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漢橋
中圖分類號:G806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009-9328(2018)02-124-01
摘要 本文針對警察體能訓練的重要價值與實施策略進行了探討。文章首先從警察體能訓練有助于發展學生警務實戰中所需的身體形態、必要的身體機能和必備的運動素質等三個方面入手分析了警察體能訓練的重要價值,然后又在此基礎之上,進一步提出了注意借鑒綜合性的訓練指導方法、注意警察體能與警務技戰術的有機結合、注意“同中有異”確保訓練針對性等三點具體的實施策略,以期能夠對公安警察院校警察體能訓練活動的科學化開展有所啟發。
關鍵詞 警察體能訓練;訓練價值;訓練策略
警察體能訓練,簡單來說,實際上指的就是為了提高人民警察在警務實戰工作中表現出來的身體素質、運動能力和應變能力等,結合警務工作實際所開展的體能訓練活動,其主要包括力量素質訓練、耐力素質訓練、靈敏素質訓練以及速度素質訓練和柔韌素質訓練等幾個主要方面。警察體能訓練是提高我國公安民警隊伍整體戰斗力的關鍵,因此,為了加深對警察體能訓練的認識,為我國公安民警院校警察體能訓練的科學化開展提供參考,本文就針對警察體能訓練的重要性與實施策略兩個問題進行了探討。
一、警察體能訓練的重要價值
警察體能訓練的價值,主要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首先,體能訓練有助于培養學生警務實戰中所需的身體形態。對于人民警察而言,較為理想的身體形態主要有體能主導類速度型、體能主導類力量型、體能主導類耐力型、體能主導類準確型以及體能主導類格斗對抗型五種類型,體能訓練活動的開展對于上述幾種類型身體素質的培養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以體能主導類速度型為例,這類身體形態通常以體態挺拔、肌肉健碩、體型勻稱為特點,比較適用于警務實戰中的速度類活動,而系統化、針對性的體能訓練活動,能夠讓學生肌肉更加緊實發達,體脂比更為適宜,體態也挺拔。由此可知,體能訓練對于培養學生警務實戰中所需的身體形態具有積極作用。
其次,體能訓練有助于提高學生警務實戰中必要的身體機能。警察體能訓練活動的開展有助于發展學生的肌肉系統、骨骼系統、心血管系統、呼吸系統以及中樞神經系統,從而使得其在警務實戰中速度、力量以及準確性等都得到有效的提高。因此,警察體能訓練對于學生警務實戰中必要身體機能的發展也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最后,體能訓練有助于發展學生警務實戰中必備的運動素質。警務實戰中必備的運動素質主要為力量素質和耐力素質,其中力量素質是執法任務順利完成的關鍵,耐力素質則是支持警務實戰活動基礎,而警察體能訓練就是圍繞力量、速度、耐力、柔韌以及靈敏等素質的發展進行的,因此,警察體能訓練對于學生警務實戰中必備運動素質的發展也具有重要的意義。
二、警察體能訓練的實施策略
根據上文的分析可知,警察體能訓練具有多個方面的重要價值,在針對公安民警院校學生開展教育教學活動時組織科學有效的體能訓練是十分有必要的。因此,為了提高警察體能訓練活動的成效,以下就結合體能訓練的特點提出了幾點有針對性的實施策略:
首先,體能是一項綜合素質,在開展警察體能訓練活動時應注意借鑒綜合性的訓練指導方法。從生理層面人手進行分析時可知,人的體能素質包括了力量素質、速度素質、靈敏素質、耐力素質以及柔韌素質等多項身體素質,以上幾種素質的發展情況共同決定了體能的整體水平,因此,體能實際上是人體的一項綜合素質。再加上警察體能訓練不同于突出強調某一種或者是某幾種身體素質的競技體能訓練,而是針對紛繁復雜的警務實戰工作開展的為了提高人民警察實戰能力的一種綜合性訓練,所以,在開展警察體能訓練活動時,為了提高訓練的成效就應注意有意識的借鑒綜合性的訓練指導方法。例如:綜合運用運動訓練學、運動生理學、運動生物化學以及運動心理學等學科的學科理論來指導警察體能訓練活動,不但要注意警察體能訓練中學生各項體能素質的發展情況,同時還要注意關注學生面對壓力時心理承受能力的發展,結合警務實戰中緊急搶險、實施抓捕等情境設計融合障礙跑、連續跳欄架和小組協作翻越高墻等內容的、具有一定挑戰性的綜合訓練。
其次,警察體能與警務技戰術之間相互影響相互制約,在開展警察體能訓練時應注意將兩者有機的結合起來。警察體能和警務技戰術是反映和衡量人民警察警務實戰能力的兩項重要指標,同時也是構成警務實戰能力的關鍵要素。警察體能是技戰術能力的基礎,技戰術的發揮必然會受到警察體能水平的影響與制約,而反過來警務經戰術訓練是對警察體能的強化與促進,其同樣也會影響到警察體能水平的發展與提升。因此,在開展警察體能訓練活動時為取得理想的訓練成效,應將警察體能訓練與警務技戰術訓練有機的結合起來,通過一體化的教學與訓練促進學生警務實戰能力的發展。
最后,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性客觀存在,在開展警察體能訓練時應注意“同中有異”確保訓練針對性。不同學生在體能基礎和學習能力等方面的差別是客觀存在的,在開展警察體能訓練時,為了確保訓練的有效性,一定要注意了解和掌握學生的學習實際,并注意據此做出有針對性和差異性的訓練安排。例如:針對年齡較小、身體素質較差、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應安排較為簡單的訓練內容和較低的訓練負荷,并注意盡可能選擇具有趣味性的訓練方法,以確保學生能夠跟上訓練進度,逐漸培養其訓練興趣;而針對年齡較大、身體素質較好、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則應安排相對較高的訓練負荷和更高一個層次的訓練內容,以免出現訓練量不夠,學生吃不飽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