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嘉琦 張運鋒 李曉菲
摘要:創新學分作為學分制的一種創新和補充,應成為獨立學院電子商務專業教學改革的重要發展方向。從創新學分的角度,獨立學院電子商務專業的教學改革應明確創新學分的范圍與認定原則,通過完善監督機制、設立專門的創新活動管理工作崗位和建立信息交流平臺等措施,并結合辦學實際和人才培養方案來達到培養出更具有就業競爭力的人才的目的。
關鍵詞:創新學分;獨立學院;電子商務;教學制度
引言
隨著電子商務行業的快速發展,大量傳統企業開始爭相涌入電子商務領域,對應從業人才的需求也大量增加。據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12月,占比84%的電商企業存在人才缺口,超四成企業有大規模招聘計劃[1]。該中心發布的《2017年度中國電子商務人才狀況調查報告》數據表明,電子商務是實踐性、應用性極強的專業,相對來說,對學歷的要求并不是很高,企業更看重的是員工的學習力、責任心以及業務能力[2]。因此如何培養具有較強實操能力的應用型、復合型電子商務人才,已成為我國高等院校電子商務專業教學改革的重要目標。
獨立學院作為高等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擔任著培養電子商務人才的重任,據教育部最新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的獨立學院有265所,有83所開設了本科層次的電子商務專業,為了突出專業特色和提高就業競爭力,部分獨立學院還設置了專業方向。
目前,獨立學院正向應用型高校轉型,部分獨立學院不再效仿母體學校的學分制,而是積極地對學分制進行大膽改革,在考慮生源現狀和人才培養目標的基礎上,重視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建立與之相適應的創新學分教學管理制度。
1、創新學分制度的實施現狀
創新學分是指全日制本科生在完成人才培養方案計劃內要求的學分之外,參加科學研究、社會實踐等活動,取得一定創新意義的成果之后,通過申請和認定獲得的學分[3]。創新學分對于提升學生的就業競爭力、規范創新活動、促進獨立學院向應用型高校轉型發展、推動“雙師型”師資隊伍的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據不完全統計,至今在國內陸續實施創新學分教學制度的本科高校達500多所,占全國普通本科高校70%以上,并有繼續增加的趨勢[3]。創新學分的實施關鍵在于明確創新學分的范圍及認定標準。以電子商務專業為例,創新學分一般有專業競賽、科研項目、職業資格認證、專利與軟件著作權、社會實踐、學術論文、MOOC和其他院校互認課程等形式。創新學分的認定標準一般配合學分置換制度運行,即實施創新學分與課內課程學分互認制度,課內課程是學生修讀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規定的應修課程。學生可將其所獲得的創新學分申請互認為課內課程學分,通過教務管理部門認定后,可相應免修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規定的應修課內課程。
2、獨立學院電子商務專業創新學分實證分析——以華南農業大學珠江學院為例
華南農業大學珠江學院是教育部2006年批準設立,實施本科層次教育的獨立學院,該校的電子商務專業主要培養電子商務系統開發與建設、網站運營管理等方面的復合實用型人才。該校制定了創新學分制度——《華南農業大學珠江學院課外、課內課程互認管理實施細則》(以下簡稱細則),并于2014年11月18日開始實施,對創新學分的申請、審核、認定、置換有明確的流程、標準和要求。學生獲得專業競賽相應等級、職業資格證書或MOOC有效成績單后,填寫《華南農業大學珠江學院學生課外、課內課程互認申請表》向所在二級學院、教務處申請相應的課內課程學分,二級學院、教務處經過對比《華南農業大學珠江學院課外、課內課程互認對照表》審核通過后認定其獲得課內課程學分,學生即可免修該門課程。
