必不可少的繪畫元素,在油畫創作中對色彩的經營與思考,避免不了會遇到畫面的色彩關系問題,而在運用色彩時,就可能會涉及到主觀性色彩。19世紀印象派以后,尤其是在現當代的油畫創作中,越來越多的油畫創作家在自己的作品中開始注重主觀色彩在作品中的運用。主觀色彩是創作者對色彩深層次的精神認識,是創作者對客觀色彩的主觀構建,需要創作者把客觀世界物象的表象色彩加以主觀思索深層次處理而獲得與眾不同的色彩。上述的許多例子都能夠體現主觀性色彩的重要程度,通過時代的變遷,藝術形式的發展,主觀性色彩在現在的藝術表現上是占據主導作用的,經過前人的不斷發展,現在的油畫創作已經離不開主觀性色彩的運用,作品的藝術價值也與其息息相關,繪畫是創作者情感的發泄方式,若不帶有個人主觀意識,創作出的畫作就不能具有實際意義,所以在油畫創作中我們需要主觀性色彩的積極運用。
參考文獻:
[1]吳志剛.論油畫藝術中的主觀色彩語言[J].大舞臺 ,2015(10):33-34.
[2]翁達.關于油畫創作中主觀色彩應用的幾點思考[D].福建師范大學,2014.
[3]馮銳舒.論色彩在油畫創作中主觀運用[D].新疆師范大學,2014.
[4]易晶.淺析主觀色彩在油畫創作中的應用[J].藝術科技 ,2013,26(02):68.
[5]王丹.主觀色彩與客觀色彩在油畫創作中的表現與再現[J].美術教育研究.2012(12)
[6]楊靜.我國當代油畫創作中主觀色彩新的藝術建構[J].美與時代(中旬).201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