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沛(平頂山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河南 平頂山467000)
在現代化進程中,不斷將人文思想注入到設計新穎的理念中,是極其重要的,具備深刻思考的設計才是有價值的設計,理念需理想的指導,整體系統的理念不僅依靠具有發展意識的局部的改變與突破積累,而且更需要人文思想的支持。
弘揚人文精神是當代任何門類所要涉及到的問題,包裝設計也不例外,現代科技的高度發展,使人具備了利用,改造,征服自然的巨大能力,現代科學創造了高度發展的物質文明和無比豐富的物質產品,但也再某種程度上喚起了人性中的“惡”的一面,導致物欲橫流,金錢至上,道德淪喪,價值崩潰嚴重的壓抑,扭曲,肢解這人性,窒息,扼殺,吞噬著人的心靈,使人變得狹隘,自私,冷酷,片面,機械,枯燥,這時人文科學主義思潮的崛起是勢在必行的。新時代的設計師應該學會善于將科學與藝術結合,科學技術的實驗主義,分析主義的方法大大拓展了設計師的視野,使其設計活動擺脫了手工業時代的封閉型和凝固性,一個重新建構語言符號范式的分析時到對形,色,線,對制作過程,對材料,結構,對創新與科學原理等的理解與嘗試都建立在人文思想為主線的大設計觀的基礎上。
人文即包括文化,哲學,人類學,邏輯學,倫理學,心理學,社會學,美學,音樂等門類,作為服務育人的產品包裝設計元素必須涉及到人文思想,它就像春雨滋潤著設計師的心田,在為人類創造物質產品的同時,更重要的是從事一種精神活動,包裝不僅創造了附加值,更重要的是產生一種文化的感染力很震撼力,提高消費者對商品品牌形象了解的同時更進一步的認知生產的國度,區域,國度傳統文化,企業文化,哲學思考,邏輯推理,審美特征,消費心理等全方位的認知,包裝及時產品的營銷工具,也是企業的傷口,傳遞著更多,更高的文化信息。設計師的高品位的綜合素質,涉及出高品質的包裝產品也是加快商品行銷的關鍵。
任何一個國家都有自己的文化和習俗,如果不了解民族的文化特征,地域差距,不進行哲學深層思考,不研究人民心理,人類社會學,知識甚少,對文學全然不知,找不準賣點,可想而知商品就難暢銷,怎么能在激烈競爭的市場中立足。
包裝設計需要正確的審美觀,美學與人文精神的關系是:人文精神是美學之魂,設計是研究人對產品功能需求,對美的需求。美從來不是一個與人無關的物體概念,而是時時處處與人緊密相連的,人創造了美,包裝設計除功能外,美感也是元素之一,如果包裝沒給人帶來美的享受,那么此商品就失去了應有的價值,人總是通過自己的時間活動來把自己的本質力量在客觀現實中實現出來的,美是人的本質力量的對象化,美學史典型的人文學,是貫穿著人文精神的學科,但是杜絕在市場經濟中美學的泛濫化,美學泛濫化不但降低了美學的格調與品位,從根本抽調了美學的人文精神,使美學只是在物的外觀上打轉轉,卻忘記了物背后的人,人性,人的本質力量,忘記了人文精神,這實際上是取消了美學本身。任何一個民族,一個時代,其最高水平與主導傾向總是最集中的體現出該時代美學人文精神的深度與廣度,重視實踐美學,因為它貫穿著更鮮明的,更完整的人文精神,少片面性,較多的吸收了其他流派的合理因素。設計美學要超越商業化的功利目的,充分弘揚人文精神,使商品不媚俗。審美的運用,不應是給感官愉悅,故弄玄虛,讓消費者從商品中享受到高品質的精神內涵。
當代包裝設計應找準科學與人文的切合點,從單純的最精本的功能需求上升一種深刻的人文思想,給消費者一些人文關懷,使產品和包裝一同更好的為人服務,更加體現文化的博大與精深,設計觀應超越表面的,感覺的,經驗的創造活動,使人類的審美意識游離出日常經驗的狹隘框限,在高科技信息時代體驗到宇宙人生的永恒,將“自由結構論的隱性結構的實踐”更好的與“經驗理解的顯示結構的實踐”相結合,創造一個能滿足人類精神與物質雙重需要的環境。
包裝的繪畫意義在于創新,而創新只有通過個性化才能夠得以實現,重復的繪畫沒有生命力。如果我們回顧一下繪畫的發展歷史就會發現:無論任中國還是在西方,每一位杰出的大師都曾經創造過極端個性化的作品。每一位巨匠都具有自己獨特意義上的典型符號,他們在創作時,其作品的生命力都在于極端個性化,通過作者對美的形勢法則的特殊理解已達到創造的形式美。