據該校教務管理部門統計,截至2017年9月1 2日參與創新活動并完成學分置換的學生共有1091人次,占2014、2015、2016級在校生比例的12.88%(2017級新生未報到),共獲得4780學分,其中職業資格證類置換的學分總數有950學分,占總學分數的87.08%,但該類學分主要來源于財政會計學院申報的會計從業資格證與助理會計師資格證,這兩個證書占了3982學分,共有942人次置換了學分。而電子商務專業學生申報的創新學分主要來源于創業和工作室實踐,只有5名學生申報了20個創新學分并完成學分置換,占總學分數的4.1%。
3、案例學校在實施創新學分制度存在的問題及改進建議
3.1 宣傳不到位
學生沒有去申請創新學分的主要原因是不知道有學分置換制度。究其原因,一是電子商務專業所在的信息工程學院在日常教學中對學生進行的創新學分的解釋和教育不足;二是學生對自己的專業學習缺乏主動性,沒有去了解與專業相關的教學制度。二級學院和教師應該積極引導,利用現有的信息溝通工具共享相關文件,并在新生入學教育、班會課、專業課等場合進行解讀,讓學生認識到創新學分教學制度對其創新能力鍛煉的作用與意義,充分調動學生參與創新活動的積極性,讓整個校園對創新學分的關注提高到一個新的高度。
3.2 創新學分的置換范圍過于狹窄
該校已經把部分專業競賽、職業資格認證、MOOC和其他院校互認課程確認為創新學分的范圍,但無確認科研項目、專利與軟件著作權、學術論文等形式的創新學分范圍。建議校方根據辦學實際把現有的創新學分范圍適當擴大,細化創新學分與課內課程置換的標準,讓學生多元化成才。
3.3 創新學分的實施缺乏監督機制
在實施創新學分的過程中,部分二級學院為了提高課程的總體及格率降低了學分置換的標準,例如同意部分學生用一些難度較低的網絡課程置換難度較高的課內課程,而網絡課程與課內課程的難易程度是否相匹配,教務處管理人員無法一一核對,建議由學校的教學督導辦監督這一工作流程,確保每學年的創新活動能有序開展,創新學分能嚴格按照置換標準置換。
3.4 缺少相關政策和激勵制度的支持
創新學分的實施對師資力量提出更高的要求,但除了大創項目、省級以上由教育廳主辦的專業競賽外,校方在職業資格認證、專利與軟件著作權、社會實踐、學術論文、MOOC等形式的創新學分活動中對指導教師方面缺少相配套的政策和激勵制度,導致教師較少或無參與創新活動。另外,獨立學院由于自身的辦學特點,教師的流動性相比于公辦院校也較高,因此建立一支穩定的、專業的師資隊伍仍然是電子商務教學的關鍵。建議校方修訂現有的薪酬制度,把給予參與創新活動的指導老師合理的薪酬支持常態化,有償鼓勵教師定期進修培訓或到企業掛職鍛煉等,充分調動教師指導創新活動的積極性,留住教師,保證日常教學運行。
3.5 缺少專門的創新活動管理工作崗位和信息交流平臺
學校一般通過官網、學委班長微信群、QQ群等途徑向師生發布創新活動信息,信息的傳遞單向性較強,師生間缺少雙向選擇的信息交流平臺。建議由校方人事處在科技處下設一個專門管理創新活動的工作崗位,該崗位負責全校所有創新活動的管理,并由科技處統籌建立一個專門的創新活動信息發布、交流平臺,確保師生知曉創新活動的相關信息,并提供預報名和審核接口,來搜集有意愿參加創新活動的學生和指導老師的信息,更有利于高水平創新活動的開展。
4、結語
獨立學院創新學分教學制度將學生自身的興趣和專業特長緊密結合,提升了學生的創新能力,也提高了教師的業務水平,更提高了學校的綜合競爭力。獨立學院應根據自身的辦學實際,突出專業特色,結合人才培養方案進一步完善創新學分教學制度,讓學校更好地完成轉型,培養出具有就業競爭力、未來走向社會更能適應市場發展需要的人才。
參考文獻:
[1]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84%的電商企業存在人才缺口用人綜合成本不斷上升[EB/OL].http://www.100ec.cn/detail--6445337.html,2018-04-17.
[2]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2017年度中國電子商務人才狀況調查報告[R].中國杭州: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2018:33-34.
[3]鐘燕瑾.高職院校創新學分實施現狀的調查與分析[J].教育與職業,2016(09):3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