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韶昉
中圖分類號:G806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009-9328(2018)02-181-01
摘要 基于新時代的強軍思想為導向,立足中國人民解放軍肩負的使命任務,為適應軍事訓練實戰化的新形勢,我軍體能訓練的實戰化,已是我們必須面對的重大命題。為此提出推進我軍體能訓練實戰化的基本認識和實現我軍體能訓練實戰化的若干思考。
關鍵詞 強軍 實戰化 軍事訓練 體能訓練
一、前言
在2018年1月3日習近平主席向全軍發布訓令,號召全軍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和新時代黨的強軍思想,全面加強實戰化軍事訓練,全面提高打贏能力。而軍事訓練的目的也是為了打仗,一定要貼近實戰。本文僅僅圍繞黨在新形勢下的強軍目標,以軍事斗爭準備的使命任務為牽引,大力加強實戰化軍事訓練,已經成為新形勢下我軍軍事訓練的主旋律。作為軍事訓練重要組成部分的體能訓練,既是軍事斗爭準備的重要基礎,也是部隊戰斗力的基本構成,如何因應形勢變化和現實要求,推進和實現我軍體能訓練的實戰化,需要我們引以高度重視和深入思考。
二、強軍思想決定了我軍軍事體能訓練貼近實戰的發展方向
黨的十九大以來,習主席從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戰略高度,鮮明地提出建設一支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的人民軍隊這一新形勢下黨的強軍目標,軍委總部也明確指出
“能打仗,打勝仗”是強軍之要,也是軍事斗爭準備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強調了“必須強化打仗思想,做好打仗準備,提高打仗能力,堅持打仗標準。可見,大力加強實戰化軍事訓練成了時代的號角。雖然,軍人體能已由過去戰斗力的直接構成因素向充分發揮戰斗力的載體轉移,但是體能訓練的本質功能并沒有發生質的改變。軍人體能是我軍實現強軍目標、有效履行我軍使命任務的重要基礎與保證。面對軍事訓練實戰化的新形勢新要求,體能訓練“向打贏聚集,向實戰靠攏”已十分緊迫而現實地擺在我們面前,所以說強軍思想決定了我軍軍事體能訓練貼近實戰的發展方向。
三、推進體能訓練實戰化的基本認識
(一)要更新訓練觀念
訓練觀念對訓練過程有主導作用。近些年來,人們對體能訓練的認識比較粗放,注意力比較多地放在基礎體能上,表現出訓練內容、訓練手段和組訓方法的簡單化。以至于基層部隊的體能訓練等同于耐力跑或者簡化為俯臥撐、引體向上加5km跑的“老三樣”。反映了對體能訓練認識的狹隘,表明了需要更新訓練觀念。由此,要有“體能就是戰斗力”的認識,強化以戰爭為導向、以任務為牽引的體能訓練新觀念。
(二)要推進訓練內容和方法轉變
要推進體能訓練的實戰化,需要確立體能訓練服務于實戰的認識,要努力實現體能訓練由一般性體育鍛煉向專業性軍事訓練的轉變。不能就體能訓練而訓練,不能停留在完成幾個俯臥撐,拉幾個引體向上或多少分鐘跑完5km上。應當清晰地認識到,俯臥撐也好,5km也好,都只是訓練手段,體能標準是體能考核有代表性和可操作性的項目選擇,不是體能訓練的全部。體能訓練不能局限于體能達標,更不能滿足于考核標準和項目設置上。要真正實現體能訓練由一般性體育鍛煉向專業性軍事訓練的轉變,需要重視體能訓練的內容多樣化和手段的多元化。
四、實現體能訓練實戰化的若干建議
(一)要加強理論研究
體能訓練的本質是身體訓練,身體訓練必須遵循運動人體規律和特點。體能訓練實戰化是一個重要而富有挑戰的時代命題,必須加強理論研究。本文認為,從目前講應著重加強三個方面的研究。
1.訓練適應理論
體能訓練的直接效應是身體機能水平的提高,本質是身體平衡的打破與重建。對于體能實戰化而言,突出訓練的實戰應用,突出對不同戰場環境下的身體機能變化與適應,積極探究不同任務的身體要求與適應(新型武器裝備人一機環境的適應;不同訓法戰法的身體適應;軍兵種訓練適應;以及非戰爭軍事行動的身體適應)。在這些方面,我們面對大量的未知問題,需要從理論上加以揭示。
2.非常規訓練理論
體能訓練需要遵循科學的規律,但戰爭行為是不講常規的,從實戰化出發還需要有非常規的訓練。有人曾提出非常規訓練理論,認為非常規訓練必須建立在常規訓練的基礎上,挑戰極限的訓練需要有扎實的基礎訓練作保證。同時,非常規訓練也需要遵循循序漸進的訓練原則。但是非常規訓練涉及的內容諸多,非常規訓練的對象不同,需要我們加強深入研究。
(二)要勇于實踐探索
客觀地講,我們在體能訓練上一直以來比較多地是停留在基礎訓練層面上,以訓練手段作為訓練內容來開展,滿足于具體項目的完成狀況。如俯臥撐做了幾個,5km跑了多少分鐘。實際上是就體能而體能,與實戰化的要求差之甚遠。但也應看到,我們在體能訓練實戰化上也做了許多有益的嘗試。由此,推進體能訓練的實戰化,要勇于實踐;同時,要善于總結,注重轉化。
因此,在體能訓練實戰化上,要善于發現和借鑒好的經驗和做法;要善于從理論上加以梳理,從實踐上加以探索。唯有如此,才能在體能訓練實戰化上積極作為和有所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