繪畫與包裝設計的區別不僅僅體現任“個性化”與“依附性”上,還體現在對形式美規律追求的差異性上。雖然這些手法在包裝設計中也能見到,一般來說是用繪畫的表達手法,以增強設計的藝術性。是設計最終追求的表現手段和美學思想,我們從杉浦康平等大師的作品中就可以體會出這一點。具體來說:杉浦康平為敦煌設計的系列叢書,從表面上他是在追求中國畫的“空”“靈”“氣韻”的境界,而更深刻的是他把敦煌中的圖形元素,運用現代設計的基本構造原理加以組合。這種“空”“靈”混沌美的境界只是作為設計的一個組成部分而不是全部,希望最終能真正反映出系列叢書的內涵。這充分表示出大師的獨具匠心和對繪畫與設計關系的把握上。在西洋繪畫方面,雖然流派眾多,追求的目標形式各異,但整體精神同樣是追求“混沌美”。
包裝設計不同于繪畫還體現在對秩序美的追求上,現代設計對實體的進一步把握是形式法則。形式是實體的具體化,豐富化,精確化。它是以理性的數理為基礎的形式法則在平面設計中的運用。從上述的例證來看,設計的美感體現在有秩序數理的韻律上,這點與繪畫有著本質的不同。
包裝設計的獨立性體現在版式編排和字體形態上。
只有通過文字形態的存在,其自身價值才能夠得以體現。既然繪畫藝術可以無文字表述出現,故此它就不存在拍板的問題,而現代包裝設計作為版面設計有兩種概念意義上的版式編排:一種是圖形與文字的結合,另一種是色彩文字間的自由結合,這兩種形式均可以稱為包裝版式設計。但無論哪一種形式的設計都離不開文字的存在,一方面版式設計編排無需文字組成,另一方面文字本身形態的差異豐富了版式編排的多樣性。此外,在世界所走過的近一個世紀的現代設計發展歷程中,前輩設計師們在實踐中總結出了一系列版式編排的形式法則,購成了現代設計的基礎論,如:比例,力場,中心,方向,對稱等,以及黃金分割在設計中的運用,德國標準比例,動力對稱學說等等都集中體現了平面設計的獨特諾言。而影響版式編排藝術性的字形態已逐漸發展成為新的設計學科。
由于繪畫與設計存在著巨大功能上的差異性,同時,在工藝制作的實現方式上也就存在著本質的區別。繪畫雖然是一門藝術,但是在制作過程中技術的成分占有相當大的比例。如果說繪畫在藝術的再創造下是一個新觀念新手段的思維過程,那么繪畫在技術中所包含的材料,技巧等一系列加了手段則是完成這種思維的最終目標。任前文中提到的繪畫是個體勞動并突出表現個性的單一行為。同時,這就決定了作為統一內容單幅獨立的繪畫作品,絕對不能重復存在,并且呈現給觀眾的必須是手工制作的真實的肌理材料。而作為設計其產生與發展和商業行為結伴而來,是隨著商品經濟的激烈競爭而出現的。它的木的是為整個市場服務,具有顯著的商品特征,在其實現方式上必然是在腦力勞動創造下的和機器大生產相結合的物化過程。在過去近一個多世紀的發展歷程中,設計從來都是以機器印刷的方式來證明自己的價值。它從未脫離過大機器生產而獨立存在。即使是在國際各種設計比賽中,設計作品的產生方式更加體現機器的智能化,工業化,系列化,越來越顯示出機器的重要性。因此作為一個設計師不僅應懂得設計還應該懂得機器的印刷功能,印刷裝訂工藝,紙張的品牌,種類,性能都會影響設計作品的最后質量。而繪畫作品的產生方式屬于純手工藝品,它和機器大生產無關,故此也就不必去勞神考慮機器的性能和工藝加工程序。
綜上全文,繪畫與現代包裝設計有著巨大的差異,二者之間的關系屬于兩個不同性質行業之間的關系,是實用性與觀賞性的關系,是多層次,多社會性的理性思考與情感宣泄,表現個性才氣的關系,但并不否認二者之間的聯系性,我們只有正確的把握繪畫與包裝設計的差異性,掌握適度的分寸關系,運用二者之間共性的基礎理論才能對這一問題有客觀深刻的科學認識,總之,包裝是綜合性的,全局性的設計。
參考文獻:
[1]王宏建.藝術概論.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00,7
[2]鐘蜀衍.色彩構成.杭州: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1994,4
[3]陳重武.新色彩構成.天津: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2004,8
[4]劉波.包裝裝潢設計.濟南:山東美術出版社,2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