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芬
【摘 要】語文是學生初中學習的一門重要學科,一名優秀的語文教師應該具備質疑的教學精神,主張對學生的文學樂趣的培養,學會對自己的課堂評價進行客觀的反思,努力提高教學的質量。
【關鍵詞】初中語文 教學反思 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19.022
語文是學生學習生涯中的一個重量級學科,它復雜的文化知識和綜合性的學科體系顯示出它的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由于需要長期的積累和一定的知識基礎讓語文成為學生學習中最不受重視的科目,也讓無數教師的教學舉步維艱。改變語文不受重視,提高語文的工具性利用和讓學生體會語文的人文性是當前語文教學的首要任務。本文將對初中語文教學策略進行一個簡單探析和反思,以幫助眾多的語文教師提高語文教學的質量。
一、具備質疑的教學精神
文科學習不像理科具有一個客觀而標準的答案,不同的人從不同的角度出發,其正確性也有所不同。而很多教師在進行語文教學時,為了貼合標準答案或者教參常常自圓其說,沒有務實和客觀的教學態度和教學風格。導致教師教學的專業性和權威受到學生的質疑和猜測,學生受教師影響,難以跳出標準答案的條條框框,缺乏自我思維和創新能力。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遵守“不唯書,不唯上,只唯實”的教學原則,敢于質疑書本中的錯誤之處,學會靈活的處理問題,培養學生敢于創新和獨立思考的能力。質疑課本和質疑教參是尋找研究方向的有效途徑,書本和教參都不是盡善盡美的,教師要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首先就要從自我做起。比如,例如《桃花源記》中“男女衣著悉如外人”的“外人”課下注解為“桃花源外的人”。但東晉太元年間是公元376-396年,秦統一六國在公元前221年,之間相差五百年,秦時避難的人和魏晉時期的漁人,衣著肯定不一樣。秦朝以黑色為時尚,魏晉時期白色為平民服色。況且如果一樣,捕魚人就不會驚訝了。所以譯為“世外之人”比較合理。
其次,教師不囿于課本,學生才敢于發生質疑。一旦有了質疑,課堂就能產生智慧的交鋒,課堂上的氣氛也會活躍起來,驚喜也就會時常誕生。在語文考試中一個令人啼笑皆非的事件是:在理解一篇閱讀時,標準答案和語文作者得出的答案南轅北轍,各不相同。這實則便是看待問題的角度問題,很多教師過度壓制學生的思維,將每個學生進行復制粘貼式教育,只會進一步降低教學的質量和水平。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敢于質疑教師的答案。只有這樣才能培育出具有獨到見解,敢于思考,勇于探索的學生。另外,家庭文化背景的不同、個人經歷的不同以及思想觀念的不同都會導致學生從不同的角度看待問題,教師在提出一些問題時,要引導學生專注于自己的見解,并且能夠以一種平等對話的姿態與學生進行交流。當問題出現時,教師要積極的組織學生參與到課堂的討論中,鼓勵學生發表自己不同的見解和言論。當然,盡管千人千語,一些普遍的感受卻能夠讓所有人殊途同歸,所以對于那些錯誤或者偏激的思想觀念,教師要予以糾正和矯正,引導學生建立正確的思想觀念。
二、培養學生的文學樂趣
盡管九年的義務教育中,語文是當中濃墨重彩的一筆。值得反思的是,語文教學除了培養出一堆成績合格的學生外,在語文教學完成時,還能給學生留下什么其他的物質文化。答案毋庸置疑,即閱讀和對待事物的觀念、看法。但是,中國人的平均閱讀量并不大,其中紙質閱讀不到5本,相比于發達國家而言,相差甚遠。可見,語文教學中,教師更加比起學生長遠的收獲,更多的是注重成績和分數的提高。因此,教師要具有一個高屋建瓴的戰略眼光,除了教授大綱內外所要求的知識,編輯、寫作、演講乃至論戰的經驗外,教師還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文學樂趣,提高學生的文學修養,對待現實社會中的一些熱點問題和熱點現象的觀念和想法。
比如,教師可以在班里開展一周要聞的活動,在每周一早上的語文課前,讓學生進行十分鐘播報。所有內容,都需要學生自己采編、自己寫稿、自己上臺播報,并且每周輪換。此外,教師還可以讓學生相互進行作文點評,并且寫上一定數量的評語,幫助學生提高寫作能力和激發文學的樂趣。除了開展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外,教師應該對學生的知識面進行一定的擴延,推薦一些適合學生閱讀的書籍,對一些觀念進行辯駁等。另外最為重要的一點是,教師本身要是一個有趣的人,只有教師有趣,才能引導學生敢于感受和探索文學之美。
三、注重課堂評價的反思
教師要想自己的教學有一個質的提高,必須要注重課堂的反思工作。很多教師在教學中只顧埋頭,卻忘記抬頭看路,導致教學質量總是原地踏步,止步不前,學生難以接收到完全有效的知識。課堂評價主要有三個方向的來源,一是教師自測,二是學生的評價,三是其他教師的評價。教師自測往往缺乏一定的客觀性和公正性,難以準確的發現問題,它需要教師對自我的教學問題有一個較為深刻的認識。學生的評價是教師評價工作中作為重要的一個評價主體,因為課堂教學的直接服務對象是學生。教師可以進行問卷調查或者和學生進行溝通談話來了解教學情況,值得注意的是,很多學生迫于教師的權威,很難說真話。因此,在學生調查中,教師要盡可能的放下自身的架子,學會與學生進行平等對話。對于教師之間的互相評價,教師可以建立一個語文小組,定期對不同的教師進行輪番聽課,互相評論,并且討論教學中的不足和優點。在聽課中,教師不僅僅是學習不同課型怎么上,獲取知識和經驗的積累,更重要的是逐漸摸索語文教學的本質和規律,形成對語文教學的進一步認識,化解主動教學與被動學習中的矛盾。在課后討論中,教師要虛心接受其他教師的評點。另外,教師要對評價體系中出現的問題給予一定的反思,找到解決問題的方針,并且將其寫入到自己的教學計劃中。不論教師采取哪種教學評價模式,都應該遵循公正、客觀的原則,保持謙卑、敬畏的心態,采用務實、踏實的評價風格,做到以提高自己的教學質量為目標來進行課堂評價。
正確的課堂策略是上好一堂語文課的方向標,是教師教學技術和教學知識的體現,因此課堂策略至關重要。采取正確的教學策略要求教師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素養,積累教學經驗,打磨自己的教學技術,磨煉自己的心智,保持熱愛工作,虛心求教,不斷前進的工作作風。從而為學生的語文學習打下一個較為堅實的基礎,為學生的語文學習保駕護航,致力于一個更為深遠的知識學習。