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英語教學中滲透著哲學思想,把辯證唯物主義寓于英語教學之中, 運用哲學原理指導英語學習, 使學生能在理解和掌握所學英語知識, 同時理解和掌握辯證唯物主義的精髓, 逐步做到主動改進方法, 從本質上提高英語學習的水平和質量,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實現學科的滲透整合。哲學揭示事物發展的本質和規律,運用哲學思考可以更理性地反思中學英語教學當中存在的問題,提高英語教學的效率,有利于促進中學英語課堂教學的不斷發展。
【關鍵詞】中學英語教學;哲學原理
【作者簡介】李嘉穎(1989- ),女,漢族,山東濰坊人,教育碩士,魯東大學外國語學院英語學科教學專業,研究方向:中小學英語教學。
一、英語教學中運用哲學原理的原因
馬克思主義哲學是關于自然、社會和思維發展一般規律的科學,具有強大的生命力,為我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都有重要的理論指導作用。教育教學活動就是培養人的社會實踐活動,英語教學作為教育教學的一個主要部分,也需明確在教學實踐活動中,要將教育教學的對象培養成為什么樣的人,采取什么方式和手段進行培養等問題。將哲學原理應用于中學英語課堂教學、處理教學過程中師生之間的關系等,能夠幫助教育工作者更科學、更合理地理解中學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二、唯物辯證法及其基本規律在英語教學中的體現
唯物辯證法的基本觀點是: 用全面的、聯系的、發展的和對立統一的觀點看世界, 這些觀點普遍存在于英語教學中。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反映物質,同時意識對客觀世界具有能動作用,人可以能動的認識世界與改造世界。下面從唯物辯證法及其基本規律探討哲學原理在英語教學中的體現。
外因必須通過內因起作用。內因是事物存在和發展的基礎,是事物發展變化的動力和源泉;外因是事物存在發展的外部條件,它通過內因起作用,能夠加速或者減慢事物的發展進程,但不能改變事物的根本性質和發展的基本方向。在中學英語教學當中,教師根據學生的學習行為,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調整自己的教學策略,運用形式多樣的教學手段,比如微格教學,微課等新型教學手段等在中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辯證統一關系。個性是矛盾的特殊性,矛盾的性質、地位及解決的具體形式各有其特點。如果在教學中要求千篇一律,就會阻礙學生個性的發展個性。在中學英語教學過程當中,面向全體學生,關注學生的不同特點和個體差異,處理好共性和個性的關系、因材施教尤為重要。
量變和質變的辯證統一關系。量變是質變的前提和必要準備,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量變積累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質變,事物的發展變化都表現為由量變到質變, 再由質變引起新的量變的反復過程。同樣, 詞匯是學習英語的基礎, 要學好英語, 就要積累足夠的詞匯。在中學英語教學中,注重學生對詞匯的積累,并對每一個單詞都力求做到聽、說、讀、寫、用,那么學生在寫作的時候也會如魚得水,寫出高水平的英語作文,同時其閱讀與聽力也會有很大提高。通過詞匯、短語、句型量的不斷積累,就會達到質的飛躍,學生的成績必然提高,對語言知識也會與有全新的理解。
三、對中學英語教學的哲學思考和現實意義
從在中學英語教學過程中,經常反思是必要的。運用哲學反思英語課堂教學,更是英語教學教育研究的需要。哲學揭示事物發展的本質和規律,運用哲學思考,更理性地反思中學英語教學當中存在的問題,提高英語課堂教學的效率,有利于促進中學英語課堂教學的不斷發展。中學英語課堂教學與馬克思主義哲學具有密切的聯系。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觀點、原理、規律反映的是社會政治、經濟以及自然科學的進步與發展,是人與世界關系的總體性的理論反映,形成了哲學意義上的包括人在內的世界觀。要明確的是,馬克思主義哲學是從時間出發來解決哲學基本問題,也就是思維和存在問題,然而這個問題是對人與世界的關系的最高理解和抽象。
中學英語教學要適應新課改的要求,對以往教育教學經驗進行進一步的反思,加強對英語教師隊伍的培養和其能力的進一步提升,將中學英語課堂教學繼續向著前沿方向發展。對中學英語課堂教學進行全面而深入的理論構建,以期為中學英語課堂教學提供一定的理論參照和價值規范。不僅如此,還對教師個人的發展有一定的積極意義。首先,對教育教學進行反思能夠激發教師的教學積極性,為其專業的發展提供條件和可能性。在教學反思的過程中,要充分發揮教師此時的主體地位,發揮其主觀能動性,分析自身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活動。教學反思的途徑可以是寫教學日記也可以組織教研活動,和同事一起分析教學實踐,主動征求同事的意見和建議。其次,在反思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對自己教學實踐的判斷能力、思考能力以及分析能力在不斷的提升,以便形成比較系統的教育教學理論,為今后的教育教學研究提供有效的途徑。
我們要在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礎上去理解整個世界,要堅持在馬克思主義的基本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指導下對當前的事物進行思考和研究。中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的許多新的現象和規律也是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極大豐富和發展。我們要堅持用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對當代英語課堂教學進行哲學反思,堅持在深入思考教育改革方針政策的基礎上,對馬克思主義的一些哲學觀點、原理、規律進行發展和改造,以適應當今事物發展變化的要求。
參考文獻:
[1]李潤洲.教育哲學:哲學地思考教育問題[J].教育研究,2014(4).
[2]林建強.分析性語言哲學:反思與批判[J].外語學刊,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