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廣炎 桂峰蘭



摘要:互聯網是當代最偉大的發明和創新成果之一,已融入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在“互聯網+”背景下,以大數據、云計算、移動互聯網、智慧城市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浪潮,給傳統的政府管理模式帶來了劇烈的沖擊,互聯網+政務,能夠充分發揮互聯網的高效、便捷優勢,提高資源利用效率,降低服務消費成本,創新政府服務模式,提升政府科學決策水平,現已為推動新一輪政府轉型的新動力。
關鍵詞:互聯網+;政務大數據;政府2.0;智慧政務;工業4.0
1、時代背景
1.1 數字革命的發展進程
我們經常談論我們所處時代,有的說是信息時代、有的說是互聯網時代、數字時代、大數據時代,這些提法都對,但比確切的說法還是應該是“大數據時代”。下面讓我們回顧一下數字革命的發展進程:如圖1.1所示。
20世紀40年代,1946年發明了人類第一臺電子計算機,開啟了計算革命,進入到計算機時代;到了20世紀90年代互聯網的應用,帶來了信息革命,人類進入到了互聯網時代;21世紀10年代,互聯網對各個領域滲透加深,數據的積累與日俱增,各國把大數據提升到國家戰略,引領新的經濟形態,創新驅動和政府管理模式的創新層面上,引發決策革命,2012年被世界公認為大數據元年,迎來了大數據時代。
在此背景下,2012美國出臺了“工業互聯網”。是以互聯網為基礎,將人、數據和機器連接起來而形成的工業系統。重塑美國制造業。
2013年德國“工業4.0”。其實質是實現“智能化工廠”,通過物聯網方式構建一個個性化、數字化的智能制造模式。在德國工業4.0被稱為第四次工業革命。
2015中國提出“互聯網+”。互聯網+提出于2012年1 1月,易觀國際CEO于揚在易觀第五屆移動互聯網博覽會上首提。201 5年3月全國兩會,騰訊公司CEO、人大代表馬化騰兩會期間提交《關于“互聯網+”為驅動,推動我國經濟社會創新發展的建議》方案,獲得通過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同年2015年10月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互聯網+”被寫入會議公報和十三五規劃。
“工業互聯網”、 “工業4.0”和“互聯網+”概念的差異如表1—1所示。表1—1“工業互聯網” “工業4.0”和“互聯網+”概念的差異注:√提出,×未提出
從表1—1可以看出,三者都提升到國家戰略,引領新的經濟形態,創新驅動和產業結構優化升級,而其中只有中國的“互聯網+”提出了政府管理模式創新,體現了中國政府將進一步用“互聯網+”提升政府菩治能力,打破“信息割據”,鏟除“信息孤島”,實現信息社會化、政府管理民主化、公眾體驗個性化。
1.2 基本概念
互聯網+:利用互聯網平臺,利用信息通信技術,把互聯網和包括傳統行業在內的各行各業結合起來,在新的領域創造一種新的生態。簡單來說就是互聯網+(行業),例如:互聯網+(零售業)=淘寶、京東,互聯網+(通訊)=微信、QQ,互聯網+(信息服務)=百度、SOHU。
互聯網+進行政府管理模式的創新,必須用到政府職能部門在行使職能時產生的大量數據,政府大數據占全社會大數據量的8070以上。什么是大數據昵?有多種解釋,IBM給出了大數據的5種特征,也稱5V,即:Volume(大量)、Voriety(多樣)、Volue(低價值密度)、Velocity(高速)、Vera city(真實性)。
Volume(大量):201 7年天貓雙11交易額最終定格在1682億元,全夭物流訂單達8.12億,這樣巨大的數據,靠傳統的關系型數據庫是無法處理的,2010年淘寶研發了自己的云存貯系統OceanBase。
Variety(多樣):包括結構化和非結構化數據,如城市紅外攝像數據、政府部門數據、微信、微博、網上購物訂單,手機機站數據。
Value(低價值密度):數據量巨大,單條數據本身并無太多價值,但海量數據中隱藏了巨大價值,需要進行深度挖掘才能體現其價值。
Velocity(高速):支付紀錄在雙11開場5分鐘22秒時誕生——當時支付寶的支付峰值達到25.6萬筆/秒。
Veracity(真實性):大數據必須具有真實性,只有數據真實,才能以此做出正確的科學決策。
大數據以上的特征,傳統的計算不能進行處理,由此云計算由此誕生。
云計算:分布式的、網絡化的,按使用量付費的模式。就是花錢計算服務。如以前農村,每家打水井,現在用自來水了,自來水管網,只要把水龍頭一開,水就來了。為了促進我國大數據的發展,國家出臺相應的政策。
1.3 國家政策支持
《關于促進大數據發展的行動綱要》國發[2015]50號(2015.9.5),《行動綱要》己把大數據提升到“十三五國家點戰略”。共10項工程,關于政務大數據方面為2項。
(1)政府數據資源共享開放工程
2017年底前,明確各部門共享范圍和使用方式,跨部門數據共享格局基本形成。
2018年中央政府層面實現數據統一共享平臺的全覆蓋。實現金稅、金關、金土、金農、金水、金質等。
2020年底前實現民生保障服務相關領域的政府數據向社會開放。實現信用、交通、醫療、衛生、就業、社保、文化、地理等。
(2)政府治理大數據工程
推動宏觀調控決策支持、風險預警和執行監督大數據應用(2018年應用試點);
