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繼軍 張少生
摘要 運用文獻資料法和邏輯分析法,從內含、特征等方面對運動休閑特色小鎮進行研究。認為:1、特色小鎮是專用名詞,是新型城鎮化建設的成果;2、運動休閑特色小鎮是“體育”和“休閑”的聯袂,是“體育”和“特色小鎮”的聯姻,是特色小鎮的重要類型之一;3、已渡過探索階段,進入推進階段;4、享受特色小鎮和國家體育總局雙重待遇;5、特征:大勢所趨、一詠相承、市場運作、核心突出、定位超前、全局統籌、穩中求進、大膽創新、矛盾統一、前景廣闊等;6、即將或者已經成為我國體育產業發展的新方向、新動力和新模式。
關鍵詞 運動休閑特色小鎮
內含 特征 前景
中圖分類號:G811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009-9328(2018)02-017-02
一、內含
(一)運動休閑特色小鎮的概念
運動休閑特色小鎮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中,助力新型城鎮化和健康中國建設,促進脫貧攻堅工作,以運動休閑為主題打造的具有獨特體育文化內涵、良好體育產業基礎,運動休閑、文化、健康、旅游、養老、教育培訓等多種功能于一體的空間區域、全民健身發展平臺和體育產業基地。
(二)內含的演變
運動休閑特色小鎮是我國體育產業發展的階段f生產物,會隨著實體的發展而演變,是“體育”和“休閑”的聯袂,是“體育”和“特色小鎮”的聯姻,是特色小鎮的重要類型之一。
二、特征
(一)背景大勢所趨
國際經驗顯示,當人均GDP超過8000美元時,體育健身將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型產業,2015年我國人均GDP達到7500美元,預計未來幾年體育消費將迎來爆發。2016年中國GDP為744127億元,人均GDP為55412元,折合8866美元(根據〈2016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換算),說明我國體育消費已經在2016年超過閾值。
(二)歷程一脈相承
“特色小鎮”經歷了由地方建設到中央戰略,由單一概念到“城鎮化”和諸多特色產業載體的升華。在國務院、住建部、發改委、財政部、體育總局和各級政府部門的共同支持下,“特色小鎮”和“運動休閑特色小鎮”的建設,正在一步一個臺階,呈現在世人面前。第一批名單的公布,標志著運動休閑特色小鎮的發展已渡過探索階段,進入推進階段。
(三)政策歷史空前
目前政策支持主要集中在資金、稅收和用地指標等方面。中央層面:1國家發改委設立專項建設基金;2中央財政給予適當獎勵。地方層面:1土地保障:大多數在增減掛鉤的前提下,加強利用存量;浙江山東在達到效果的情況下,有用地指標;2財政支持:部分省份有專項基金,另外在已有的相關專項基金中加以傾斜;浙江采取稅收返還政策;普遍要求市、縣級政府配套資金;3融資支持:引導銀行對特色小鎮建設進行支持;鼓勵社會融資,如PPP(Public—Pfivate—ParLnership)模式(融資和項目管理模式的一種)、發行證券等;4人才引進:放寬落戶限制,吸收需要的人才等;貴州省實行對口幫扶政策;5管理權限:在河南省,賦予示范鎮縣級政府權力等。
國家體育總局給予的政策支持如下:1對納入試點的小鎮,一次性給予一定的經費資助;2各運動項目管理中心(項目協會)將向各小鎮提供體育設施標準化設計樣式,配置各類賽事資源;3制定完善運動休閑特色小鎮建設有關政策、細化工作方案,推動此項工作持續健康發展,成為脫貧攻堅工作的助力項目。
(四)原則市場運作
在供給側改革背景下,擴大體育休閑特色小鎮的供給,滿足體育休閑市場的消費需求,實現企業經濟回報和政府服務功能的共贏,是現階段的主要矛盾。PPP模式的介入,社會資本為體育小鎮提供了充足的資金、專業化管理人才、融資保險等,解決了地方政府依靠傳統“事業型”公共體育服務供給模式的諸多缺陷,尤其是公私共同承擔風險、資產證券化、“靶向供給”等對促進產業升級作用明顯。所以,PPP模式,符合“政府支持”、“企業主導”和“市場運作”的理念,是關于特色小鎮的成功探索之一。
(五)核心要素突出
除了特色體育資源外,還要有優越的地理環境、特色自然資源、特色文化資源和完整的產業鏈等。核心是打造特而強的產業鏈,其次是建設比擬城市的基礎設施和生活配套服務,還要有充滿活力的體制機制。
以法國格拉斯小鎮為例,經歷了:皮革業,鮮花種植業,再到香水制造業,最終產出了分靡全球的香內兒5號香水,再加上地中海風情的特色旅游,最終走上了以綠色農業為基礎(鮮花)、新型工業為主導(香水)、現代服務業為支撐(旅游)的經濟發展模式。
(六)定位綜合超前
運動休閑特色小鎮是體育和旅游的產物,定位包含功能定位、產業定位和形象定位三個方面。例如法國沙木尼(登山、滑雪)、新西蘭皇后鎮(戶外專業運動)和愛爾蘭香依(騎馬、高爾夫)、著名的瑞士達沃斯小鎮、浙江烏鎮和海南博鰲,又如全球零售業巨頭沃爾瑪總部設所在地——人口僅為2.5萬的美國阿肯色州本頓維爾。
(七)全局規劃統籌
必須堅持規劃先行,確定發展藍圖。統籌人口分布、產業布局、國土空間利用、生態環境保護以及公共服務配套等要素,要有全局性、綜合性、戰略性和前瞻性。
(八)建設穩中求進
充分發揮市場主體作用,加強政企協同推進,確定開發模式,例如省地共建模式、PPP模式等。政府積極引導,突出體育特色,形成產業鏈、服務圈和文化內涵。積極探索體育扶貧新模式,例如分發股權、提供就業崗位、提供培訓服務、搭建當地特色農產品銷售平臺等。
(九)問題矛盾統一
運動休閑特色小鎮是國家體育總局發起的戰略項目,有些關系需要進步理順,具體政策和工作方案,還需要體育總局牽頭,聯合相關的中央部門、地方政府和職能部門加以完善和細化,力求既能統領全局,又能因地制宜。
我國體育產業結構發展不均衡,賽事服務等核心產業的市場化程度過低,僅占體育總產值的21%,體育用品占比過高,高達79%。美國體育產業結構中體育用品占比42%,體育服務等占比高達58%。
(十)發展前景廣闊
體育產業是綠色產業、朝陽產業,符合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五中全會上強調并貫徹的“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國務院提出:到2025年,基本建立布局合理、功能完善、門類齊全的體育產業體系,體育產品和服務更加豐富,市場機制不斷完善,消費需求愈加旺盛,對其他產業帶動作用明顯提升,體育產業總規模超過5萬億元,成為推動經濟社會持續發展的重要力量。
三、結論
第一,特色小鎮是專用名次,是新型城鎮化建設的成果。
第二,運動休閑特色小鎮是“體育”和“休閑”的聯袂,是“體育”和“特色小鎮”的聯姻,是特色小鎮的重要類型之一。
第三,運動休閑特色小鎮的發展已渡過探索階段,進入推進階段。
第四,運動休閑特色小鎮享受特色小鎮和國家體育總局雙重待遇。
第五,特征:大勢所趨、一脈相承、市場運作、核心突出、定位超前、全局統籌、穩中求進、大膽創新、矛盾統一、前景廣闊等。
第六,前景:即將或者已經成為我國體育產業發展的新方向、新動力和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