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軍
中圖分類號:G818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009-9328(2018)02-093-01
摘要 作為我國傳統文化產業的重要結構基礎,體育產業的發展一直受到國家的高度重視和廣泛關注,尤其是進入新世紀以后,在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浪潮下,如何促使體育機構完成現代化轉變,如何優化體育產業的經濟結構模式以使其更好的面對當前的機遇與挑戰,已成為我國體育產業發展的重要任務。本文將結合我國體育環境的發展需求,全面分析體育產業發展所面臨的機遇與挑戰,為其發展規模的提升給出指導性意見。
關鍵詞 體育產業 機遇 挑戰
一、我國體育產業發展的機遇
(一)國家越來越重視體育產業的發展
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不斷增強,國家對體育產業發展的重視程度也在一步步提高,為此,我國出臺了一系列有利于體育建設的政策和法規,提出要不斷增強對體育產業發展的投入力度,到2025年我國體育場的人均面積將達到2平方米,社區也將實現相應健身器材的配套,真正從根本上扶持體育產業的發展。
在我國文化經濟產業高度發展的背景下,人民的精神文化已經進入了更高的發展層次,而體育產業的發展對于我國人民文化素質的培養,以及經濟建設水平的提高都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在黨中央的大力扶持下,體育產業的資源正在進行更優化的配置,內部結構也更加適應時代發展的需求,可以說,國家對于體育產業發展的政策與措施,為體育產業的健康和良性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
(二)互聯網+為體育產業發展注入新活力
在這個互聯網產業高度發展的時代,互聯網+作為一種新型的產業結構模式,成為許多產業實現高速發展的有力推手。與其他產業發展具有相同的戰略思想和手段,我國的體育產業也在借助互聯網這個平臺,打造了“互聯網+體育產業”的型發展模式。
不論是在休閑體育健身項目,還是在體育用品產業的發展中,互聯網+對我國體育產業發展的推動作用都是不可小覷的。體育產業的從業者通過互聯網對消費者服務流向和消費偏好進行調查,并在網上與消費者進行直觀的溝通與交流,在經過后期的數據分析與整理,不斷改進自身的產品和服務以滿足不同年齡和階層消費者差異化的需求,為其提供更好的消費體驗,這不僅促進了我國體育產業的結構化轉型,也為體育產業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與生機。
(三)大數據為體育產業創造更多價值
隨著各種電子設備的大規模普及,我國已經進入了大數據高速發展的時代,每天都有海量的數據信息改變著人們的消費方式和生活日常。大數據的重點就是發掘有利用價值的信息,并通過對數據的分析和整合,將其變成對產業發展有價值的信息資源,我國的體育產業在這樣的背景下也實現了更有價值的發展。
私人訂制模式的實現是體育產業基于大數據背景的成功典范,在體育健身產業中,企業通過身體檢測軟件以及微信、微博等社交軟件,獲取消費者的消費傾向和身體健康指標,為其量身打造合理化的健身方式和運動計劃,提供更符合消費者需求的健身產品。這種私人訂制的產業模式目前已深受廣大消費者的喜愛。
二、我國體育產業發展的挑戰
(一)體育產業的規模有待提升
我國體育產業的起步相對于其他體育大國和體育強國是比較晚的,而且產業規模傾向于單一化和小型化,這嚴重阻礙了我國體育產業的良性發展。近些年來,在政府相關政策的刺激下,相關的經濟產業實現了一定程度上的優化和升級,產業鏈的綜合性得到了提高,但體育產業在我國的市場經濟中所占的比重仍然很小,結構不完整的問題依然存在,市場的需求得不到滿足,人們對于體育產品的消費水平也無法提升,嚴重影響了經濟效益的發展。因此,規模的阻礙已經成為我國體育產業發展過程中所面臨的重大挑戰,必須引起國家和社會的高度重視。
(二)缺乏完善性的體育設施
2008年北京奧運會以后,我國體育產業開始作為單獨的財政項目納入到國家的財政收支中,直到今天,政府一直在不斷增大對體育產業發展的扶持力度,制定了許多的法律法規,督促各個城市和地區大規模引進體育設施,優化體育產業的發展環境,努力實現全民健身。但是,由于經濟條件的限制,許多地區無法保障對體育設施持續的財政投入,再加上我國人口眾多,人均占有的體育資源少,導致了群眾對體育產業的投入熱情和力度不高,體育產業無法實現盈利,有進一步加劇了各地區在體育設施構建上的不完善狀態。
(三)外國企業搶占中國的體育市場
從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來,中國在改革開放的浪潮下對西方國家的企業敞開懷抱,一些歐美的發達國家便紛紛將中國作為體育產業市場的投放對象,像德國、意大利這些足球產業已經發展的很好的國家都把中國作為新興市場大規模注入資本。發展到今天,在我國比較知名的體育企業仍然是以外國企業為主,中國缺少自主的獨立品牌,體育產業發展因此受到了極大的限制,雖然政府對體育產業大力扶持,但由于市場都被外來企業所壟斷,中國的體育產業要想取得突破性的發展,沒有民族品牌是萬萬不行的,因此必須采取措施加大對市場份額的占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