鞏清波
中圖分類號:G85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009-9328(2018)02-033-02
摘要 本研究利用文獻資料、并歸納分析等方法,先對中國傳統健身氣功開展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比較,再構建一套行之有效的推廣模式。從而振奮全民族精神,同時增強當代大學生身體素質,培養良好的健身運動習慣,促進身心健康,并使健身氣功也能在高校中傳播,達到共贏的目的。
關鍵詞 健身氣功 高校學生 推廣模式
一、引言
中國傳統健身氣功是集歷史文化底蘊與現代科學理念和時代特色為一體的傳統體育項目。可是目前,傳統健身氣功在高校課程的開設規劃中,并沒有受到學校廣泛的重視,在教師隊伍中也沒有得到充分均勻的普及。所以,為了使中國傳統健身氣功能在高校和師生中得到更好的傳播與發展,目前全國各類高校極需要建立一種更科學、更有效的推廣模式,讓健身氣功走進校園,
普及社會,從而也為今后傳統健身氣功的發展提供藍本和行之有效的運行模式。
二、健身氣功的發展概況
(一)健身氣功管理模式
中國國家體育總局在2000年就將健身氣功從武術管理中心獨立劃分,并且成立與之匹配的中國傳統健身氣功管理中心,并且以政府管理為主要的方式,積極引導廣大群眾在現代科學文明的指導下,學習并且推廣健身氣功,形成以面帶點,再以點組面的形式推動健身氣功的健康發展。
為此,國家體育總局陸續發布《暫行辦法》、《實施細則》等相關文件在經歷幾年的實踐發展中,逐漸形成了從市級體育管理部門到縣級體育管理部門,并下放社區街道、健身協會,最后落實在群眾身上的健身推廣模式和由聯絡、培訓、交流、匯報相交織的4個工作制度,從而為傳統健身氣功的發展和社會政治穩定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二)健身氣功現有推廣方式
目前國內傳統健身氣功推廣主要以派人進行相應傳授,各級各類輔導員也充當健身氣功推廣的篩查員為主要特色。目前,健身氣功管理中心采用的主要推廣方式有以下幾點:
第一;邀請全國健身氣功專家到全國各地對人民運動意識,身效果及健身對自身存在的一些慢性疾病和養生的積極治療作用進行重點培訓和講解,讓民眾能樹立慢病動治,慢病自調的意識,從而使民眾在達到健身指標的同時,能夠有意識的對自身慢性疾病進行相應針對運動治療的目的,達到一箭雙雕的效果。最后通過專家培訓及學習者在練習傳統健身氣功中感受到健身對自身健康所帶來的積極影響并帶動旁人,教授旁人,達到普及和推廣作用。
第二;選派各地各級傳統健身氣功的優秀骨干參加全國健身氣功新功法的培訓,再由各學員深入到人民群眾中對新功法進行傳播,達到普及和傳播科學健身氣功的目的。
第三;在全國范圍內,所有省市中的區、縣、鎮等有條件及基礎設施完善的社區、街道、企事業等人流量密集的地方修建氣功練習站點,將健身氣功的根基深入到人民群眾中開花結果,從而推動廣大人民群眾能夠更方便、更直接、更科學的參與健身氣功的鍛煉活動,同時也起到了普及健身氣功的作用。
第四;健身氣功管理中心應將現有專家資源進行整合,定期派送至全國各省市縣級區域進行巡回教學。并且按照國家體育總局制定的總目標對人民群眾進行傳統健身氣功的講解和推廣工作。
三、高校在健身氣功推廣中的優勢
(一)師資力量雄厚,教育理念完善
健身氣功在社會上已產生一定影響力,可是在總體的發展過程中,傳統健身氣功進入高校的時間卻不長。不過值得一提的是,在眾多擁有體育院系的綜合或者非綜合類高校中,都配備有民族傳統體育專業的教師,他們大多具有豐富的理論基礎和較強的技術水平,完全能夠勝任健身氣功教學工作。
(二)推廣范圍大,推廣對象優秀
目前我國經濟發展迅速,全國的高校都在不斷壯大,為了使人民的文化素質進一步提高,各地高校也在逐年擴大招生量。而當代大學生也比以前更加聰明好動,且愛好廣泛,樂于且容易接受新鮮事物,總體體質也較為健康且具有這個年齡階段所具備的“身體素質可塑性強”的特點,而因學生活動相對容易組織的特點,把中國傳統健身氣功面向高校學生推廣的方式是最直接也是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同時也能加深我國高校學生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了解,避免高校學生盲目崇外,從而使我們的學生能夠樹立對自己民族文化的自信,加強對民族文化的了解,同時也能促進高校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三)資金投入少,教育設施完備
因為高校不斷的發展,許多已有和正在修建的校區都規劃了更完備的教學設施和場地器材。健身氣功與其他運動相比,并不需要復雜的運動器械或者設備的支持,場地醫務監督方面也相對投入較少,所以無需太多的資金支出,只需要一塊平坦開闊的空場地,例如田徑操場,校內廣場等。另外,健身氣功不需要任何訓練道具。因此在高校開展傳統健身氣功運動課程和訓練,既無大量的資金支出,也不用擔心場地基礎設施的完善性和各式各類與之匹配的昂貴的運動器材,可謂費用少,投資少,場地簡單,同時效果顯著。
