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禎意(鄭州升達經貿管理學院, 河南 鄭州 51191)
民族民間舞蹈可以說是人類精神層面的瑰寶,它的形成與演變都是人類前輩智慧的體現,通過對其細致的研究能夠對該族文化有一定的認識,它是民族祖先智慧的結晶,是民族發展史的一種記錄形式。所以,我們應該重視起民族民間舞蹈所帶有的深刻含義,想盡辦法的去幫助塔進行傳承,不要讓它銷亡在人類進步的路上。想對其進行有效的保護與傳承工作需要依托于對其深入的了解。
民族民間舞蹈往往不是一個人來進行開展的,每一個加入到舞蹈隊伍當中的人都是展示者,想要進行傳承必須提供給它良好的傳承環境。民族民間舞蹈豐富的內涵并不是可以被輕易感受的,而特定的環境與氛圍就像是一把打開寶箱的鑰匙一般,可以透過現象看到本質,深入體會民族舞蹈所具備的獨特風格,給民族舞蹈提供一個在古老的節日和祭祀活動當中傳承的機會。就好像納西族所創造的民族舞蹈東巴,它就往往會出現在納西族重要的節日當中。納西族擁有很深厚的文化底蘊,民俗節日是非常多的,又總是舉行重大的祭祀,在這些活動舉辦的過程中,東巴舞基本上是必不可少的,通過這些古老的、民族的活動,給了東巴舞一個得以傳承的機會,這意義是非常重大的。
不可否認人才是傳承的主體,所以群眾間的傳承活動是民族民間舞蹈傳承的重要手段,目前比較主流的傳承方式是家族式的傳播與通過師徒關系進行的傳播。
家族式的繼承非常好理解,就是老一輩的口口相傳,可以是父親傳承給孩子也可以是叔叔傳承給子侄。家族傳承是依托于親情的,帶有濃厚的家族整體意識,外部環境對其產生的影響是非常小的,使民族舞蹈不容易被摻雜進太多雜志。還以納西族的東巴舞為例,它就是通過祖傳的方式來進行傳承的,正是因為這種親情的維系,該族的民間舞蹈才還能在現在社會綻放美麗。
而通過師徒關系來進行傳播的民族舞蹈也是比較多的,它沒有了親情的舒服,更具開放性與包容性,可以聚百家之長,不斷的完善,在漫長的傳承過程當中經常得到補充。比如昭通這一民族所獨具的“四筒舞”這一民族舞蹈,它就是通過老師的教導進行傳播的一種典型,它已經傳承了三百多年,事實證明了師徒傳承的有效性。
人們在進行現代化建設的當下,發現了民族民間舞蹈文化傳承的重要性,人們也越來越關注這一燦爛文化的傳承問題。我國相關部門已經相繼出臺了諸多政策來保護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切身的去落實對其的保護工作,專門建設了專門的研究所,通過社會的力量來幫助民族民間舞蹈文化來進行傳承。例如在兩千零二年的時候,專門研究東巴的相關機構與云南大學進行了協商工作,合力創辦了“納西族語言文字學和東巴文化”本科班。以這種傳播的方法,給民族民間舞蹈的傳承進行保駕護航,鼓勵更多人來了解這一美麗的瑰寶,不想讓它消失在發展的長河當中。
第一點,政府應該拿出足夠的重視程度,給民族民間傳統文化的傳承與保護確立相應的法律法規,增大執行力度。比如,針對南澗彝族的“跳菜”舞蹈的保護工作就初見成效,已經把其規定到他們當地的假期當中,讓他們重視自己文化的同時,也博得更多人的尊重。第二點,充分發掘藝術家、舞蹈家、民俗家的作用,讓他們知道自己身上還應該抗起一份文化傳承與保護的責任,積極的去進行研究與宣傳,重視起民間藝人的力量,更深入的去了解民族民間舞蹈文化,真正的走到民族當中去感受,然后進行大量的收集工作,唯有如此才能真正的民族舞蹈文化不被時代的年輪所掩蓋。
在中國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現代化建設中,云南作為面向東南亞、南亞的重要門戶和通道,經濟和文化發展日益繁榮活躍。民族民間舞蹈的傳承、保護、發展與開發一直都是各國舞蹈藝術家密切關注的熱門話題和焦點。近年來聯合國及各國政府先后以立法的形式制定并發布了一些保護和發展民族民間傳統藝術的政策法規,加強了繼承和保護民族民間傳統藝術的工作。提出了在尊重民族、尊重傳統的基礎上深入發掘、搶救、保護和在新形勢下,以研究民族民間舞蹈文化傳承規律及發展趨勢為龍頭的多學科、多領域、多層次的對云南在地區提升文化保護、文化產業方式和旅游發展中所導致的民族文化重構機制和影響的研究和與之相關的文化政策進行深入持久地、系統科學地調查研究和科學論證系統工程的設想、對策與思路。以求在對民族民間舞蹈傳統不斷保護繼承和發展創新的基礎上,實現云南民族傳統舞蹈、民族藝術舞蹈、民族舞蹈文化產業、旅游舞蹈、舞蹈教育及民族舞蹈藝術理論體系的健康科學和可持續發展。
我國擁有者豐富的文化底蘊,五十六個民族都擁有著自己燦爛的文化,但是伴隨著現代化的建設,一些民族的民間舞蹈文化受到了巨大的沖擊,可能會慢慢的消失不見,這不是我們所期望看見的。因此應該加大對其的傳承與保護力度,讓更多的人可以了解民族民間舞蹈的內涵,欣賞它們的美麗,予以更多的尊重,幫助他們在時代發展的過程中依舊能夠保持那份傳統的魅力,不被現代化的氣息所掩蓋。
參考文獻:
[1]徐東琴.民族民間舞蹈文化傳承規律及發展趨勢研究[J].中國文藝家.2017(12)
[2]宋媛.構建旅游文化新生態營造傳統民間舞蹈發展[J].藝術研究.2017(04)
[3]李雯.論中國民間舞蹈的文化傳承[J].參花(下).2017(06)
[4]李青窈.民族民間舞蹈文化傳承規律及其發展趨勢研究[J].黃河之聲.2017(06)
[5]張璨.江蘇民間舞蹈傳承譜系研究[J].通俗歌曲.201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