推動信用信息共享機制和信用信息系統建設;
建設社會治理大數據應用體系(2018年應用試點);
2、《行動綱要》實施措施
國家實施大數據工程,采用試點、建立綜合實驗區的方法,共分為兩批:如圖2.1所示。
3、政務大數據
3.1 政府數據特點與現狀
政務大數據:一種新生事物;重要資源;一種新鮮的能量。其特點為數據規模大、數據來源和結構復雜、數據價值高但利用率低。其不同層面特點與現狀如圖3.1所示。
由于以上特點,在政務大數據具體的實施過程中,給政府管理者帶來了一些思維上的困境。
3.2 政務大數據思維困境
對于一些政府管理者,往往憑經驗辦事,缺少數據思維和數據意識,往往差不多,中庸思想比較嚴重,通常粗放式決策、武斷式行政,拍腦袋決策、拍胸脯辦事、拍屁股走人這種現象時有發生,主要表現為:
看不見:看不見政務大數據的存在;看不見潛在價值。
看不懂:領導干部重管理,輕技術,對新興信息技術一頭霧水,只知大概,不懂內涵。對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頭腦中沒有概念。
跟不上:不注重信息技術的學習,對發展飛速信息技術對政府管理創新起到什么作用搞不清,跟不上國家大數發展的戰略。2017年網上流行一句話“站在風口,豬都能飛”——小米CEO雷軍。
馬云回應: “站在互聯網風口,豬能飛起來,但豬沒有長翅膀,掉下來,摔死的還是豬”,這兩句話形象告訴我們,互聯網發展訊速,是對傳統思維的一種顛覆,帶來機遇和挑戰,跟不上就會掉下來摔死。
3.3 政務大數據思維困境消解
菩辯:政府部門的大數據,產生于政府相關職能部門履職過程中,存放在各級政府部門的機房機柜中。
善用:政府部門擁有的大數據占社會總量80%以上,二次利用率幾乎為零。 (1)培養干部的大數據意識; (2)建立健全大數據采集、存儲、分析、挖掘機制; (3)加快政府大數據開放和共享進程。
菩管: (1)嚴把質量關; (2)嚴守安全關; (3)規范制度,強化管理。
3.4 政務大數據應用的目標
智慧化服務。以人民為中心,提升便捷感、安全感、獲得感、公正感、幸福感。
智能化治理。政府結構扁平化、政府運作智能化、社會治理網格化、公共安全數字化、民生服務智慧化、公權力約束精準化。
4、大數據推動政府服務的創新(政府2.0)
我國有著使用大數據進行政務管理的基礎:網絡規模全球第一、網民數量全球第一、智能手機用戶全球第一、電子商務交易額全球第一、移動支付全球第一。
4.1 政務大數據打造政府2.0與3.0時代
政府1.0、政府2.0與3.0類似WEB1.0、WEB2.0、WEB3.0。
WEB1.0:普通互聯網;WEB2.0:移動互聯網;WEB3.0:物聯網。
政府1.0:側重于“以政府為中心”,政府在公務事物中扮演較為單一和主導性的角色(如單純地提供信息), (老百姓辦事往政府跑)。
政府2.0:側重于“以公眾為中心”,政府更加主動公開信息,吸納多元主體參與,行為、過程和形態符合和滿足公眾需求(建立辦事大廳,老百姓少跑腿)。
政府3.0:側重于“以每個人為中心”,政府更加主動的開放、共享與共治,同時更加注重溝通(韓國2013年提出) (政府上門服務)。
4.2 政府1.0與政府2.0區別(表4-1所示)
4.3 “互聯網+政務服務平臺”(政府2.0)
實現目標:一站式服務,讓數據多跑路,讓百姓少跑腿。具體為:
一號:實現“一號”申請,簡化優化群眾辦事流程。充分發揮公民身份號碼作為公民唯一的、終身不變的身份代碼作用,以公民身份號碼作為唯一標識,建成電子證照庫,實現群眾辦事“一號”申請,避免重復提交辦事材料、證明和證件。
一窗:實現“一窗”受理,通過數據共享交換平臺,多部門服務窗口整合為一個綜合服務窗口,變“群眾來回跑”為“部門協同辦”。 (如購房,交稅,房產稅、地稅,一窗口完成)。
一網:實現“一網”通辦,網上辦事“一次認證、多點互聯”。
5、貴州運用大數據創新政府公共服務
5.1 貴州政府網上政務服務能力水平
國家行政學院電子政務研究中心在北京發布《省級政府網上政務服務能力調查評估報告(2017)》“貴州省2016年全國省級政府網上政務服務能力總體得分91.18分,全國排名第二”。報告評價:“貴州省以‘互聯網+思維轉變傳統觀念,通過創新政務服務方式,優化服務流程,促進政府職能大轉變,通過政務數據大整合,行政效能大提升,網上政務服務工作取得顯著成效,成為引領發展的‘互聯網+政務服務典型示范。”
5.2 省級政府網上政務服務能力總體排名(表5-1所示)
5.3 省級政府網上政務服務能力總體情況分析(表5-2所示)
5.4 貴州省政府政務服務的指導思想
五全服務:全覆蓋、全聯通、全方位、全夭候、全過程。
六個統一:統一頂層設計、統一開發建設、統一推進應用、統一辦理平臺、統一數據共享、統一安全保障。
5.5 貴州省網上辦事大廳—互聯網+政務服務平臺
6、結束語
以大數據為核心的智慧政務——“互聯網+政務”,涉及政府部門和政府管理者。對于政府部門來說主要是:
1)政府的頂層設計;
2)技術和制度上的突破和創新;
3)建設中選擇合適的技術、產品和解決方案;
對于政府管理者:
1)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讓數據多跑路,百姓少跑腿;
2)善于獲取數據、分析數據、運用數據,了解社會和民眾需求,用大數提供科學決策。
總之,智慧政務建設,政府主是主導、技術是手段。得數據者,得天下!唯有改變,才有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