四、創建有利于高校氣功推廣的模式
傳統健身氣功運動項目分類明確,主要是以集體、個人、傳統、競技為主要的參與模式。高校在開展健身氣功課程中,應盡量全面培養學生對傳統健身氣功理論認知和技術學習,且教師應當因材施教,善于發現不同學生的相同點和不同點,然后再針對其進行針對訓練。
(一)課程體系的構建
1.開展普通高校體育院系健身氣功專業課
健身氣功作為一門在體育專業中新興的教育教學課程,教學條件、基礎設施和師資力量在含有體育系的各類院校中比較完善,并且體育專業學生在身體素質方面有一定的保障,對運動技術動作的領會能力要高于一般的普通系學生,所以普通體育學院開展健身氣功的課程中,學校應該選擇適當的時間,將健身氣功納入到學生專業課程體系中,增進學生對健身氣功知識的了解和技能的掌握,同時也在練習健身氣功的過程中,逐漸從學習者變為受益者,最后成為傳統健身項目堅實的推廣者,從而使中國傳統健身氣功能在科學的理論和規范的技術動作下進行傳播,讓更多的人能夠真正感受到傳統健身氣功的魅力。
2.構建普通高校體育院系健身氣功任選課程
在體育院校開展健身氣功專業任選課可為體育院校開展健身氣功和加強傳統體育文化的傳播提供充足的保障。利用高校的各類優勢條件可培養學生意志和創新能力,同時也能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學習優秀精神文化,擴大學生眼界,全面發展,從而能夠使學生養成勤于學習新鮮事物的意識和將來面向社會競爭時,能夠比其他人多一份競爭力。
再者,加強傳統健身氣功文化意識的傳播,培養學生興趣的同時強化對氣功基本動作和套路,可以為高校選拔專業人才和提高學生的就業,提高學生就業率的同時,也能使學校形成積極運動和優良的傳統文化風氣,
為解決當前大學校園普遍存在的學生課余時間懶散頹靡和大學生體質的普遍下降等問題提供一條行之有效的道路。
3.構建普通高校非體育院系健身氣功公共選修課程
傳統健身氣功所具有的特點包含鍛煉者身心放松,動作輕柔和緩,這些保健養生思想始終滲透著中華民族獨特的哲學理念,這與西方單純競技類運動項目的粗暴簡單有著明顯的不同,能夠改善當代大學生處理事物浮躁和沖動的性格,對高校大學生今后人格的健康塑造和冷靜面對復雜的社會生活都有著深遠的影響。
因為普通綜合高校無論是從師資還是場地基礎設施,都會比體育類高校較差,故普通綜合類高校開展選修課會更為理想。主要的目的是提高興趣和加強意志。同時也能讓非體育專業大學生在健身氣功的練習中,能了解健身氣功的運動價值和傳承中國優秀傳統的人文精神,從本我出發,由內而外散發出中華民族優秀文化與和合文化的獨特內涵,若每個學生都傳承了這種氣質和精神,就可以提高全民族的精神和氣質。公共體育選修課還能為普通高校培育體育文化和分為選拔天賦異稟的運動員提供肥沃的土壤和堅實基礎
(二)課外開展模式構建
1.組建健身氣功代表隊
以學校劃撥經費為主要項目資金,用于場地、教師的工作開展,同時相關教師應制定嚴格選拔標準,組建校氣功代表隊,塑造他們優秀人格品質和全面系統掌握健身氣功的理論及技術,使學生能在掌握動作技能的同時,培養他們適應社會、服務社會的能力,同時也能提高抵抗挫折的能力。再者,代表隊可起到宣傳學校招牌,培育校園文化,促進學校發展的作用,也能使在校大學生身心全面發展,培養更多具有一定社會和專業認同水平的氣功運動員,從而形成樂于健身,勤于健身的學校運動文化氛圍,同時也能讓學校進一步的發展健身氣功打下堅實的人員基礎,同時,也使學校聲譽的持續性傳播得到保障。
2.建立課外俱樂部
健身氣功因其動作和緩為特點的表演性質,故具有很高的藝術欣賞價值,課外俱樂部不同于高校任選課和專業課的開設模式,它更側重于練習者的鍛煉效果、精神以及通俗易懂的動作技術和套路的訓練,而與其他課程規劃不同的是,因其傳統健身氣功獨特的魅力被吸引,而不是如同專業課和任選課程所強制性要求的,如同完成任務般的鍛煉,而是真真切切的將健身和興趣結合。
主要以師帶徒,徒助徒和組織戶外教學或實地觀看表演的模式運行,這樣的模式一方面能夠使訓練者自身得到鍛煉的好處,同時自身在鍛煉中也作為了傳播傳統健身文化的一員,使更多學生和其他人參與其中,感受健身氣功的魅力及給自己帶來的強健體魄、增進知識的良好作用
五、結論
中國傳統健身氣功作為一項全國性的傳統體育項目,在當代的發展過程中,通過將健身氣功與高校體育相結合,能在解決推廣不全面、技術傳播不均勻等問題的同時,促進傳統體育文化傳承發展,而在傳播的過程中,也能糾正人民群眾對傳統健身氣功的一些錯誤認知和技術理論上的錯誤,同時也在每個人的鍛煉過程中,增進了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感,提高民族文化自信和對優秀民族傳統文化的了解,從而改善一些社會上的不良風氣,為民族復興添磚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